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记者 徐中成
走村串户干实事他成了村民心中的“亲人”
龙尔甲乡干木鸟村,是阿坝州马尔康市较为偏远且基础条件极差的一个高山贫困村。
前往干木鸟村的路,远比记者想象中的要远得多。从马尔康出发,汽车一路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抵达干木鸟村。
2015年9月,杜茂主动申请从马尔康市委宣传部下派到干木鸟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到村上,他就开始调查村里的生产生活情况,逐一摸底走访贫困户。”干木鸟村村支部书记黎安明回忆说,几个月时间,他就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贫困户扎西爱喝酒,一喝就是一整天。杜茂就经常去他家,不仅劝说他戒酒,还帮他干农活。现在,扎西不仅戒了酒,还通过养奶牛增加了收入。
在村民阿科眼里,杜茂就是一个勤快、认真、可靠的好“儿子”。去年,阿科在装修房屋时,不慎摔倒骨折,卧床在家无人照料。杜茂得知后,带上水果、牛奶来到阿科家,亲自照料直到他痊愈。
27岁的旦尔初至今还记得和杜茂的约定:等服装店挣到钱了,要请他吃顿大餐。旦尔初和爷爷更呷、奶奶切斯基相依为命,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原来一直在江苏打工的旦尔初回了家,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年3月,杜茂帮她贷到4万元,在马尔康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还不错,还能就近照顾爷爷奶奶。”旦尔初说。
贫困户严木占的女儿在马尔康市生孩子,由于语言问题,报销医药费和办理户口存在困难。杜茂赶到市里,不仅帮助报销医药费、解决上户问题,还把自己身上的200元悄悄地塞给严木占,嘱咐他买点营养品。
翻开杜茂工作笔记本,封页上整齐地写着“奉公莫嫌贫”五个大字。他时常和同事说:“我们要把村民的事当自家的事,一件一件干踏实。”据不完全统计,在干木鸟村一年多时间,杜茂平均每月走访村民10余户次,召开各类会议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完成通组道路加宽及硬化3公里,通组道路维修5公里,维修干木鸟大桥67米,安装路灯20盏等。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动,让杜茂逐渐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亲人”。哪家有什么困难,都爱去找他。
养殖藏香猪贫困村迎来第一个主导产业
干木鸟村有70户241人,贫困户15户60人。村民靠种青稞、玉米、土豆和外出打工、上山挖药材为生,脱贫任务重。
如何帮助村民增收脱贫,杜茂心中始终憋着一股劲儿。通过逐户走访调查,杜茂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发展让村民长远受益的产业,实现从“输血”变为“造血”。对此,他认真编制干木鸟村整村脱贫规划方案,并先后进行了40余次修改,确定“高山牛羊野生菌、半山生猪中药材、河坝蔬菜冷水鱼”的产业发展思路。
从建冻库到搞野生菌加工点再到建矿泉水厂,最终确定搞藏香猪养殖,这是干木鸟村的第一个主导产业。“为发展好这个产业,杜书记来找我们谈了不下20次,还召开村民大会给我们投入了5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干木鸟村绿纯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达斯甲说,他们与马尔康梭磨乡一家藏香猪养殖场签订销售合作协议抱团发展,“通过合作社和养殖能人带动,村民每年至少有3万元的分红。”
“我是干木鸟村的第一书记,脱皮掉肉地干,也要让村子早点脱贫,让乡亲们早点过上好日子。”这是杜茂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第一书记只当“指挥家”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当“战斗员”。
4月1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拖着肿胀的左脚,到村里查看扶贫项目建设情况;4月4日,利用输液间隙,他撰写上报了《干木鸟村道路硬化实施方案》《干木鸟村活动室维修方案》和《干木鸟村图书文化室建设方案》;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通过电话向乡领导汇报贫困户3月的收支情况……
各普特曾是干木鸟村的一名贫困党员,父亲残疾,母亲常年患病,需要长期在身边照顾,2015年他家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通过杜茂努力,为他争取到2万元发展资金,买了46只羊养起来,同时为他在村上争取到公益性岗位,增加经济收入。如今,各普特家的羊群规模已发展到76只,去年他家人均收入达到了3900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我家脱贫,全靠我们的杜书记。”各普特哽咽着说。
目前,干木鸟村已建成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发展蔬菜8亩,发展中药材种植18亩,发展奶牛80余头、山羊200余只。贫困户从2015年15户60人减少到目前的5户18人。“产业基础做得很扎实,今年实现脱贫‘摘帽’不是问题。”龙尔甲乡党委书记刘玉清告诉记者。
如今,杜茂走了,干木鸟村家家户户点起酥油灯,为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