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藏地密码>>藏地之秘

发布时间:06-06

卡若遗址双体陶罐

    西藏博物馆2014年曾举行观众最喜爱的文物评选活动,从馆藏数万件藏品中选取了“十大精品文物”,这十件文物分属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是其中年代最早的一件精品文物。

  该器物外形由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连接而成,所以命名为“双体陶罐”。据西藏博物馆资料介绍,双体陶罐口径11.3cm,底径8.4cm,高19cm,质地为夹砂黄陶。口呈喇叭状,直颈,腹部为相连的袋状双体,肩颈部有一对孔钮用于穿系绳索。陶罐的表面纹饰精美,使用了刻划纹和朱墨两色彩绘装饰。

  陶罐的双体有多种纹饰,一体为双勾菱形纹,在菱形纹内外都施彩;一体为双勾三角折线纹,只在折线纹外施彩,在颈部和肩部还饰有带纹。器物造型饱满优美,构思巧妙,工艺娴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被誉为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作。

  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昌都的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卡若遗址是西藏首次发掘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5000—4000年,占地10000多平方米,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装饰品等大量文物。

  卡若遗址于1977年发现,1978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发掘,并发表了考古简报,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进行第二次发掘。《昌都卡若》于198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童恩正在其执笔撰写的第五章“结论”部分对出土材料进行了周密的分析论证,首次提出了“卡若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概念。

  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片)普遍来说制作工艺不高,器形不甚工整,不过装饰纹饰颇为丰富。在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片)中,双体陶罐造型的器物也只有这一件。专家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水平低下,人们不大可能花费大量人力制造那些造型和工艺都较为复杂的非实用器,因而推测双体陶罐绝非一件普通生活用具,很有可能是在当时氏族部落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时使用的礼器。

  卡若遗址的发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四川大学教授霍巍在《昌都卡若: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新起点》(《中国藏学》2010年第3期)一文中回顾了卡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过程,梳理介绍了从发掘至今的30多年来学界围绕该遗址和卡若文化研究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昌都卡若遗址的科学考古发掘,是西藏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从此奠定了西藏原始社会研究新的起点,揭开了以真实可信的实物资料来重新‘书写’西藏远古历史的新的篇章”。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