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述史诗(节选)

智者述史诗(节选)

发布时间:2016-09-04
  《格萨尔》这部古老而宏大的英雄史诗究竟产生在什么年代?上限在哪里?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要对《格萨尔》这样一部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内容丰富的史诗的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作出比较接近实际的科学论述,需要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研究。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格萨尔》的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至少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它的产生大约是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的国家政权开始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3、4百年至公元5、6世纪之前。大约相当于秦汉时期。同时也就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代赞布聂赤赞布兼并青藏高原上的小邦国家和部落联盟,建立雅隆王朝时期。
  第二,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落,建都拉萨之后(7世纪初叶至9世纪),史诗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步流传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之中。其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随着吐蕃王朝军队的远征,史诗流传到喜马拉雅山南部地区,《格萨尔》文化成为喜马拉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转化的历史时期(10世纪到13世纪),得到广泛传播,并日臻成熟和完善。最迟在1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藏传佛教的“后弘期”,《格萨尔》的框架基本成型。这时,一些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的搜集和传播,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僧侣,其中一部分就是所谓的 “掘藏大师”。而木刻本的出现,是比较晚的事情,在19世纪,由传说到格萨尔大王后代的德格岭仓土司主持,刻印了几部《格萨尔》。
   分章本和分部本的出现—— 经过民间艺人不断的加工创造,其中某些部分就逐渐分离出去,独立成篇。 发展到120多部,《格萨尔》最终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按照通常的说法,最初阶段,《格萨尔》只有五六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天界篇,降魔篇,地狱篇。从较早的一些手抄本以及民间流传的格萨尔故事来看,是大体可信的。例如:《贵德分章本》和《拉达克分章本》等书,都包含这三个部分。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格萨尔》出现了“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形式。所谓“分章本”,就是在一个本子里,包括上面说的三个部分,从头讲到底。《贵德分章本》、《拉达克分章本》,以及《岭·格萨尔的故事》,都属于这一类。艺人在说唱时,也有这样说唱的。一些听众也愿意在很短的时间里,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
   但在流传的同时,经过民间艺人不断的加工创造,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内容日益丰富,人物日益增多,艺术上日趋成熟、精美,其中某些部分就逐渐分离出去,独立成篇。这样的一部故事,藏语里叫“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分部本”。说《格萨尔》有多少多少部,指的就是这种“分部本”——“宗”。
   从结构和形式来分析,《吉尔迦美什》、《伊利亚特》、《奥德赛》、《罗摩衍那》、芬兰的《卡勒瓦纳》等世界上著名的史诗,都属于“分章本”。“分部本”是《格萨尔》一种特殊的流传形式。此外,还有很多种异文本。
  所谓“异文本”,就是同一个部本,包括“分章本”和“分部本”,有不同的唱本和抄本。这种“异文本”,少则一两种,多则有好几种,甚至有的达到了几十种不同的版本。如:《英雄诞生》、《赛马称王》、《霍岭大战》等部,在整部《格萨尔》里是比较受欢迎、流传最广的,因此,演唱的艺人也很多,西藏的扎巴、桑珠、玉梅、曲扎,青海的才让旺堆、昂仁、古如坚赞、达瓦扎巴等当今著名的艺人们都经常演唱这几部。在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基本情节相同的前提下,又有演唱者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演唱风格。
   这种“异文本”,有地区特点,语言特点,时代特点,此外,更重要的是,还有各个艺人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各种优秀的异文本有不可替代性,它们都有自己的听众(读者)圈,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众多优秀的民间艺人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创造,史诗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枝蔓横生,像葡萄串一样,越来越多,发展到120多部,最终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古老的三界宇宙观, 说明《格萨尔》的“母题”产生于佛教传入藏族地区之前。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格萨尔》里出《格萨尔》说唱艺人在演唱时,经常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史诗的全部内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这与古代藏族先民的“三界宇宙观”是相一致的。不管后来《格萨尔》怎样演变发展,如同滚雪球,篇幅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天界”、“人间”和“地狱”三界基本的结构和框架不变。这也是我说《格萨尔》“大约产生于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的国家政权开始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3、4百年至公元5、6世纪之前”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