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泥、和泥是重要工序
从一块泥巴到一件陶器,蕴涵着多少的历史岁月,古人又要用怎样的智慧制作出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工具。神秘的西藏陶器之乡让我了解到这其中的来龙去脉。
那日晌午,我们走进了塔巴村,随处可见的陶器制品分布在各个角落,陶器对于村里人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了。
我们在墨竹工卡县文化局副局长次仁朗杰的带领下,来到了果果家里,碰巧他正在准备制作陶器,院子里的一隅便是他的作坊。
院落内,堆放着的两大堆红色、白色陶土彰显着主人的职业。果果正盘膝而坐埋头打磨着手中的陶罐。果果今年40多岁,黝黑色的脸上,被岁月深深地刻着几道皱纹;一双厚实的大手,长了一些老茧。
因为我们的到来,果果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抬起头微笑着给我们打招呼。
向果果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果果便开始了他的详尽介绍。他说,他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制陶人,他对制陶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还对制作陶器的陶土很有研究。
泥巴,是制作陶器最基本的材料,也被当地人视为不可多得的财富。制作陶器的泥巴,主要是由巴(红色陶土)、才嘎(白色陶土)等材料加水混合而成。他介绍:白土是我们塔巴山特有的土,是用来制陶的特殊材料。”随后,他指着院落另一侧的那一堆红色的土告诉我们,这是制陶最重要的原料“干巴”。而制作塔巴陶器的陶土就是由这种叫“干巴”的黏土(红土)与如大理石一样的碎石磨成的白土(才嘎)等混合而成。
村里制作陶器的白土都是取自附近的塔巴山,从塔巴山取下来的白土都是块状,需要用石锤将其砸碎变成粉末,然后再用筛子筛,取出沙粒和残渣,这样筛出来的白土就可以用了。而红土则需要从较远的地方运过来,果果家院子里的红土就是从扎西岗乡运过来的。果果说:早上九、十点出发到晚上六、七时才能返回。”虽说红土和白土都是属于含沙粘土,黏性好,却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两者相结合,制作出来的陶器才不容易出现裂痕。果果介绍,和泥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和泥是有区别的。花盆、青稞壶、小杯等不需要受热的器皿为泥陶质,不掺入别的料,和泥相对简单。而炊具之类的陶器,为了使其受热时不易裂开,要掺进一定数量的木炭、云母等,也就是所谓的夹砂陶。这种陶器在和泥时,要像揉面似的来回揉,直到揉匀为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记不清年龄的石台上,不知道有多少陶土诞生。塔巴陶器艺术也在这点点滴滴中,渗透着它的智慧和精华。
从泥土到陶器,从蓝黑色到棕红色,这种堪称脱胎换骨的变化,犹如魔法,令人惊叹。果果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制作完成的一些陶器和陶坯。走进果果家一间专门用来展览的屋子里,堆满了酒碗、酒壶、茶壶……上百件的陶器,拙朴简洁的器形,泛着光洁闪亮的棕红色,大件的大气简洁,小件的拙朴可爱,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传承人现场表演制陶技艺
从果果家出来,驱车一会儿的工夫,我们便又来到墨竹工卡县塔巴陶器生产厂,其坐落在塔巴村村边那山风吹过的坡地上,厂房离318国道仅几百米之远,从厂房往远处看去,此时山峦上已被白雪覆盖。
塔巴陶器厂制陶传承人占堆带领我们参观了塔巴陶器厂。350多平方米的厂房,被分割成几个工作间,第一个房间的左边放着两台很大的旋坯成型的机器,地上还放着很多有待烧制的陶器;走进第二个房间,左右两侧也放着几台机器,散发着钢铁的味道;走进第三个房间,左边摆放着刚做好的陶坯和陶器半成品,右边一侧则堆放着用沙袋包着的陶土。
当走进最里面的一间房,俨然成了一个展厅,房子四周的架子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精美的陶器,有青稞酒壶、酥油茶壶等藏族人民日常使用的餐具类陶器,也有煮茶用的茶壶、火盆等炊具类陶器,还有酥油灯、香炉、花瓶等宗教类器物和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装饰品等。所有这些产品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较复杂的器具,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两个。”占堆介绍说。“这门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别看这工具和手法简单,我们塔巴村人过去就能做出100多个品种的陶器来呢。”现在看起来,手工制作陶器的效率似乎低了点儿,主要原因是工具和手法的限制。
最后说到陶坯上釉用的釉土,占堆又拿出一块拳头大、黑乎乎的有着蓝黑光泽的石头和一小碗泛着蓝莹莹金属光泽的粉末。这种铅锌矿石在直孔梯寺山下就可以找到,使用时要把块状原料粉碎成末,和水均匀地刷在陶坯上。
占堆来到人群中,坐在一个轮盘上开始给我们“表演”制陶的技艺。占堆先取些从村外山坡挖来的红色黏土,用石锤砸碎过筛,掺入一定量的石英粗沙或云母矿砂,和着水制成陶坯泥。占堆说:陶坯泥要堆放两天以上才可用来制作陶器成品。”随后,看见占堆拿出已经堆放两天以上的陶坯泥开始制作陶器,只见他在自制的手动轮盘上,拿起一块陶坯泥,以盘筑法手捏拍打,或是陶制器具模子上旋转拍打成型,脱模镶底,并用木条刻画图案,一件陶器泥胚即刻制成,经阴凉晒干,即可拿去烧制,经过数个小时的高温烧制便可制作成精美的陶器品。
如今的塔巴陶器,虽然在烧制方法上由原土法烧制改为电炉烧制,原来的手工磨料也变成了机械化磨料,但在很多关键技术上还是保留了原有的技艺,采用纯手工制作。占堆17岁左右的时候就跟村里的师父学习,刚开始只是自娱自乐,后来慢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农闲就在家里忙得不亦乐乎。从不好意思出手送朋友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几十年来他制作陶器从未中断。
当问到传承人占堆如何将这陶器技艺传承下去时,占堆显得有些担心地说:“这几年里,年轻人都不太喜欢学这门手艺了,很多人都去拉萨或者内地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像我们这一代人,把陶器制作当成一门喜欢的手艺。目前,我们厂总共有13个工人,年龄最小的都30多岁了,我担心没人再来学,担心祖辈传下来的制陶技艺会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