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也失(公元1355 年——1435年),西藏拉萨河下游蔡公塘人,宗喀巴大师的亲传弟子。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代表,在藏历第七绕迥木马年(公元1414 年)奉明朝永乐皇帝之召,到内地讲经传法。大慈法王在内地期间,给皇帝和大臣们传授了许多教法,并在五台山修建了六座寺庙,成为黄教在内地的第一个传播者。由于佛事活动非常成功,皇帝极为高兴,授予其“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的封号,并赐印诰。宣德九年(公元1434 年),又被皇帝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昭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 年),释迦也失主持修建了色拉寺。
据《佛寺游》记载,这幅大慈法王像丝织唐卡是释迦也失从北京返藏时,与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帔帛、金银等礼物一起带回的。此唐卡长109 厘米,宽64 厘米,虽经500 多年,色彩仍很鲜艳,是色拉寺最有价值的文物。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博士生导师拉巴平措先生经过详细考证后指出,此幅唐卡应该是于宣德九年皇帝赏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时赐予他的。《中国西藏历史文物——宝藏》第三册上刊载有此幅唐卡的照片。唐卡左上封号全文是金黄色,封号全文、红印与整幅唐卡在布局和色调上浑然一体。文字说明中写道:“这幅唐卡是明朝赐给大慈法王释迦也失的,全部用彩色丝线编织而成。虽历经500 余年,仍色泽鲜艳。”证明了该幅唐卡是或者至少是在宣德九年或之后制作的。
史载,这幅唐卡一直供奉于色拉寺中,是该寺的镇寺之宝,而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此物现存于罗布林卡!那它是怎样流转到罗布林卡的呢?这中间经历了怎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据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同志介绍,“文革”期间此幅唐卡曾与其他寺庙文物一起被查抄,逃过了被毁的劫难后被送至北京民族宫存放。“文革”结束后,相关文物归还西藏,当时西藏的文管会设在罗布林卡,该唐卡被接受并保存至今。
该唐卡系国家一级文物,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极高,从文物价值来说,历史上缂丝工艺制作的唐卡所剩不多,该唐卡是用金丝银线和彩色丝线精心织就,非常精美;从历史价值来说,我们展览所要反映的明朝中央政府赐予西藏各教派的著名贤哲和获得成就者名号、诏书、给予封赏的史实,通过扶植帕木竹巴政权对藏族地区实行“因其故俗,多封众建”的政策,这是很有力的物证。
在罗布林卡,我们有幸见到了唐卡原件。缂丝唐卡的独特与华美一下就吸引住了在场所有的人,原件色彩鲜艳,保存基本完好。只有部分颜色交界处经线断裂,明显可见手工织补的痕迹。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但是到了晚清,随着国势衰弱,中国近代战乱不断,缂丝工业出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缂丝粗劣之作充斥于市,即便宫廷所用之物也罕有精品。直到解放后,所剩无几的缂丝老艺人得到重视,缂丝技艺开始艰难地复苏。
2009 年9 月30 日,联合国教科文将“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第四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