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12-28

让世界听到“甘孜声音”

 ——甘孜藏族自治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生动样本

   


 

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肖友才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全域旅游发展。

 

州委书记刘成鸣在“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开幕式上致辞。

 

我州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动员会会场。

 

我州举行四川甘孜藏区旅游宣传推介签约仪式。

 

冰川主题厕所。   

■记者 袁飞    

冬日的甘孜,暖阳铺洒在大地,整个高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自然气息;在辽阔草原中,抒发怀旧胸臆;在农家小院里,收获闲情逸致。家园与景区水乳交融,迎来宾客的百姓,笑意挂在脸上。

如今甘孜州高扬“优先发展旅游”大旗,按照州委、州政府“全域旅游”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州旅游风生水起。

如何走好全域旅游这盘大棋?今年4月22日,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上强调:“要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推动全域旅游新发展。全州上下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让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与百姓家园的建设相得益彰?如何让它与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的关联更加紧密?如何让它焕发持续的活力?——在甘孜州,我们看到了全域旅游生动的样本。

我州利用民族文化、青山绿水、生态农牧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运用“旅游+”思路,推动旅游业与各产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多层次、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着力构建起富有甘孜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从景点到全域,甘孜州旅游正加快步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开启“全域旅游”新模式,迸发出无限活力。

先行一步的甘孜,与国家旅游发展新战略,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谋而合。它的实践,也为全国全域旅游带来了丰富的启示……

向战略高度要定位

铁力士山财务经理Giann C·theler先生曾经说过:“游客只有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才会感到舒适”。舒服,这一看似再平凡不过的字眼,却是对一个地方的至高评价。

近几年来,甘孜州生机勃勃的乡村游已经成为全州旅游的一大亮点。在当地,我们遇到了来自深圳的王薇女士。她说,甘孜州给人的感觉“就是舒服”,“这里好像没有什么景区,但感觉哪里都像景区一样,很美很舒缓,随便走走都是旅游,随手拍一张照片都是佳作。”

让游人舒服满意,这是甘孜州全域旅游的理念。

甘孜藏族自治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是文化大融合的“民族走廊”,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海拔相对高差达3000米,雪山冰川、地热温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雪山草地魅力无限,是世界上罕见的气候垂直带和动植物垂直带分布多样的地区之一,山地旅游资源极为富集。这里拥有诸多世界级旅游资源,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8线,香格里拉之巅贡嘎雪峰,“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稻城亚丁,中国最美乡村“古碉藏寨美人谷”,自然风光大美天成;这里,多民族长期交融交汇,造就了多彩纷呈、地域特征鲜明的康巴文化,中国雕版印刷活化石德格印经院文化底蕴深厚,世界名曲《康定情歌》和《岭·格萨尔史诗》蜚声海内外,英雄泸定桥铸就了红军长征不朽丰碑,历史文化厚重古朴。

古文化遗址风韵独特,民族风情绚烂多姿,稻城亚丁、贡嘎山、海螺沟冰川、丹巴藏寨、扎溪卡草原、德格印经院、新都桥、国道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泸定桥、康定情歌等旅游十大亮丽名片摄人心魄,为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旅游目的地增添了“底气”。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西部,遥远、荒凉、神秘曾一度是人们对甘孜州的普遍印象。然而,大自然是公平的,因受到现代化潮流冲击、浸染的程度较低,在甘孜这片遥远的地方,却有太多令人向往的原生态景色。

守着这片美丽的山水,新世纪以来甘孜州旅游业不断壮大,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甘孜州旅游发展仍有一定距离,“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旅游发展的空间与潜力还很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后发展地区的甘孜州,面临双重任务和压力。一方面,要求十年内全州经济总量“翻两番”,人均收入“双倍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甘孜州经济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甘孜州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带着新的历史使命,甘孜州决策层开启新的征程。州领导的足迹遍及康巴大地,他们认真从一线体察实情,真诚与游客互动交流,虚心向专家讨教问计……

面对这片美丽的山水,甘孜州委、州政府从战略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2011年11月,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战略,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把全州15.3万平方公里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全域旅游”这一美好愿景在甘孜大地播下了种、扎下了根。

2012年,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优先发展旅游实施方案,按照“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

2013年,确立以“稻城机场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南路旅游;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北路旅游。

2014年,确立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发展。

2015年,启动海螺沟创“5A”、泸定桥、丹巴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将甘孜州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即:大力发展崇尚自然的旅游、民族文化的旅游、户外运动的旅游、生态绿色的旅游,致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全面探索我州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2016年2月,甘孜州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至此,甘孜州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这些谋划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看“创新”——不追求传统景点景区模式,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拓展了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了旅游新增长极;看“协调”——兼顾东路、北路和南路,兼顾城镇和农牧区,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兼顾全州各区域各领域的旅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看“绿色”——将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看“开放”——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借智、借力、借资、借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计民生、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安宁,形成开放发展格局;看共享——城乡百姓都能分享发展成果,各个景点变成“市民的公园、农民的家园、游客的乐园”,形成游客能满意、群众得实惠、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的共享发展局面。

向机制创新要活力

为保障全域旅游的实施,甘孜州的突破口是以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向机制创新要活力。业内人士分析道,“五年来,通过打出‘增责扩权’、‘简政放权’、‘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等组合拳,为甘孜州旅游发展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增责扩权,为全域旅游注入新生机。2015年,甘孜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启动改革,州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旅发委),新增统筹、协调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责和权限,形成了旅游管理新体制。

州旅发委成立后,在旅游综合改革上频频发力,积极协助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甘孜州全域旅游促进办法》《甘孜州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甘孜州旅游沿线环境和秩序规范管理办法》等,编制了《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推进意见和地方标准;以编制“十三五”旅游规划为契机,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紧密衔接,努力推动“多规合一”;以全域旅游统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推进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培育引进各类涉旅企业,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旅游宾馆、饭店、购物点,开发旅游商品,繁荣旅游市场;建立旅游统筹城乡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产权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机制,推进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旅游人力资源保障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充分运用PPP、BOT、TOT、ABS、PPP等资本运作模式,推动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简政放权,为全地旅游注入新活力。甘孜州大力推动旅游部门简政放权,让行业协会与旅游管理部门脱钩。组建甘孜州旅游发展集团,负责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投资、策划、推介、展览;非物质文化产品的保护与推介;民族手工艺品、旅游商品的销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资源配置、服务企业方面的能动作用,形成管理部门、协会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崭新局面。

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为全域旅游注入新动力。“甘孜州的旅游,最好的资源在县域,最富潜力的增长点在县域,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县域。因此,我们把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完善区域旅游布局、加快旅游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表示。

按照“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的要求,我州完成18个县城的改造,提升公路沿线旅游集镇20个,打造40个特色旅游村寨,并在全域旅游发展中,不断从本地文化中提炼出康定情歌文化、巴塘弦子文化、泸定桥红色文化以及甘孜踢踏、新龙锅庄、德格印经院等一大批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把全州18个县城打造成18个国际性的文化主题小镇。同时,充分挖掘康巴文化的各种元素,充分发挥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让游客体验和购买。

全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州财政今年投入1亿元加强对涉及旅游综合服务站等50个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游人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位、旅游厕所、旅游标示标牌等。这些落地生根的项目,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农民群众思维更新、农村就业格局转变、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更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服务保障。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州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旅游接待人数从2012年的523万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1300万人次,年均增长27.2%,其中过夜游客占89%,旅游总收入从36亿元上升到129.74亿元,年均增长43.8%。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达15.1%。

向全域旅游要增长

从普通村民当上了老板,从外出务工走上了回乡创业,从乡村小院变成了农家客栈。浓郁民族风格的新居,平整干净的入户路,不时可见的游客,以及特有的线路指示牌等,让全州乡村处处散发出旅游景区的韵味……当全域旅游“邂逅”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像海纳百川,精准扶贫似春风化雨,齐齐迸发出“1+1>2”的倍增效应。

7月中旬,正是国道318线高原骑游的黄金时候,位于理塘县禾尼乡的“所波骑友之家”每天客人不断,这家主人所波高兴地说:“现在我的年收入达30余万元,这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大力开发”。

所波的变化只是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曾经是省定贫困县的稻城,2013年至2016年期间已累计投入6亿元,完善各种旅游设施,将稻城送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稻城县共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7%;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1%;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

近年来,甘孜州积极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与旅游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甘孜州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现状,从基础保障型、景区带动型、产品开发型、专合组织型、乡村旅游型、人才支撑型、对口支援型、智慧带动型、政策扶持型等九个方面进行旅游扶贫实践探索。

——从基础保障助推脱贫。甘孜州始终坚持交通先行,通过实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道318、317线、雀儿山隧道、雅康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道路建设重点向贫困地区延伸,改扩建旅游环线、乡镇通畅、村社通达等道路交通,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出行条件;推动水电、通讯、厕所、观景位、标示标牌、生态停车场、综合服务站、游人中心、应急救援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及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既美化村容环境,又可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与稳定增收。

——从景区带动助推脱贫。依托现有景区推动旅游扶贫由旅游景区向周边贫困乡村延伸发展,通过景区优先“输血”,带动辐射,着力改善贫困区域发展环境,带动景区及周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依托在建景区开展扶贫,利用旅游景区开发,整合当地项目资源,着力改善贫困区域发展环境,带动景区及周边贫困地区发展。优质的景区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当地带来新信息、新思路和新观点,使广大群众通过与游客互动交流,不断拓展思维意识,增强发展观念,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从产品开发助推脱贫。鼓励企业投资,根据当地“一村一产、多村一品”的农副土特产品,引资或由政府出资在乡镇建立产品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精心组团研发旅游商品,以产品加工、销售,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从而从传统的“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产业扶贫转变;整合地域特色、文化特点、景区特质和地方特产,围绕“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产品,形成了“康定红”、“桑吉卓玛”、“雪域俄色茶”、“丹巴香猪腿”、“南派藏医药”、“德格雕版印刷产品”、“噶玛噶孜、郎卡杰”唐卡、“阿西土陶”等20余个系列产品。

——从专合组织助推脱贫。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组建多功效、可推广的旅游合作社,搭建农民广泛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平台,带动农牧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全力为成员提供管理、经营、营销等服务,推进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以房屋、宅基地、草场、森林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伙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旅游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产品共建,品牌共创、利益共享。

——从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整合资源,集中财力、物力实行整村推进旅游扶贫,建设有特点的美丽乡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群众自觉参与旅游业;制定了《甘孜州乡村酒店建设与管理导则(试行)》,全州已评星级乡村酒店42家,3家酒店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乡村旅游受到游客青睐。

——从人才支撑助推脱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整合本地旅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扶贫、文化等培训资源,有计划地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企业或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贫困农户进行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培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农牧民从事旅游的积极性,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增强旅游扶贫后劲;扶持贫困群众开展旅游创业就业,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从对口支援助推脱贫。创新旅游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大企业的市场、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提升甘孜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拓宽减贫人口致富渠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推动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扶贫,实行互动发展,合作共赢。

——从智慧带动助推脱贫。通过实施“互联网+”战略,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将重点村纳入旅游精品线路、纳入市场营销活动,帮助贫困村形成稳固的市场和客源;鼓励有条件的旅游经营主体发展旅游电商,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住宿、购物、餐饮、娱乐、出行、文化等信息查询和在线交易服务等,做好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展示、网络销售和推介。

——从政策扶持助推脱贫。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享受旅游普惠政策、危房改造、地灾救助等政策的叠加扶持,又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的制度建设,处理好政府、企业、群众、寺庙、乡镇等间的利益共享;拓宽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确保旅游扶贫效益最大化。

向转型升级要未来

今年2月,甘孜州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标志着甘孜旅游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甘孜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甘孜旅游升级版,向转型升级要未来。

打造新型休闲度假精品,与山水景观互补。在实施全域旅游过程中,甘孜人逐渐形成共识,“甘孜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山水景观上,还要开发新型休闲度假旅游精品,推动旅游高端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过去,海螺沟在全省景区环境卫生评比中一度垫底,尤其是厕所环境,“无厕可上、有厕难上、上厕难受”,游客意见非常大。2014年,海螺沟景区下大力气在全国率先实施“厕所革命”,以技术革命淘汰打包式厕所,采用全国技术领先的泡沫微生物环保厕所实现了泡沫封堵免水冲、微生物粪便自降解、智能控制冬季保温;以风貌革命突出生态环保、古朴自然,使厕所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从而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以管理革命强化5A标准管理、动态管理、制度管理,重建更重管;以文化革命营造舒适的如厕环境,使海螺沟的生态厕所成为高寒地区旅游厕所的典范。海螺沟景区“厕所革命”入围中国旅游风云榜之2015年中国旅游厕所革命先锋前10强。目前,海螺沟正在以登山、冰川、蝴蝶、摄影、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等为主题打造主题文化厕所,努力将“厕所革命”推进到新的高度。

2015年,海螺沟景区开始争创“5A”景区,在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后,如何解决景区垃圾问题则成了制约景区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反复调研和讨论后决定成立“垃圾银行”。2015年2月,海螺沟率先在全国首创“垃圾银行”。推出“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活动,游客参与度极高。“垃圾银行”成立以来,景区保洁人员缩减一半,取而代之的是40余位海螺沟环保大使,景区内见不到垃圾,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广大游客交口称赞,被游客誉为全国最干净的景区。

向对外开放要市场

“只有把丰富的资源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甘孜州旅发委主任肖锋深有感触地说道。五年来,甘孜州旅游在对外开放与加强合作上迈出了有力步伐。

开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途径,甘孜州通过旅游搭建甘孜开放发展的桥梁,促进甘孜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不断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借力外部旅游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优势,推动全域旅游“后发赶超”。按照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要求,对接欧美等国际高端旅游市场,全力打造、合理布局“两环一带”重要景区景点。不断拓展开放发展的空间,向东主动融入全省旅游市场,打造“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的四川旅游新名片;向南主动连接滇西北和攀西经济区,协力开发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向西、向北加快建设最美川藏线,加强与西藏、甘肃、青海藏区的旅游通道建设,促进游客资源双向流动。利用西博会、文博会、旅博会等契机,依托各类重大活动,借助省内外对口支援平台,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甘孜优势旅游资源,不断提升甘孜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开放型旅游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探索重大旅游项目共同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共同拓展、旅游产品共同研发、旅游人才共同培养的跨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继续开展圣洁甘孜·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系列推介活动的同时,以节会活动为抓手,持续抓好客源地营销和旅游品牌推广是甘孜州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今年甘孜州先后以“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为龙头,整合推出康巴艺术节、康定情歌节、环贡嘎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亚丁天空跑、海螺沟踩扁带、318骑行等系列活动,这是近年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全面展示了甘孜旅游形象,助推了“圣洁甘孜”旅游品牌的宣传。

7月13日至15日,“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在海螺沟景区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为世人奉献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旅游盛宴”。山地旅游,让甘孜迈向新高度,也让甘孜走向了世界。活动期间,来自国际、国内的嘉宾和来宾聚集海螺沟,亲身经历了活动精彩纷呈的赛事,实地体验了甘孜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亲眼目睹了甘孜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形象,切实感受了甘孜人民热情好客、开放文明、团结和谐的良好风貌,对甘孜有了全新的认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甘孜,让更多中外游客、户外运动爱好者,感受甘孜、触摸甘孜、向往甘孜,领略甘孜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出席活动的国际生态旅游专家杰德·魏恩加腾认为,甘孜州拥有世界级的山地景观、完整的生态体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甘孜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是绝无仅有的。“世界上其它许多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只存在于博物馆内,但是在甘孜游客能体验这些文化,亲身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这一切都让我们惊艳不已。甘孜拥有国际一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山地旅游条件成熟。”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郝康理对甘孜山地旅游充满信心:“我相信未来世界山地旅游看中国,中国山地旅游看四川和甘孜。”

活动期间,州人民政府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宝中旅游四川省新东方国际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州旅游集团与四川绿华宏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加强了交流、推动了发展、锤炼了队伍、展示了形象、提升了服务,为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抒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选择甘孜,甘孜拥抱世界。全域旅游让甘孜认识了世界,也让世界听到了“甘孜声音”。(本文图片均由甘孜州旅发委提供)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