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高原孩童健康成长新“摇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支援甘孜县的实践

筑起高原孩童健康成长新“摇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支援甘孜县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15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顿珠曲珍

藏地阳光网讯:(通讯员 白玛翁姆 徐杰)甘孜县位于甘孜州北部,康北地区腹心地带,海拔3390米,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每年虽有近1800名新生儿在这里诞生,但儿童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孩子们生病需要坐7—10个小时长途汽车,甚至更长时间,辗转到康定、成都等地看病,其中有不少呼吸窘迫的新生儿得不到有效治疗,因此丧失了生命。

甘孜儿科科室资源短缺、配置不均衡,医生数量不足,大多数儿童一般都是由成人内科的医生收治。为给当地农牧民孩童带去更多健康成长的生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七批专家们临危受命,跨越数千公里,“接棒”进甘援助甘孜县人民医院,为当地儿科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其中,刘姣姣作为唯一一个从事过普通儿科、新生儿科、儿科ICU和发热门诊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家,她经验足、有干劲,像是一头“拓荒牛”,在甘孜县人民医院开创了多个先河,成立儿科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援甘,刘姣姣为甘孜县人民医院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2023年4月19日,甘孜县正式成立甘孜县人民医院儿科,儿童专科病房正式运行,填补了甘孜县及周边新生儿病房的空白,新生儿科有自己的ICU保温箱及很多儿童专用的急救设施。

初到甘孜,严重的高原反应就让刘姣姣苦不堪言,头疼、气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让她一度无法正常生活。相比身体上的不适,让刘姣姣更为担忧的是当地居民落后的就医理念。她发现,由于拖延病情、护理不当,内儿科普通病房的患儿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成为重症患者。     

  

在一次带领交班查房时,一名早产儿突发呼吸暂停,家属没有注意到,查房护士察觉情况不对,请求急救,刘姣姣便立即组织护士予以辐射台保暖、T组合复苏器正压通气等一系列抢救措施。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宝宝灰白的身体逐渐红润,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抢救复苏最终成功,小宝宝安全回到暖箱,开启了她的新生之旅。早产儿复苏抢救成功,离不开本地医护团队迅速响应,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到位及团队的密切配合。这次救治更是在本地医护人员心中燃起了对儿科急救学习的烈火,纷纷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筑起新生命的“摇篮”,筑牢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除医院的业务帮扶和管理能力提升帮扶,刘姣姣经常带队,组织医疗队深入福利院、乡镇及周边县城,为千余名儿童义诊、宣传健康知识、赠送各种药品。刘姣姣表示:“帮扶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任务,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我们整个团体的付出,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付出,由我们和当地医护人员手拉手、心连心,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整个高原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姣姣定期开展主题课堂,把《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复苏》《妇幼保健学》等相关知识内容融合真实案例及工作经验传授给本地医护人员,给甘孜县种下生生不息的种子。

虽然甘孜儿科医疗条件仍旧有限,救治经验仍有欠缺,但刘姣姣“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让这支充满朝气的年轻团队经过不断学习和演练,操作得越来越熟练,医院人员的跨越式成长,让甘孜儿童获益。援助期间,刘姣姣护士长共开展新技术17项,完成儿科护理人员培训及考核24次,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及考核2次,修订了5项护理文书表单、14项工作制度流程、9项消毒流程。经过一年“组团式”帮扶,甘孜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疗和护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已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及护理,从建科到现在,已完成对1000多名儿童的救治(其中包括200多名新生儿),周边县儿童占比达60%左右。

在这雪域高原上,缺少的是氧气,是药品物资,是医疗设备,不缺的是温暖,是奉献,是医者仁心。刘姣姣和帮扶队员们用汗水和青春,在高原铸造起了生命防护墙,拯救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