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 走出产业富民新路径

丹巴 走出产业富民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0-09-15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藏寨之秋。 泽里 摄


甲居藏寨游人如织。 降初泽郎 摄



9月的丹巴,花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墨尔多山镇中路片区的民宿老板们正在积极“备战”国庆假期,甲居镇的苹果即将上市……
  丹巴县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之一,面积5649平方公里,总人口7.02万,是藏、汉、羌等多民族交往交流的典范区,享有“美人谷”“千碉之国”“中国最美乡村”等美誉。
  决战脱贫攻坚,丹巴依托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生态屏障的战略性、地理区位的特色性,审视县情实际,坚持产业扶贫破解发展困局,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
  路上山、道通户、水到地、电进屋、网连通、产业连片、科技到家……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深推进,丹巴县拔掉了影响群众增收的“穷根子”,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脱贫奔康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雨田

文旅融合 特色旅游丰富多彩
  “国庆假期的房间全部都订完了。”丹巴县墨尔多山镇中路片区,藏族姑娘德吉正忙着备战国庆假期旅游接待。德吉毕业于川北医学院,2016年底,她回到丹巴县开办了民宿德吉康瓦。
  走进民宿,推开大门,便能看见平顶白墙的藏式建筑与石砌碉楼,院子里种着各种花木。站在院子里便能看见墨尔多神山。
  这只是中路片区民宿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中路片区共有85家特色民宿,可满足多层次风格的住宿需求,床位由原来可容纳1000人增至2000人。
  按照丹巴县委、县政府“农村就是景区、农业就是景点、农民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全域旅游工作思路,近年来,丹巴兴建起了多家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民宿酒店,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入住“打卡”。一些民宿以独特的入住体验,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一跃而成“网红”。
  丹巴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社会旅游资源为一体,可分为8个主类、29个亚类、78个基本类型、209个代表性资源或单体。
  立足县域旅游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丹巴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着力在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研发、旅游营销等方面下深功夫。
  丹巴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引导全民参与,实现全民共建共享共管,努力构建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丹巴仍拿出了500万元作为旅游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旅游,鼓励发展旅游新业态,强化旅游营销宣传,鼓励提升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支持品牌创建等方面,对全域旅游进行扶持。
  发展旅游,规划先行。丹巴县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相继编制完成《丹巴县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5年)》《甲居旅游区总体策划》《党岭旅游区规划》《中路藏寨可持续性旅游规划》《丹巴县古碉群保护规划》和乡村振兴旅游规划等相关规划。
  2019年,丹巴共接待游客300.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门票收入693余万元。

特色农业 既富农又壮大县域经济
  9月,丹巴甲居镇小聂呷村,村民们正忙着给“美人脆”苹果摘下纸壳子。很快,“美人脆”苹果就将上市。“我们的苹果,不仅又脆又甜,个头还大。”小聂呷村村主任小登干对“美人脆”苹果要走高端市场的路径充满了信心。
  2018年,丹巴开始示范种植200亩“美人脆”苹果,2019年开始挂果,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丹巴种植的“美人脆”苹果糖度高于其他地区三到五度。
  2020年,丹巴将“美人脆”苹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布局在10个海拔1800-2500米的乡镇重点推广。
  不远处的小巴旺村,30亩高原番茄也将在月底上市。2014年,通村公路和旅游环线修好后,小巴旺村种起了番茄、甜椒等蔬菜,13户贫困户、37人得以脱贫致富,目前,该村人均收入达2.5万元以上。
  这是丹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对丹巴来说,打造一批强基固本的产业项目,是脱贫奔康的关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向“高山远寨”拓展。丹巴把生态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黄金荚、“美人脆”苹果等特色产业带。目前,丹巴共培育了32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3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了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6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区4000亩、林果基地5万亩、中藏药材基地5000亩、生态养殖基地8万个。
  去年,丹巴完成农作物播面8.4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69万吨。启动小金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设农业产业基地7.93万亩,新建花椒基地1万亩。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牲畜年末存栏11.8万头(只、匹)。丹巴苹果、黄金荚、藏香猪成功注册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金荚、番茄进驻盒马鲜生并登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近年来,丹巴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促农增收。
  脱贫奔康路上,丹巴努力跳出传统农业模式,为群众奔康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以“育龙头、建基地(园区)、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为思路,丹巴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建设集“果、椒、药、蔬、菌、酒、薯、猪”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8+2”产业体系。
  目前,丹巴已完成乡村振兴“1+6”规划编制。通过建设大渡河流域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丹巴完成道路绿化美化13公里,硬化村道20.8公里,新建印花路面11.3公里,建成观光农业基地1250亩、采摘园226亩。投入3667万元,实施18个村宜居乡村建设项目。
  脱贫只是基础,奔康才是目的。按照“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丹巴正借力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建设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等支持,努力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