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达瓦在舞台上表演巴塘弦子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地区,有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表演时,男子手拉弦胡,边跳边唱;女子身穿长袖衣衫,随乐声翩翩起舞。这就是当地的著名的民间歌舞形式——巴塘弦子。
巴塘艺人洛松达瓦演奏的弦子曲目《扎拉西巴》,意为“吉祥的日子”。略显粗犷又不乏悠扬的乐声展示着巴塘人的豁达与豪放。巴塘弦子演奏时使用的乐器为弦胡,它是一种与二胡相似的擦奏弦鸣乐器。今年刚刚31岁的洛松达瓦是巴塘地区颇有名望的弦胡艺人。他八九岁就开始学习弦胡的演奏,到目前已经能够轻松自如地边拉奏乐曲,边唱歌,边跳舞。洛松达瓦介绍说,巴塘弦子和弦胡艺术与其他音乐艺术的传授方式太一样,基本上都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
“巴塘弦子只能口传心授,没有具体的(乐)谱之类的东西。只能说是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你不是先学会拉弦胡,而是先要学会一首弦子曲目,当你会唱的时候,然后你才会有灵感,才会慢慢学着去拉。”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相对比较原始的传授方式,导致很多前辈创作的弦子乐曲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洛松达瓦觉得非常惋惜,他说如今在巴塘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越来越重视弦子这门独特的藏族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洛松达瓦说:“因为老一辈(艺人)慢慢在去世,那些东西一直在 丢失。到现在来说我们不是在创作什么新的曲目,我们在挖掘老一辈丢失的那些东西。12、13年,我们巴塘县成立了弦子数据库,也就是五大库,音频库、视频库、图片库,然后就是词库和曲库五大库,已经入库的有200个曲子,近3000个词。”
洛松达瓦的弦胡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旧时,在喜庆的日子里巴塘人喜欢和着弦子欢快而粗犷的乐声边唱边跳,大家在音乐和舞蹈中展示自己心中的欢喜。如今,随着国家对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不断重视,巴塘弦子的传承和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虽然刚刚过了而立之年,洛松达瓦已经开始教授徒弟。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巴塘弦子的传承和发展中尽绵薄之力。洛松达瓦的弟子大多是7、8岁的小学生,而今年已经24岁的益西次仁是洛松达瓦的弟子中年纪最大的。小伙儿益西次仁腼腆而内向,他本来是学习舞蹈的,觉得自己的年纪大,从头学习拉弦胡有点晚,但是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会拉奏弦胡,很多人都在学习,益西次仁非常羡慕那些能够边拉弦胡、边唱歌、边跳弦子舞的人。后来,他拜洛松达瓦为师,开始学习拉奏弦胡,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益西次仁说:“巴塘有的小孩从一年级、二年级就会拉(弦胡)。我学得比较晚,23岁才开始学习。我学了1年多才会拉(弦胡),还是有点难的。我是跳舞的,我们巴塘的男子都会拉(弦胡),我就会羡慕他们,就跟着(老师)一起拉、一起学。”
洛松达瓦拉奏并演唱的弦子曲目《扎拉西巴》。虽然和老师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益西次仁目前仅仅能够拉奏弦胡,还不能像老师洛松达瓦那样边拉、边唱、边跳。他打算继续努力学习,争取能早日达到老师的水平。
据说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巴塘县的金弦子广场上,每天都会有数百人围在一起跳弦子舞蹈。当地每个藏族男子都以能够跳巴塘弦子和会拉弦胡为荣。悠扬的弦胡琴声和美妙的弦子舞蹈,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歌者、舞者都感到无比的快乐和享受。甘孜州文化馆的舞蹈老师央金卓玛介绍说,现在很多男孩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拉弦胡,甚至很多学校都把课间操改成了跳巴塘弦子。央金卓玛说:“我们藏地有锅庄、弦子、踢踏等舞种,弦子是比较柔美的舞蹈。我觉得(跳)弦子的男人就像大山一样,很稳;女孩儿像水一样,很美。我们那里从那个小孩儿抓起,很多学校的课间操就是跳本地弦子(舞)。小(男)孩儿拉弦胡,女孩跳弦子(舞)。把原生态的东西搬到学校。这一块儿我们现在有保护意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学这个,所以当他们长大都会唱、会拉、会跳。”
洛松达瓦接受记者采访
对此,弦子艺人洛松达瓦也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坚定了自己把弦胡和巴塘弦子传承下去的决心。他说:“首先我个人觉得,因为作为一个弦子传承人,在挖掘老一辈留下的那些财富以外,继续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慢慢地传给下一代。我们不能让弦子,而且是我们藏族优秀的民间舞蹈,不能毁于我们的手。我们现在做得最好的就是已经建立了数据库,相信在未来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就我个人来说,(想)培养和发展更多的弦胡手。”
洛松达瓦说在巴塘地区,人们特别喜欢藏族自己的特色文化,几乎每个角落都会看到人们围在一起跳弦子舞的场景。而他将来也会让自己的孩子、自己亲戚家的孩子来学习巴塘弦子。他说这是藏族的一种特色,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