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宗教文化>>宗教知识

发布时间:02-16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及其传承渊源

  

  西藏地区约在西元三百年左右已有佛教观念传入,而到西元六百年左右藏王松赞干布在位时期,佛教由印度真正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对西藏佛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他曾派遣许多人留学印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其中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叫[透美桑波札],创造了现在所使用的藏文。
  到了西元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贞又迎请了印度那烂陀寺精通显密教法的大班智达(相当於佛学博士)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莲花生大士入藏后建立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桑耶寺],并开始用口传及文字书写的方式传授密法,因而对藏传佛教有非常伟大的贡献。
  到了西元十世纪左右又有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主要传授以显教教法为主。在阿底尊者入藏弘法前所传的佛法称之为[旧派],藏语为[宁玛],在阿底尊者之后所传的佛法称之为[新派],藏语为[噶当派],其中包括了[噶举]和[萨迦]两派。而日后宗喀巴大师将噶当派的承传教法扩大解释和发杨而建立了[格鲁派]。
四大教派简介如下:


宁玛派

  西元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贞迎请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莲师在建立桑耶寺之后,渡藏王城其眷属,并有二十五位弟子随莲师修法世人称之为二十五王臣。其中有一些弟子随莲师出家,成为西藏第一批僧众,莲师在藏地广转法轮,渡生无量,将佛法的显密教理和修法及大圆满六百四十万颂,完整的从印度传到西藏,使佛法的光芒照亮了雪域大地。开创藏地密法的先河----宁玛派,而宁玛派当中主要分为[教传]和[岩传]两个传承。所谓[教传]就是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毫无间断的传承,由莲花生大士至今不断的传承。所谓[岩传]就是莲花生大士在山中、水中等不同的地方埋藏了许许多多的法本,并授记未来有那些大成就者将取出这些法本来利益众生。后来因历史传承的因素又延续成敏珠林、噶陀、卓千、些千、多杰札、白玉等六个传承。

噶举派
  噶举派之[噶]为师长的言教,[举]为传承。故噶举意为师传,噶举派使源於印度的大成就者帝洛巴尊者,他得到金刚持佛的亲传,之后帝洛巴尊者把法要传给那若巴,那若巴尊者又传给马尔巴尊者(西元1012~1097年),马尔巴再传给密勒日巴尊者(西元1040~1123年),密勒日巴依止马尔巴上师,上师为了要清净他的罪业,让他共历经八次大苦行和无数小苦行,最后终於清净罪障,於是马尔巴上师将所有的灌顶和修持口诀传於他,而后密勒日巴尊者前往寂净处闭关苦修,历经十一年终於获得无上殊胜的成就。而密勒日巴尊者的教法有[方便道]和[大手印],以对不同根基者施教,以[大手印]为最高法门。 之后密勒日巴尊者将法要传给岗波巴尊者(西元1079~1153年),岗波巴尊者将噶当派的[道次第论]和密勒日巴尊者的[大手印]教授合拼著有[道次第解脱庄严论]。此传承后来发展成噶玛噶举,帕竹噶举,止贡噶举,竹巴噶举等九个支派。

萨迦派
  萨加派是由贡举宁波尊者(西元1092~1158年)所创,尊者十一岁后跟随仁钦札巴学习[五部地论],[二律论]和密法。另师从许多高僧大德,博览群书精通大小五明,严守三律,具大菩提心并精进修持获得无上正果。其著作有[释量论十一解]。尊者将所学的[道果法]形成完整的[道果教授]体系,行程一个新的教派----萨加派。 尊者在十九岁十接任萨加寺住持,被后人誉为[萨家五祖]的第一祖。第四祖萨迦大班智达根噶佳措,精通显密教法,学问精博,应元朝皇帝库腾汗迎请入朝,并尊为帝师。而他的侄儿也就是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大师(西元1234~1280年)大师十岁在大昭寺出家,十三岁到京,以渊博的学识折服群臣,二十一岁时,创立新蒙古文被封为帝师。 萨迦派教法很重因明逻辑学的应用和诗歌创作,很有文学艺术的特色,历代大成就者极多。其中许多萨迦班智达的佛学理论文章成为各派必读的佳作。

格鲁派
  相当於中国的元末明初期间,宗喀巴大师(西元1357~1419年)降生於青海省湟中县。大师从仁达瓦等多位大师学习显密教理,接受密宗[集密]教法和显教[中观应成派]的正见。并全面继承了印度大德阿底峡尊者的噶当派教法,精通大小五明唯识,中观等理论,特别是对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等五大论著有极高深的见解。他以坚实的显教理论和噶举派萨迦派的显密大法相融合,以重视严守戒律为特点,创立了[格鲁派]。 宗喀巴大师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许多著作,并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作了注疏。大师将阿底峡尊者的整套理论体系和[菩提道灯论]中的[三士道]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在修行方面,宗喀巴大师提倡按次第进行,也就是先学显教,树立牢固的正知正见,然后再依次第修习密宗。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