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驻村干部与村民共同劳作。
■记者 陈斌 文/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有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党建工作实起来,干部群众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近几年,我州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百乡筑堡垒·千村创和谐”党建先锋工程,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通过基层党组织对接扶贫、引导扶贫,组织全州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探索出了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
狠抓党建工作 “弱村”有了新变化
伴着春日和煦的阳光,记者走进了乡城县水洼乡郎冲村,在大山的怀抱中,一条水泥铺成的傍山路直通农家,古朴的白色藏房坐落在道路两旁,屋檐下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闲聊着如今的幸福生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政府的帮助。”看到如今的生活,村民卓玛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如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致富产业得以发展,当地群众正在康庄大道上齐步迈向幸福生活。
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变发生在2015年,乡城县大力实施“百乡筑堡垒·千村创和谐”党建先锋工程,集中整顿“软乡弱村”,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优化党建工作方式,细化考评标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派驻党建指导员,严格村干部轮流坐班、加强干部培养等机制,收到了很好效果。
面对困难,郎冲村“两委”班子勇挑重担、谋发展,本着加快村子发展步伐、为民增收的宗旨,面对村里查摆出来的具体困难和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他们没有退缩,走门入户,广征民意,统一村子发展思想,让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全体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有出行难、用水难、产业结构单一等几大问题。” 村支部书记丁真曲扎告诉记者,多年也未解决的这几个老大难问题成为了这届村“两委”班子肩上的重担。面对以前的“烂摊子”,大家迎难而上,决心要啃下这几个“硬骨头”。
“以前这条路没有防护栏,坐在车里都感觉心惊肉跳,路也特别窄,只有拖拉机和面包车能通过。”村党支部丁真曲扎对以前出行难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时他心中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走上安全、宽敞的道路。
为解决出行难问题,村“两委”班子找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道路加宽事宜,完成线路改造升级,通村道路从2.5米拓宽到3.5米,还安装了防护栏,出行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同时,村“两委”班子还积极争取资金,解决该村用水难问题。
“原来只有一股泉水,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匮乏,加上海拔又高,到了冬天泉水冻住,别说灌溉,就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 水洼乡党委负责人洛绒尼玛告诉记者,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得到了县上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微水”工程得以在郎冲村落地生根,去年,该村自来水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纵横交错的村道,依山而建的白藏房,星罗点缀的田野……如今,该村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村里基础设施提升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发展也有了保障。”“现在,我们有急需办理的事情,随时到村‘两委’办公室去都有人,实在太方便了。”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郎冲村村民对未来愈发充满信心。
据了解,为使得“软乡弱村”在整顿过程中得到明显好转,全州把问题查找、整改作为关键环节,并按照“乡村基层党组织、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及党员个人”四个层面,对比问题“画像”对号入座,确保问题有人领、责任有人担、整改有方向。
“对照已经查找出来的问题,我们要求各乡各村全力整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对此,州委组织部党建办副主任赵永鸿谈了自己的想法。
据了解,近几年,我州紧扣基层基础这一根基,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严和实的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出实招添举措,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重心前移,抓民生,促发展,有力确保“软乡弱村”集中整顿有效推进。今年,为着力解决“软乡弱村”这一“短板”,全州将按照“三个一次”“三个必须”“三个一律”“三级约谈”纪律要求,继续推行软乡“3+1”、弱村“5+1”整顿模式,进一步聚焦党建基层堡垒,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建述评考评、明确党建履职、约谈党建责任人,常态化推进整顿,让基石更加牢固。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足额保障“村两委办公经费”“村级组织运行经费”“联系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抓实抓牢摘帽贫困村的阵地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村级活动阵地的规范化打造工作。
基层党建扶贫 “弱村”有了致富产业
去年初冬,泸定着实有点冷。但严寒丝毫没有阻挡住全州部分党员干部赴泸定县冷碛镇尖茶坪村观摩学习、追赶超越的热情。观摩现场,该村村支书石春涛向记者谈到村上党员变化深有感触“过去村上党员开会叫不来,如今,年轻党员争着干、带头干,老党员也不甘落后,干劲十足,让我深受感动。”
在该村苹果种植示范园,党员李军用力地铲起满满一铁锹土,倒进三轮车上,乐呵呵地说道“没事,不乏,喊起号子还能干,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我们一心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再苦再累都不怕” ,他抡起胳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卯足了劲,继续干起来……
“这两年我村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这都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石春涛旗杆打得端,打得正,我们有目标,干事有冲劲。”
村民们说起村里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以前的尖茶坪村村情较为复杂,村级阵地建设滞后,经济薄弱,产业单一,村容村貌脏乱差,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水泥路通到房前屋后,自来水接到家家户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同时,村“两委”还依托 “牛背山”这张旅游名片,坚持以旅带农,实行农旅结合,深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构筑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
“我们村地处高半山区,以前只能靠种植玉米、土豆勉强维持生计。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大部分土地种上了苹果和蔬菜。现在,村里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丰收了,村里每户分得5000元,合作社种植的苹果也能变现一笔钱。”李军告诉记者,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一直有些落后,尽管在政府的帮扶下全村种上了苹果,但大部分群众还是会在树间套种上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以求“保收”,但正是这样,玉米等作物抢光了地里的养分,使得苹果不能丰收。
面对村民的“保守”思想,李军带头拔掉了自家地里的玉米苗,并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对苹果实施科学管理,去年,仅苹果就为李军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正是因为村里党员积极的带头,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现在该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苹果。同时,村“两委”还带领群众在林下种起了不抢苹果肥料的中药材,拓宽了致富增收渠道。
如今,尖茶坪村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调整如火如荼,正努力实现“弱村”到“富村”的完美蜕变。“村民们吃上自来水,走上致富路,村“两委”班子功不可没。”李军说,村子能在两年内发生较大变化,从后进村变为州级“四好”村,主要是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给力。
过去,在尖茶坪村,有的贫困户脱贫意愿不高,村干部得全力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脱贫积极性;有的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苦于没技术没资金,村干部得帮他们想办法。谈起基层党建工作,石春涛告诉记者,为带领群众提前脱贫奔康,他们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从该村党员干部入手查找问题,决定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推出了一套“自选动作”:由驻村‘第一书记’进村入户,与每名党员面对面交流谈心,为党员们把脉问诊找“病根”,对症下药开“良方”,使党的每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活跃起来。
“村里的产业取得今天的发展,是广大村民和村干部一起努力的结果。”该村一位驻村干部告诉记者,在软乡弱村整顿中,他们把解决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突破口,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产业发展思路,让基层党组织对接扶贫、引导扶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尖茶坪村的发展只是我州以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我州坚持让“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基层党建工作与全州发展、民生工作齐头并进,坚持强化部门结对帮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全州部分村级党组织‘久病难愈’,严重影响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几年来,我们下派州里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与薄弱村书记一起,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模式,有针对性地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邓薇说。
据了解,近几年,我州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召开了全省“软乡弱村”现场观摩会,“集中整顿“软乡弱村”,让后进村红脸出汗,先进村讲经验说感受,再添创新干事劲头。同时,我州不断夯实基层堡垒,率先顺利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积极选派州上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建立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帮助培育“党建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全力指导贫困村“摘帽”;以新的党建理念、载体和方式,探索打造“党建+”引领模式,通过镇村互动、党员带动、党群联动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基层党建扶贫、产业发展、精准脱贫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