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所载玉膏,道家谓服之可成仙,这种玉膏今天还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玉髓。玉髓有许多品种,其中闻名的,莫过于玛瑙,本篇所述的缠丝玛瑙,正是玛瑙之中的珍品,也是西藏古往今来最为推崇的宝石之一。
在西藏的寺庙里,菩萨身上的珠宝璎珞明显要多于内地的菩萨,据说,最初的时候,菩萨身上并没有这些华丽璀璨的珠宝,而是一身布衣,这时候的菩萨心里都是愁苦,随着不停地修行参悟,每当菩萨解开一个内心的苦闷,身上就会出现一种宝珠,修至大成,愁苦尽去,珠宝满身,此谓璎珞之美。缠丝玛瑙,正是璎珞之美中最为璀璨的一颗。古时的藏族同胞认为人要是被邪灵看了一眼就会遭遇不测,运气从此也会变坏,因此邪灵的眼是人们最为避讳的东西,而只要身上佩戴有神眼一样的珠子护身,则不用惧怕,用有眼睛图案的珠子来抵御邪灵的眼睛带来的侵害,这就是以眼还眼的由来。也正是如此,藏地的天珠才如此出名。而作为天然形成的缠丝玛瑙就更受人欢迎,被誉为天神降下的宝物,再加上藏族同胞视自己为天神后裔,缠丝玛瑙在西藏备受推崇也就不足为怪了。
吐蕃王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征伐不断,大量的珠宝也被搜罗至藏地,尤其是在吐蕃与大食的战争期间,古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的许多珠宝都在此时流入西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伊朗的鲁尔人、库尔德人地区见到当地工匠所制的与古代西藏缠丝玛瑙近似的珠子。
再加上吐蕃王朝时期,因文成公主进藏,让整个西藏的手工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制作珠宝饰品的工匠也为数众多,因此从吐蕃王朝开始,藏族同胞便普遍佩戴珠宝装饰。所以在今天的老缠丝玛瑙中,唐代的缠丝玛瑙占据了其中较大一部分。
不同的玛瑙不同的用途
在西藏,根据缠丝玛瑙不同的纹理与颜色,在佩戴上也非常讲究。黑色的眼睛是赞巴拉之眼,传说赞巴拉和菩萨斗法,被菩萨用金刚杵敲伤了头,所以要用凉水每天浇珠子,来缓解赞巴拉的头痛,这样他才可以给予我们财源。西藏的神灵故事生动有趣,神灵如凡人般有性格的缺陷,感性的情绪。还有乳白的中间是水晶眼睛的缠丝玛瑙,被称为男女爱情的神眼,佩戴它可以让人得到美妙的爱情。品玩老缠丝玛瑙,除了人们血脉之中对于宝石的热爱以及缠丝玛瑙种种美好寓意之外,其制作加工过程中,先人的智慧也是赏玩的重要因素。玛瑙的硬度近似钢铁,古代的加工工具又较为落后,因此若只是单纯地将玛瑙穿孔,就需要耗时三个多月。一根铁钻,百日研磨,再穿孔抛光,耗费的心血不言而喻。
在唐代以前,玛瑙的制作工艺,多采用两边同时打孔,但手工很难保证精确,而且这种打孔方法,两边的孔洞会被磨得非常大,再加上系绳几百年的磨蹭,洞口的光感变得非常圆润,这也是如今辨别真假玛瑙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藏,缠丝玛瑙除了佩戴装饰,还有许多其它的用途。比如其是制作神通药丸的必备药材之一,神通药丸也即道家仙丹。
不仅如此,在西藏与尼泊尔,高级别佛像法器铸造也会加入缠丝玛瑙的粉末,这就是藏地尼玛铜佛像的神秘配方之一。
缠丝玛瑙在藏密仪轨中也被用于对唐卡的开光,因此一些有明显磨痕切面的缠丝玛瑙,被认为是寺庙千百年来用来给唐卡开光的珠子,这类珠子多由藏密高僧传承,市不多见。
TIPS
对缠丝玛瑙的来源,我们还能寻找到另外一个说法,即缠丝玛瑙是文成公主带来的。这个说法则是跟一个著名的故事有关。传说禄东赞东赴大唐和亲经过了许多考验,其中一个考验就是一颗奇怪的珠子,中间的孔道蜿蜒曲折,唐朝皇帝让禄东赞将棉线从中穿过。当时,禄东赞捉来一只蚂蚁,将棉线系在蚂蚁的腰上,放在珠子的一边,然后在珠子的另一边抹上蜜糖,蚂蚁受蜜糖吸引,带着棉线顺利地穿过了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