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古老的婚礼习俗

甘孜县古老的婚礼习俗

发布时间:2016-05-26
  甘孜县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它既是茶马古道的枢纽、汉藏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是一个集宗教文化,英雄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于一身的县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久远的文化造就了该地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在甘孜县现今仍旧保留着藏族古老的婚礼习俗,生活在甘孜县的藏民沿袭了古老的婚礼仪式和婚礼意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1、趁逢年过节、过林卡、转山、宗教活动等时机相识。
  青年男子若是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即使是陌生的,也可以抢走她的围巾或者帽子作为初次交谈、赴约的信物。当被抢的女子去男子那里索要自己的东西时,男方就会借此机会协商相会的时间和地点等,如果女方同意相会就要用允诺的方式向男方表明心意。
2、在劳动生产和各种社交场合可以自由交往和谈情说爱。等到时机成熟双方将自己的意愿告诉父母以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父母同意这门婚事家长就会出面请人提亲。
3、父母相中了某男或某女,然后征求子女的意见,子女同意就会安排进一步的事宜。
  在甘孜县一般妇女不为青年男女结合穿针引线,媒人应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担任。因为长者深晓礼仪,善于言辞,通晓传统的谚语和格言,对于这样德高望重的善言者,甘孜藏语称为“巴么”。
  提亲的家长会随同“巴么”择吉日带上青稞酒、哈达、茶叶去对方家中,并由“巴么”说明来意,如果对方家长同意的话就会接受敬献的酒、茶、哈达,反之则表示拒绝这门婚事。
  双方同意以后就会请当地的高僧卜卦择算男女的生辰属相是否相合,预测婚后祸福吉凶。提亲大事结束以后双方父母便会择日商定婚礼的程序和婚后的一些事宜,比如婚礼的规模、嫁妆和彩礼、婚后子女的生活等等事宜进行洽谈。
  一般情况下双方家长会让“巴迷”作为见证人,并且以这天洽谈好的事宜作为以后办事的准则,这样在以后出现什么状况都会以此为依据。
  甘孜县藏族的婚礼程序比较复杂,婚礼习俗除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点以外,同时又带着厚重的时代印迹,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多姿多彩的风貌。婚庆大典之日是根据高僧的卜卦来确定的。
  当地对婚嫁的日期很注重,要使婚事办得顺顺当当,夫妻婚后和和美美,就必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婚嫁选用日期的数字视单数为吉祥。
  婚礼大典之日的前一天就要到对方家中迎亲,迎亲人员全部都由年轻的男子充当,其中一般都是自己家的至亲,这些年轻男子要打扮得非常正式,以这样的方式来体现娶亲人家的诚意。

  婚庆大典之日,根据卜算确定的时间迎新娘(或新郎出门)。迎亲途中的道路两旁当地的人们都会放置盛满水的水桶,并以松树枝装点水桶,以此来祝福这对新人。藏民相信用松树枝来煨桑他们的愿望会随着桑烟抵达上天。在甘孜县,松树枝就是神树枝,是会给他们招来福气的。

  当新娘或新郎准备进入家门时首先会有一名属相与新娘(或新郎)相符的人领着新娘(或新郎)转门前的火堆三圈,以此仪式来消除一路上携带的“邪气”。随后会有一位当地的高僧为新娘(或新郎)进行“持”,“持”,本意为“沐浴”,是一种佛教仪式,以洒圣水的方式为人们驱邪减灾。

  接着将新娘(或新郎)迎至家中的经堂里,当地的人们认为经堂是家中最为神圣的地方,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他们迎娶新娘(或新郎)的诚意。婚礼期间进行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除此之外婚庆大典的一整天都要不间隔地煨桑,以求当天婚庆大典的顺利进行及祈福。
  甘孜县藏族的婚礼程序传统色彩浓厚,所有仪式仍旧古朴,从说婚到完婚,礼物中不可缺少的哈达;祭坛时的“三白”,牛奶、酥油、酸奶;认为结亲之日若大雪纷飞是幸福美满的吉兆;新娘到门口象征性地喝一口牛奶;用系有白羊毛的松树枝蘸着掺有牛奶的水向上中下弹三次祭祀诸神等,这一切都表示新婚夫妇幸福甜美、万事顺愿、喜庆有余。整个婚礼程序内的传统内容和象征意义都呈现出一种神秘古朴之态。(资料来源:网络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