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就业促增收——汶川县来料加工产业发展迅猛

打好“组合拳” 就业促增收——汶川县来料加工产业发展迅猛

发布时间:2022-07-29 来源:阿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流水作业加工儿童罩衣

整理产品

■伍排勇 记者 赵明月

近日,在汶川县七盘沟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内的来料加工总部车间,新上马的童装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忙着生产儿童罩衣、T恤衫等。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对口支援下,今年,汶川县来料加工由以前单一的无痕内裤加工迈向童装、衬衫等多元化来料加工,并拓展了原料来源市场。”汶川县来料加工总部车间负责人杨梅告诉记者,为发展壮大来料加工产业,汶川县一方面积极对接浙江省义乌市,继续加大原料供应力度;另一方面立足浙江省湖州市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拓展来料加工业务。

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汶川县成功争取到湖州东泰服饰有限公司每年10万件儿童罩衣原料加工业务和长兴三凯贸易有限公司每年18万件外贸童装加工业务。

据了解,在发展来料加工业务的同时,汶川县还注重开拓自主业务,并将藏羌元素融入产品加工中。先后注册了“阿浙秀”“秀禹义”2个商标,引导车间自接首批5万件日本短裤订单,并投入生产,成功迈出“来料加工”向“来单加工”转型的第一步。

如今,原料加工业务不仅满足了汶川县加工需求,还向壤塘、马尔康、理县、茂县等周边县(市)推广。其中,壤塘县来料加工车间成立一个月就生产无痕短裤 1000件、童装3000件,实现了“开门红”。

“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孩子。现在在这里上班,一个月平均工资4000多元,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威州镇七盘沟村村民浦应娟通过培训学习,正式成为来料加工车间的工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汶川县抓住东西部协作契机,变“资源输出”为“来料输入”,创新手工业“飞地”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从“原料供给、技能提升、数字转型”3个方面精准发力,打好“组合拳”,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发展逆势上扬。1—5月,全县来料加工量突破100万件,在壤塘县、理县新拓展来料加工车间3个,新增从业人员134人,人均增收2100元。

自开展浙川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浙江省已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7个,总面积12000平方米,覆盖群众1500余人,人均月增收超过2000元,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0余人,解决辖区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