主页>> 藏医养生>>藏医医疗

发布时间:10-23

藏医学中神奇的尿诊

   尿诊是藏医重视的诊断方法,再配合上把脉,就能很准确地判断病因及健康状况。
  在问诊前的一天,病者不应食太浓或太淡的食物、太酸、太甜等的食品也要避免,也不能饮酒、过度操劳、过份激动及行房事,否则尿液就不能准确地反映病况及病因。尿诊所观察的尿液不是随便任何时间撤的都合用!必须在清晨时份排尿。排尿的初段及后段的尿液都不合用,只收集中段的尿液作为检验之用。
  要达到最准确之诊断,就要趁尿液还热的时候马上观察,否则准确度就会大打折扣。
  尿液最好是放在白色的无花纹瓷杯中观察,也可以用玻璃瓶盛装,放在白布上检视观察。观察的方面主要分为:色、味、泡、热度及清澈度等数点。
  在观察色时,注意的是病人之尿闿与正常健康情况之尿液颜色的差距。在正常健康下,人的尿液应该是浅黄至黄色的。有病的人之尿液会呈现轻微的色差,例如气脉不顺的病人之尿色会偏蓝色、热燥的人排尿偏深色等等。单单从尿色之中,藏医已经可以对病情得到初步之了解。
  正常人的尿味只会有微臭。如果过臭、完全无臭味夹杂了其它气味就是异常的情况了。臭味之浓淡反映病症之寒、热性。臭味之异变则反映病症之类别。藏医必须靠判尿味之异变倾向如偏甜或偏酸味等,从而判断病症之类别。譬如说:臭味异常地浓的尿反映了热症、如焦味之尿反映了胆汁失调。以上只是归纳作别,在真正尿诊时并非这么简单。一个人的病况往往是同时包含几种状况在内的,所以藏医术的学生必需花极长时间学习把握由尿液中观察复杂的病理状况。
  在检查尿泡时,一般是用一支小棒搅动容器中的尿液,然后观察它的浮泡情况。正常尿液(注:指健康的人之尿液)只会有少量的气泡,颜色应与尿液的颜色一致,而且大小均匀。在观察尿泡时,藏医会研究它们的数量、大小、颜色及持续时间之长短,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譬如说:气脉类病者的尿泡多会较大而偏似蓝色、中毒的人尿泡大小参差,而且色彩变幻有如彩等等。
  尿的热度与蒸气也反映出排尿者的身体内部情况。要观察热气,必需在第一时间观视检查新排出之尿液。适度的蒸气及其维持的时间表示排尿者身体健康良好,其它的异变就反映了不同的状况,例如蒸气过多及维持时间不长的例子反映病人患了高热病、蒸气不多但维持时间长的反映了慢性热病、蒸气少而维持时间极短的则表示了寒性病、蒸气是间歇性逸散的尿液则反映了寒热合症。
  最后是检视尿液的清澈度,亦即它的沉淀物的多少、色泽、形状及浮沉的情况。正常健康的尿液是只有在尿液降温后鸉出现的微细沉淀物。随着尿液的降温,它会慢慢的沿着器皿的边缘沉淀。有些正常的尿液样本是看不见沉淀物的,这也是健康的情况,如果尿液中的物质不沉而微小,代表病症属寒性、厚层的浮渣则反映热症、物质沉至底部的情况反映肾及肠脏有问题或肿瘤病。物质的形状也反映出身体状况,例如尿中有细砂状之物质有可能是反映出肾病等等。
  此外,还要观察尿液冷却静止后所出现的变化及尿液表面出现的薄膜现象。它们也反映出身体状况。
  以上只是很概略地浅谈了一下尿诊的观察范围。大家都明白:病症很少是单纯的单一情况,所以在观察尿液时,并非如刚才所述的那么直截了当的。医师必需观察蒸气之多少及维持的时间、尿闿、尿味、尿泡的大小、维持时间及色泽、沉淀物的多少、形状、颜色及浮沉状况、尿液前后变化及表面形成的薄膜等等,以这些细节组合断症,还要再配合把脉及问症等等方能得到正准度有把握的判断。在观察尿液时。初学者极易被一些假像所混淆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衲在学习西藏医术的时候,师长常会选复杂的病例命衲学习分别。有些尿液表面上似乎反映寒症,其实病人患的是相反的热症。如果疏忽观察所有的细节及尿液冷却后的变化,就会完全判断失误。
  在西藏医学中,虽然没有如西医的Ⅹ光仪器等等。但一个有经验的老医师,往往可以靠尿诊及把脉而作出极为精确的断症,有时甚至比科学仪器的诊断更为准确!
  藏医有时会把准备采用的药物放在病人的尿液中,由其浮沉、溶解或其它变化中判断病人体质状况是否适合采用该种药物。
  在疗程的中段或后段,医师会再次观察病者的尿液,从而分析疗程及药物是否正在生效。
  如果判断正确,用药也正确,尿液却并未现出良好的变化的话,有时是因为病患的主因乃由一些“非人”众生所引致或是复杂的因果业力牵引作用。在这些情况下,单是靠良医的治疗是不会生起效用的。西藏医师对这些方面也有所认识,往往会教导病者忏罪净化的方法或建议病者寻找高僧等的协助,再配合原来使用的疗法,病人才可以痊愈。所以藏医与中医及西医在这方面有些不同。他们往往对佛教及灵性上的方面有或多或少的知识,甚至可能是修持得很深的人,例如有些藏医以药师佛及大鹏金翅鸟等等作本尊,以佛法的力量配合药物及治疗一些不能单纯以物质药物治疗节病人。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