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05-04

巴塘:科技人员田间当“保姆”

  高原的春天姗姗来迟,有着“高原江南”美誉的巴塘县迎来了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春耕季节。4月12日,记者在巴塘县的乡村看到,村民们在科技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精耕细作。
  “马铃薯种薯使用前必须经过选种。要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种薯大小与最后产量成正比,小种薯所含营养物质少,长成的植株长势弱,更为重要的是,少数小薯还是从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获的,不但退化严重,而且还容易传染病害,但如果都选大薯块作种,则用种量大,成本高。”在巴塘县茶洛乡列窝村,县农牧科技局科技人员四郎拥忠向正在种植马铃薯的村民昂次介绍技术要领。
  “我记下了,就按照你说的种。”昂次反复琢磨着四郎拥忠的话,他高兴地说,春耕开始后,县农牧科技人员就到村里蹲点技术指导,为我们种植农作物当好技术“保姆”。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农牧民种什么?怎么种?市场效益如何?县农牧科技局干部职工始终牵挂于心。“脱毒马铃薯产量高,不愁销路,我们重点向村民推介。”四郎拥忠告诉记者,选准了产业,还得帮助农牧民解决技术上的难题,田间地头是科技人员的“主战场”,春耕开始以来,县农牧科技局组建了12人的专家技术团队,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实用技术大培训活动,又派驻19名驻村农技员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工作。通过手把手教,改变农牧民落后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作物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我们科技人员获得了农牧民群众的点赞。
  “你都说了半天了,辛苦了,喝口热茶。要是没有你们教的种植方法,我们哪有那么好的收成。”昂次热情地说。
  “只要你们严格按照我们科技人员教的方法去做,不仅产量会上去,质量也会提高,销路就更不用愁了。”四郎拥忠擦拭着脸颊上的汗水,笑吟吟地说。
  “自从改种马铃薯以来,与传统作物青稞、小麦相比,产量达2至3倍,产值也翻了两番,亩产值达9000元左右。”昂次笑着对记者说,在科技人员的带动示范下,今年他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希望能够为家里多增加收入。
  “巴塘县盛产苹果,量大、质好,加之“互联网+”的带动,让农牧民看到了希望,我们科技人员到现场,科学指导苹果种植间距、深度、保墒等,让农牧民群众学会种植、嫁接、病虫害防治和果树管理技术,增强抗风险能力”。县农牧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脱贫攻坚和产业富民,不仅要结合农牧民群众的意愿,还要结合市场等因素,要把科技服务贯穿到种植、管理、收成等各个环节,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科技人员到农牧民家门口,除了现场指导以外,还通过农民夜校等方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将深奥的科技知识转化成农牧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他们学有所获。”四郎拥忠说,春耕开始以来,该县已组织了6场技术培训,受训农牧民群众达4000人次。
  据了解,该县为了让农牧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种子,严格把关、科学调运,目前已调运玉米良种12吨、农药3吨、地膜8吨、各种肥料20吨、水果种苗65000株等农资发往各乡镇。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