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01-09

稻城:接“二”连“三”奔小康

 

县委书记曾关和(右三)在基层调研旅游扶贫工作。

   

县委副书记、县长樊玉良(右一)深入基层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亚丁特色农产品。

■布多 甘孜日报记者 袁飞 文/图

亚丁机场通航运行,稻城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现在,稻城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龙头,抓住农业这个第一产业,已实现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全覆盖,积极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以乡村旅游及民族特色休闲游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农牧民通过发展旅游接“二”连“三”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旅游+扶贫

突破发展格局

稻城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核心景观段,境内自然风光壮美、生态气候多样,拥有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和“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亚丁景区。随着亚丁机场的通航运行,稻城县旅游日益升温,国内外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幅。然而,在美丽风景的背后,稻城县又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如何念好“旅字经”,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中,找到结合点?稻城县坚持以政府主导,通过全境式旅游开发,实施全域性扶贫带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造血功能”,以旅游带扶贫,以扶贫促旅游,让“中国香格里拉之魂”的“金字招牌”发挥出最大效应。

“稻城的全面小康,关键是要看农牧民的日子过得咋样。”县委书记曾关和说, 稻城县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决防止为了金山银山而放弃绿水青山。加大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旅游城镇化”推进航空和道路交通建设,启动稻城湿地公园、亚丁天街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打造藏寨村落;以“旅游新型工业化”推进阿西土陶、德萨旋木、泥塑、手工纺织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以“旅游农业现代化”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打造观光农业,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品;以“旅游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曾关和告诉记者。

近年来,稻城县按照州委、州政府“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确立了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提出以全域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先行县,积极探索和实践“品牌围绕产品建、线路围绕村镇串、产业围绕要素调、业态围绕市场兴”的统筹城乡、覆盖全境、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开发模式,构建起以亚丁引领、海子山带动、多点多级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截至去年底,共接待游客 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亿元。

记者在通往亚丁景区的公路边看到,一幢四层楼高的“亚丁仲美”酒店引人注目。“有81个房间,到旺季一房难求。”老板仲美尼玛说,前些年全镇统一规划,他通过申报,投资建了这座酒店。生意很火,还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管理员四郎多登和服务台的泽仁拉姆、斯郎卓姆,经过旅游学校培训后,到这里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

仁村卓姆开起了藏家乐,家里的20多个客房,去年接待游客2000余人,收入30多万元,一下甩掉贫困帽子。同样在亚丁村,35户农民把多余房间腾出来,出租给公司经营。贫困户丁杰东,2013年出租房屋参与旅游服务,去年租房收入25万元。

走进场镇呷拥社区的四季莲花客栈,两层藏式小楼别具特色,花池里格桑花美丽绽放,店主李雪是康定的藏家女子。三年前,她看中了香格里拉,与人合伙,在社区租下了居民阿里呷的900多平方米房屋开客栈,合同一签就是15年。她将汉族茶文化、莲花文化与藏文化融入一体,好口碑赢得好效益,客栈入住率高达 80%。她对记者说:“香格里拉是一片净土,我要用圣洁之心创圣洁之业。”

在场镇繁华地段,有一个餐馆叫藏香菌庄,店主四郎拉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餐馆虽小,却干净整洁。她们经营本地特色餐饮,藏香猪、藏香鸡是他们家饲养的,松茸、牛肝菌、白凤菌等是上山采摘的,“一定要让游客吃到正宗的藏家特产”,两姐妹一诺千金,藏香菌庄一路走红,去年9月开张,收入达10多万元,走出了贫困。

变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2013年以来,稻城县把旅游产业作为实现县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全域旅游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旅游建设项目15个,投资2.4418亿元;在建项目4个,总投资3.6287亿元,已建和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6亿元,分期分批建成了桑堆乡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亚丁景区仁村门禁系统项目、海子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亚丁仁村商业街、等15个项目。目前,已经形成旅游开发、脱贫致富、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樊玉良介绍,旅游扶贫是旅游功能的新拓展,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主导产业,让群众分享旅游开发的红利,让美丽的自然资源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旅游扶贫步伐,稻城县一是争取更多项目建设,为傍河乡普牙村、桑堆镇吉乙片区、所冲二村争取扶贫项目2个,建设资金140万元;加快海子山、贡巴、蓝月山谷、傍河等景点的开发力度,使海子山景区覆盖邓坡乡、桑堆镇,贡巴景区覆盖金珠镇、傍河乡、省母乡,蓝月山谷景区覆盖东义三乡,积极创造更多的旅游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二是注重人才技能培训,为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去年以来,会同劳动就业等部门组织烹饪技术、酒店服务、群众演艺等旅游服务实用技术培训,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三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了产业扶贫方案,建成观光农业基地8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辐射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

交通+扶贫

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旅游让农牧民群众尝到了甜头,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交通就是其中的一大短板。为破解交通等瓶颈,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近年来,稻城县积极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外部交通、城乡建设、电力通讯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硬件条件,取得显著效果。

空中走廊快捷通畅,亚丁机场通航后,稻城县逐步开通了杭州、西安等大城市的航班,仅去年通过空中航线来稻城旅游的游客就占全年游客量的10%以上;在抓好空中航线的同时,稻城县还不断加强陆地交通建设步伐,目前理亚路、仁亚路、亚三路已竣工投用,亚赤路完成主体工程,乡村公路及客运站点建设全面加快。去年稻城县投入4893.07万元实施完成14个“摘帽”村通村公路建设64.6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100%。目前以“亚丁机场为支撑,干线公路为骨架、支线公路和乡村公路为辐射”的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稻城县在抓好交通+扶贫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市政设施的配套和提升,去年投入9亿元,对市政道路、配套管网、城乡亮化等一大批市政工程进行改造,市政功能逐步完善;实施城乡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及城乡风貌塑造,将藏式民居元素融入城乡建筑和城市街景,完成旅游公路沿线村落及民居、城镇建筑立面风貌改造,使“稻城印象”更加鲜明,旅游城镇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电力天路”工程建设,投资近5亿元,建成110千伏线路228公里、35千伏线路240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348公里,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基本实现“电亮”稻城的目标。建成通讯发射基站228座,完成亚丁机场至景区公路沿线通讯杆线“三杆合一”工程,实现光纤网络乡(镇)全覆盖,通讯覆盖率、电话普及率、宽带入户率逐年提高,使电力通信保障更加有力。

投资2.08亿元,实施海子山、桑堆、红草地、金珠镇、傍河等22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景区节点及旅游公路沿线的旅游综合服务站、观景台、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

投入1565万元实施完成农牧区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改造蓄水池430立方米,改换管道29.65公里,改善农田灌溉3445亩,完成总工程量的144%。投入126万元实施完成第一批农网建设项目,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投入310万元完成4个移动基站改造提升,建成移动4G基站2个,完成工程量的155%;投入380万元完成土地整治1500亩,新增耕地250亩,完成总工程量的100%。

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稻城县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用扶贫的实际行动检验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成效。整合美丽家园、环境整治、生态搬迁等项目,引导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产业。

产业+扶贫

增添发展后劲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支撑是关键。

“在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按照扶贫载体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投资法制化、操作企业化、措施精准化、资源社会化的扶贫思路,选定优势产业,并将其与贫困人口的持久脱贫相结合,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和带动农村合作社,让贫困户的责权利契约化,形成盈亏与共的统一体。”樊玉良说。

为提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稻城县委、县政府围绕旅游重点打造,旅游新村示范效应明显。在14个预脱贫村中选择香格里拉镇拉木格村作为“全域旅游扶贫新村”进行打造,选择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当第一书记,生产特色旅游商品,拓展营销平台,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实现困难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示范村的成功经验,得到全县乡村借鉴,带动了全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特色产品意识进一步增强,商标注册快速增长,产品包装水平进一步提升,稻城特色产品形象逐步形成,以香格里拉镇“亚丁·拉木格”、省母“亚丁香”为代表的稻城特色系列农特产品获得市场好评,旅游扶贫示范成效明显。

2017年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高原雪山、林海、峡谷,轻轻洒落在海拔3600米的拉木格村。藏族群众在一栋栋藏式小楼前的院子里享受着早晨暖暖的阳光。它曾是香格里拉镇的一个贫困村,2016年随着最后4户群众脱困,拉木格实现了整村脱贫。

香格里拉镇位于稻城县境内的高山峡谷之中,是我国正在打造的大香格里拉旅游景区的核心,也是脱贫攻坚的堡垒之一。

翻过白雪皑皑的俄初山便抵达一个苍翠山林与雪山峡谷交汇的世外桃源山谷,拉木格村就坐落于山腰之上。

2014年,拉木格村被识别为贫困村,村里16户群众居住在山崖之间,几乎每家都是人畜混居。2016年脱贫的村民中拥次仁提起以前直摇头:房前屋后的小道上牲畜粪便随处可见,风一吹粉尘漫天飞。

贫困就像俄初山一样挡在家门口。村民们一直靠天吃饭,种植的青稞、土豆仅能填饱肚子,在上山采的松茸也找不到销路。藏家脱贫、村民致富对于拉木格村党支部书记格绒刀登来说,似乎是空中楼阁。

格绒刀登说,以前也有扶贫计划,但没看到什么成效,“村子要搞个活动室,换了三任县委书记才解决。”

2015年,格绒刀登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动真格的了!”格绒刀登说。这一年,稻城县委、县政府为该村确定了第一书记,并帮助拉木格村联系帮扶单位,通过共同努力,目前步游道、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开始规划建设,3户住在悬崖边的贫困户也有了帮扶计划。现在这里通过产业扶贫还成立了野生菌干片加工专业合作社。看着眼前的变化,格绒刀登感慨万端。“现在,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一个脏乱不堪的小村子,已被一栋栋藏式建筑替代,在雪山林海间显得格外迷人,产业扶贫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拉木格村的变化只是稻城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产业扶贫中,将旅游、农牧、工业融为一体,先后投入841.61万元,建立起青稞、油菜、马铃薯、蔬菜、大樱桃、食用菌等种植基地,扶持种植业专业合作社5个,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投入30万元实施中藏药材种植1300亩;投入6920万元实施19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4户171人,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建设任务。

“瞄准一产、接二连三”,将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扶贫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使贫困户在全产业链获取收益。稻城县将产业精准扶贫融入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精准扶贫,通过统筹资源,综合发展,以培育产业夯实基础,以扶持龙头增强带动能力,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发展水平,同时防控风险,创新经营机制,带动贫困户持久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产业精准扶贫的新路。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