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05-05

贡嘎山下那抹艳丽的泸定红

藏地阳光网讯:(张坤蕃  文/图)逆着大渡河朝上,贡嘎山下的泸定格外的红。兴隆村村支部书记孙贤荣站在河堤旁,静静看着天边夕阳斜入银厂沟的罅隙,讲述着爷爷孙名山辽阔的生命。


党老红军孙明山遗像

漫漫长征舍生忘死,瑞金泸定枪林弹雨

孙名山,江西瑞金人,十七岁参加革命,十九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石区区委书记。1934年10月,他随红军长征北上,参加了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参与了遵义会议的警卫工作。1935年5月,代理营长孙名山在泸定兴隆镇石门坎伏击战中被一颗爆炸的地瓜弹重伤,伤员过多,担架太少,他命令先把战士抬走,自己打算骑马,可连上数次,都因七处伤口的疼痛逼得摔下马来。为了不影响部队继续前行战斗,他请求组织让他留下来,警卫员小郭请求留下来照顾他,他坚决不同意:“留下来凶多吉少,长征的队伍多一个人,革命的火种就多一份力量”!

就这样,孙名山留在了兴隆。数小时后,泸定城战斗打响,红军惊险奇绝夺下了泸定桥!

七百日夜茕然孑立,倾尽余生延续革命

兴隆镇娘娘庙的孤寡老人杜婆婆收留了孙名山,为他采草药精心照顾。为躲避民团武装的清剿,他被当地一名讲义气的跛脚老人刘朝全背进了银厂沟的银洞子。伤好后,他不敢暴露身份,白天在沟里打柴,天黑后把柴放到沟口,托刘朝全到集市上卖后换回粮盐,这山洞,藏着他七百二十多个不眠之夜。山乡清剿平静之后,由刘朝全作保,将孙名山改名换姓带出了深山。

为隐藏身份,孙名山经人介绍与当地薛氏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对儿女,为了生计,他给人做工、挖煤、背茶包子。解放后,他又开始了干起了革命,担任土改委员、农会主席、贫协主席,带领农民清匪、反霸,进行土地改革、搞合作化,他的革命事业在泸定熠熠盛开。

泸定县兴隆村村支部书记孙贤荣


一门三代身教言传,厉行家规以飨后人

一次枪伤复发后,孙名山到康定治疗,妻子薛氏一人在家被马拉滑的石磨砸断了一条腿,这无疑让原本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仍然不同意组织给他儿女推荐工作,“坚决不给组织打麻烦!”孙名山坚持说。

“我爷爷共有七弟兄,五人参加了长征,三人走完了长征,父亲和我虽然没有走过,却在爷爷的教诲中延续着爷爷的情怀、长征的精神。”孙贤荣坚定的说着,如同当年爷爷的模样。

孙贤荣的父亲孙世华从1980年到1996年去世一直担任兴隆村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修筑了保护兴隆避受山洪肆虐的防洪堤坝,他带头开办花岗石厂解决村民吃穿用度问题。他临走时,把三个儿女叫到床边再次嘱咐家规:不能拿老一代的资历给政府打麻烦;不能用取得的成绩跟政府谈条件;不能违规违纪给家门抹黑;要相信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1990年,孙贤荣在当年其爷爷孙名山长征所在红二师改编的“铁军”——第127师光荣参军,这种缘分让孙贤荣格外珍惜,他在部队里学会了坚硬与务实。退伍时,他本可凭借家庭资历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可家规挺在前面,他放弃了。2007年至今,他连续三届担任兴隆村村支部书记。2008年他任泸定赴汶川灾区民兵排的班长首批进入理县参与抗震救灾,打通了蒲溪乡的生命通道。他组建建筑队,为村上2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他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将多户贫困户纳入自己成立的水产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今早脱贫奔康...看着“泸定县标杆性基层党组织”、“泸定县与党同心、与民同心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孙贤荣扬起嘴角:“我没有给家门抹黑”。

孙贤荣站在大渡河边,看着父亲、看着爷爷,夕阳的余晖映着贡嘎雪山,照得泸定格外的红。   

39.7K

下一篇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