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6·24”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将变为常态化运行的灾后重建社会服务中心——
各种机具停靠在救援现场。 吴浩 摄
民间救援队队员徒步前往“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现场。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供图
中国老兵救援总队协调来的高原型直升机。受访者供图
茂县“6·24”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召开协商会。 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供图
7月6日,经过与成都市慈善总会反复沟通,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下称“省群团中心”)工作人员符俊杰终于松了口气:“成立茂县灾后重建社会服务中心的事情终于敲定。”
6月24日清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一个盛产花椒和李子的美丽村庄,被突然垮塌的富贵山掩埋。
灾害发生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青团阿坝州委、成都市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社会组织,迅速在茂县联合成立了茂县“6·24”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下称“协调中心”),有序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救灾,在紧急救灾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28日,省群团中心和成都市慈善总会制定了新目标:将茂县“6·24”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变为常态化运行的茂县灾后重建社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群团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新磨村重建和阿坝州公益事业发展。
6月26日下午,在滑坡现场的应急指挥部外,名叫瑞克的搜救犬侧躺在地,身上布满灰尘和泥巴。路过的人们都会摸摸它,但它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瑞克连续工作两天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瑞克的训导员在一旁轻声解释,狗狗也是满脸疲态。这是“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援的一个画面,一人一犬来自救援型社会组织“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
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黄金搜救时间”。从阿坝、成都到全国各地,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和机具车辆迅速集结现场,其中不少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抢救新磨村分秒必争,仅24日,就有70余家机构来茂县的协调中心报到。
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民间救援组织“飞鹰义务救援队”,向协调中心报到后即展开救援工作。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派出10支应急救援队伍,共73名队员。蓝天救援队、四川天虎应急救援队、中国老兵救援总队等救援队伍,也迅速抵达现场。
蓝天救援队24日曾挖掘出一男一女两名遇难者,没能成功把遇难者救出,蓝天救援队负责人苟少林很不好受。
第二天,指挥部决定采用专业人员搜索结合机械化设备,开展网格化搜索作业,要求只有携带专业生命搜索设备和搜救犬的队伍才能进入现场。首批获准进入现场的10名队员中,有4名来自社会组织。
25日下午,中国老兵救援总队协调到一架高原型直升机,并搭载相关地质专家,从空中对滑坡体和周边山势进行了近距离观察,为指挥部出谋划策。
从灾害发生到接到指挥部命令安全有序撤离,共有94家社会组织或志愿者团队先后到协调中心报到,成为参与抢险救援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雅安经验发挥作用,救援行动从容有序6月24日下午,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王之昊抓住空闲,泡了一碗方便面,“下顿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要抓紧补充体力”。
此时,协调中心聚集了很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闻到泡面香,没吃午饭的人纷纷泡面吃。
“上次咱们聚在一起吃泡面,是在雅安吧?”一名多次参与我省抢险救灾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一问,大家感同身受。
在救灾现场成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协调中心,对接来自各方的社会力量,并充当与政府协调的枢纽,是我省在雅安地震中探索的救灾经验。
灾害救援中,由于存在跨部门等情况,容易出现职能交叉、脱节等现象,容易造成信息报送滞后。协调中心的运营模式和组织架构,能缓解这些问题。
6月24日23时,协调中心在茂县七一民族中学召开第一次协商会。因为有雅安经验,会议快速形成了“1+1+3”救援协调模式,即一个协调中心负责总体统筹安排;一个叠溪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站设在叠溪镇小学,兼作应急安置点;在茂县县城的人民医院、尔玛天街、国道入城口建立三个服务点,服务需要帮助的群众。这一救援协调模式,具有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响应反馈速度快的特点。
本次抢险救灾中,雅安经验再次运用,成为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有序参与、及时撤离的重要保障。“与雅安地震救援相比,这次更有序。”王之昊说,雅安地震时,协调中心会议上经常发生两个机构负责人激烈争论的情况,因为大家的观点和做事方式不尽相同。这次在茂县,所有会议开得很顺利,每个机构都能迅速理解前方应急指挥部的意图,按部署行动。
“听指挥、行动快,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这次救灾中做得非常好。”协调中心副总指挥、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董明珠评价说。以往的协调中心都由团委牵头负责,这次董明珠以社会组织负责人身份担任副总指挥,是共青团四川省委充分挖掘社会力量的一次全新尝试。
7月7日,一场捐赠仪式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成都办公区举行。天齐锂业作为四川本土企业,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善款180万元,用于在茂县乡村学校开展“加油计划项目”。
“加油计划项目”面向茂县受灾地区及附近贫困地区的青少年,通过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耐挫力、建设性交流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助力他们快乐成长,预计3年内将惠及9000余人。
随着抢险救援进入尾声,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工作重点将从应急走向常态。怎样推动茂县乃至整个阿坝州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与灾害治理,成为省群团中心相关负责人的思考重点,“恢复重建中,社会组织同样是重要的辅助力量”。
6月28日,“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救援与重建服务交流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构想:依托成都市慈善总会的公募平台,成立专项基金,将协调中心转变为“茂县灾后重建社会服务中心”,由省群团中心负责筹建等工作,有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灾后重建与社会服务工作。
“中心成立后,将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茂县受灾群众的需求反馈平台。”符俊杰说,中心将通过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受灾群众面临的问题,比如开展心理辅导等,逐渐辐射阿坝全州的民生事业。“中心建设已开始,争取本月底完成项目设计。”
中心还将成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资源链接平台,重点为阿坝州本土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提供能力培训,包括项目申请指导、机构运营指导、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同时,为基金会、慈善机构提供精准服务,让爱心善款和物资用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