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11-14

“生命禁区”的最后道班

新华社成都11月13日电(记者 王迪)科学研究表明,在山区海拔每提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5摄氏度。到了海拔五千米的高度,气温要比海平面低32.5度。而杨厚刚已经在这个海拔工作了八年。

杨厚刚是一名道班工人。他的驻地海拔4889米,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山顶。在这个海拔,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下雪,年平均气温零下18度,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沿海地区的一半。这里到处是悬崖峭壁,草木不生,数十公里山路不见人烟。

在这样的“生命禁区”,杨厚刚要带领八个同事保障川藏公路的通畅。因为这条公路是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交通要道,而杨厚刚所处的这段山路是其中最危险的一段。

雀儿山4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在1995-2003年曾发生371起交通事故,夺走68条性命。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缺氧、极寒,川藏公路的雀儿山段被称为“川藏第一险”。

直到今天,过往的司机还保留着老习惯:在通过5050米垭口,也就是最高点的时候,向空中抛洒一种被称为“龙达”的、印有吉祥图案的纸片,祈求一路平安。

除了运气,保祐过往旅客和司机安全的就是杨厚刚所在的“五道班”了。他们负责雀儿山山顶10公里的路段养护和16公里的推雪任务。

每天早上八点起,五道班的成员就要上山沿路巡视。从1951年通车以来,这段山路一直是土路。

他们要处理塌方的石头,把被压烂的土路填平,给涵洞排水,清理排水沟,以及清理垃圾。

“雀儿山最危险的路段都在我们这里。”杨厚刚说。那些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路段都有外号,比如“老一档”、“鬼招手”、“燕子窝”、“老虎嘴”。

雀儿山一角(图片来源网络)

“鬼招手”年年都会堵车,因为这里雪崩频发,经常把原本就狭窄的路面堵得严严实实。这条路的外侧没有任何遮挡,下面的悬崖深不可测。而在“老一档”,过去所有卡车司机都要挂到一档,才能通过陡坡。

飞石、雪崩,或者两车相遇在窄路口,都可能让雀儿山公路堵上一天乃至一周的时间。到了晚上,气温降到零下10多度、甚至几十度的时候,被困的乘客和司机纷纷涌向五道班的驻地。妇女和儿童躺在他们的床上,男人们站满了房间,道班储存的干粮吃得干干净净。这时,这群人是赶也赶不走的。谁都明白,没人可以活着在外面过一夜。

时常发生的堵车、抛锚,甚至是救命之恩,让五道班和乘客、司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开卡车的老司机经常在看到道班工人的时候停下来,递根烟,嘘寒问暖,或者让他们免费搭车到山脚下的县城买菜,帮他们捎些空水桶下山接水。

每天下午五点半,杨厚刚会走到距离住处200米的一个山口打电话。那是雀儿山几十公里山路唯一有信号的地方。

“太晚了就不会来,那里风大,冻得人呆不住。”杨厚刚说。

对于五道班的人来说,通电话或许是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吃完饭,看7点的新闻联播,再加一集电视剧,就到了睡觉时间。再晚,太阳能发电机就嘀嘀响,这是电量不足的报警声。九点,是大多数道班工人的睡觉时间。

由于环境艰苦,九个道班工人里面有六个是离异的单身汉。所有道班工人,都来自成都平原,回趟家要坐两天客车。

很多人在雀儿山的沿线道班加起来工作了二十年以上。他们的父辈参与修建了这条最早连接西藏和内地的公路,随后留下来,成了最早的一代道班工人。

然而,杨厚刚和同事将成为雀儿山山顶的最后道班。10日雀儿山隧道贯通,明年正式通车。届时,五道班的所有成员将会转移到海拔4300米的石渠县。杨厚刚说,到时他们就负责维护柏油马路,环境要比现在好很多。

全长7公里的雀儿山隧道,将避开有泥石流、积雪和雪崩的路段。过往车辆只需10多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而不必再绕行长达2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

“如果雀儿山隧道通了,我们就是走路也要穿过隧道一趟,去感受一下。”44岁的道班工人杨旭明对记者说。但在隧道开通仪式当天,五道班没有出现在现场。

“雀儿山一直在下雪,我们走不开。”杨厚刚说。(完)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