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发布时间:08-10

24 小时 九寨沟 6 万人大转移

8月9日,公安特警在九寨沟灾区一处悬崖边冒着飞石的危险设立观察哨,帮助游客疏散转移。   吴书满 摄(视觉四川)

以震中为圆心

心手相连的快速行动

以生命为中心

不眠不休的全力救援

以科学为重心

争分夺秒的高效应急

□本报记者 张守帅 衡洁 杨晓
  王眉灵 董世梅 张立东
  8月9日19时38分,载有9名重伤员的直升机,在夜幕中降落在成都北郊某军用机场。直升机刚停稳,医护人员立即推车上前,小心转移病人。
  人命关天,生死竞速。120急救车灯光闪烁,鸣笛不绝。通往医院的路,行车避让,一路“绿灯”。车上的重伤员,来自九寨沟。
  8月8日21时19分,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震后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抢救生命和疏散安置人员,成为最重要的两大任务。四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响应,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连夜乘坐飞机抵达九寨沟。
  王东明强调,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不会被突如其来的灾害所压倒,一定能够打赢抢险救援、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争分夺秒开展搜救,千方百计抢救伤员,妥善安置转移群众。
  克服抢通保通难度大、车流量密集、山高路远等困难,四川搭建起涵盖陆路和空中,多转移方向相协调,政府、公民和企业并用的疏散网络,用不到24小时时间,累计转移近6万名游客和务工人员。
  这场人员大转移,难度高、规模大、时间短,堪称气壮山河。
  灾情就是命令,向震中挺进争分夺秒,由制度规定内化为行动自觉的四川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运转,政府行动与民间动员更加科学高效
  8月8日晚,九寨沟美丽如常。傅甄清、傅甄淇两姐妹跟随家人观赏“九寨千古情”文艺表演,在这对12岁的双胞胎心中,这里是“人间天堂,童话世界”。
  演出结束,她俩有说有笑地乘坐旅游车返回酒店。毫无征兆地,狂风乱起,地动山摇,7.0级地震突然来临。车内,小朋友哭作一团,大人心悸。
  不止是他们一家忧虑。九寨沟管理局发布统计数据:8日当天共接待游客34990人,已接近景区4.1万人的最大承载量。
  数万名海内外游客被困在漳扎镇。地震波从震中向四周扩散,摇醒将眠的城市。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央各有关单位紧急行动起来,争分夺秒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中央财政紧急拨付灾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1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救灾应急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历经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检验、不断完善的四川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迅速运转。省委、省政府迅即成立“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
  越早抵达,救生的希望就越大,“黄金72小时”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已在实践中从制度规定内化为救援队员的行动自觉。放弃休息,不需要动员,一个个背着行囊的队员迅即到救援队集合。
  出发!出发!出发!第一时间,救援力量来了!医疗、公安、武警、消防、民政等部门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星夜疾驰赶往救灾现场。
  第一时间,抢险队伍来了!电力、通讯、水利、交通等部门快速派出支援力量,争分夺秒恢复灾区的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第一时间,人民解放军来了!西部战区迅即组织部队投入抗震救灾,11架直升机随时待命,药品、血浆和医疗救援器材完成集结。
  当日23时6分,四川公安消防总队已调派6个支队;23时30分,西部战区应急指挥所33人携带海事卫星等通信设备赶赴震中;23时50分,华西医院8名专家参与的应急救援队出发……各路救援力量,向九寨沟集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应急救援中的秩序管理和科学动员已非常成熟。当晚11时许,四川高速发出出行提示,收费站实行救援车辆“保通保畅”应急预案;随后,四川交警发布交通管制信息,九黄环线全线交通管制,只允许专业救援车辆进入灾区。
  为了保障这场生命“接力赛”,各地相互配合、全力以赴。成都在成灌、成温邛、成彭、城北等高速出口均设立应急车道,开行通宵旅客疏散专线;德阳在沿途设立8个地震应急救助站,帮助做好灾区滞留游客疏散工作;平武在九环沿线(平武段)乡镇设立16个救助服务站,随时开展救助服务工作……
  实践证明,在救援队伍赶到前,互助救援对于抢救生命和稳定人心作用重大。
  一对到九寨沟纪念结婚10周年的夫妻,丈夫在危险来临时因护住妻子而受伤,在疏散过程中得到来自各路陌生人的帮助。在九寨沟景区荷叶寨,村民们搭建起帐篷,一起生火做饭,不等不靠开展自救。
  作为九寨沟县的对口援建单位成都邛崃市,36名邛崃驻九寨沟县援藏干部迅速投入到救援行动中。成都大邑县驻阿坝州松潘县援建队,在震后2小时赶到九寨沟救援。
  地震发生后,媒体及时发声,提醒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谨慎前往,将救援通道让给专业救援力量。在灾区,现场志愿者迅速集结起来,有序为游客服务。大规模游客转移时,车辆不足,当地公安部门发布“征集令”,许多酒店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加入到护送游客回家的大军中。
党员干部担当、当地群众善行、司机导游敬业,“四川好人”稳定了游客情绪,抗震救灾精神与先进科技同时保障转移行动顺利开展
  地震当晚,夜色渐浓,天气渐凉,漳扎镇停电了。不少游客表示,刻骨铭心的震后第一夜,满镇飞舞的“导游旗”和及时赶来的党员干部、救援队伍,带来了“镇定感”。
  8日22时30分,九寨沟人武部率先抵达漳扎镇,民兵分成几队执行疏散任务,游客被统一安排到应急避难场所,并分配到被褥、水等救灾物资。
  统计显示,地震当晚,九寨沟县政府即组织九寨沟景区3万多名外地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难面前,临危不乱,必须“群龙有首”。漳扎镇的游客中,团队游占很大比例,距离游客最近的导游,承担起“稳定军心”的使命。
  “第一反应是找‘我的人’。”地震发生时,刚满24岁、当导游不到一年的杜林烨,正带着游客在九寨千古情演艺厅对面的藏餐馆就餐。
  游客们震后一涌而出,演艺厅附近的停车场聚集了三四千名游客。孩子们的哭泣声,现场人群跑动的杂乱声混合在一起。大多数导游“找人全部靠喊”,一个个喊回自己的游客。
  《什么是导游?地震面前,临危不乱,旗帜高举,寻找游客,不离不弃!》——这样一篇10万+的帖子在朋友圈里刷屏。游客张明说,尽管在九寨沟遭遇了险情,但四川导游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和救援队伍的及时施救,为四川旅游业加了分。
  面对灾难,当地群众与游客表现出的同舟共济、手足情深的情谊,也为稳定游客情绪和妥善安置注入了“润滑剂”。
  一个12岁来自湖北黄石的孩子不幸走丢,导游邵丹请求不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团员当晚一起进酒店寻找。一间房一间房找,没人;一层楼一层楼找,没人;酒店内外找,没人……直到9日凌晨3点多钟,孩子在附近一座山坡上被找到,他正安全地接受当地藏族群众照料。
  记者看到,当地居民拿出自家粮食熬成稀饭,免费分发给游客。新疆游客高永强对此刻骨铭心,在灾区,他没有看到“灾后物价上涨”,酒店旁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反而将条条披肩、件件大衣摆在路上供游客免费使用。
  灾区无处不在的“正能量”,让游客温暖过夜。
  为尽快将游客从灾区转移出来,省旅发委从9日凌晨1点起紧急召开2次抗震救灾工作专题会,与各成员单位一起持续核查省内外游客的伤亡和失踪情况,敦促各旅行社、星级饭店妥善安排好游客,督促当地旅游部门积极做好游客的安抚和疏散工作;通知相邻市县旅游部门,积极主动为路经的游客提供必要援助。
  省旅发委应急指挥大厅,几十平方米的“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四川各大景区主要景点监控画面、全省在册旅游大巴运行轨迹,为科学救援提供服务。
一辆车牌号为川AE7957的旅游大巴车,为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的九寨双汽4日游团队,载有36名游客。指挥大厅一路跟踪其行经轨迹:8月9日5时19分,在漳扎镇境内;11时4分,到平武县境内……
  9日11时37分,平台数据显示,从漳扎镇到平武县沿途,共有528辆在册旅游大巴车,载有4290名游客,大部分大巴的行径轨迹都显示出在撤离的状态。
  “终于回到了成都!”9日17时30分,来自湖北荆州的祁娟和同车人员一共35名游客,乘坐旅游大巴车从九寨沟景区抵达成都动物园站点。
  截至9日18时30分,根据九寨沟县旅游局的情况反馈,滞留在漳扎镇的游客已全部疏散转移。

  从陆路到航空,从车站到机场,四川架设起快速转移群众的立体安全通道,游客得以迅速有序转移
  “已经到成都,今晚就能回上海。”8月9日16时35分,起飞至九寨沟的8L9621航班安全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郑娇马上拿出电话,给远在上海的丈夫报平安。
  震后不到24小时,累计转移近6万名游客和务工人员,得益于从陆路到航空,从车站到机场,四川架设起快速转移群众的立体安全通道。
  震后28分钟,第一架民航飞机从九黄机场起飞;震后67分钟,成都绕城、都汶、绵广等十余条高速公路开启救援通道;震后110分钟,第一支救援力量在平武集结向灾区挺进……
  这是一场陆空协同作战的大转移。9日16时15分,20辆中巴车满载首批震后疏散旅客依次驶入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大约一个小时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九寨沟飞成都的第三架救援航班CA4488平安抵达,129名乘客顺利改签到目的地。
  转移,贵在迅速。9日凌晨5时26分,民航第一个加班救援航班从成都起飞,抵达九黄机场再满载乘客回成都时,朝阳刚刚升起;九寨沟飞成都是最近的航道,成都4大基地航空迅速集结,选派精锐力量开设加班航班,不载一个人“空飞”进灾区,转移滞留乘客;驼峰、西林等通用航空也迅速向灾区集结……
  转移,安全第一。地震后,震中到九黄机场断道,松散的山体不断滑落,难以短时间内抢通,从九寨沟口经平武到绵阳,成为最安全的转移通道。交通管制护航,全省调集客车,大巴车有序进入灾区……八成群众通过这条陆路大通道安全转移。
  这是一场各方“接力赛”式的转移。
  “各位旅客,请拿好行李跟我走,我们将免费运送您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一路从九寨沟经过平武转车再到成都的外地人董奶奶觉得,“政府的组织特别高效、有序,而且非常人性化”。
  根据安排,到达成都的乘客将在车站工作人员引导下转乘地铁、大巴车或高铁。
  如果说,协同作战、接力赛跑更多展现的是转移过程中的科学组织,那么抢通保通则更多是转移过程中的迎难而上。
  “通了!通了!”9日17时30分,经过近20小时的连续奋战,川九路(川主寺至九寨沟)上四寨至九倒拐断道处抢通,绵九高速公司九寨沟代表处处长徐田兵忍不住跳了起来。随着因灾受损路段的最后一个“拦路虎”被拔除,抢险救援机械、越野车辆可应急通行。
  九寨沟县处于沟谷地段,地形狭窄,地质情况复杂,山体崩裂、落石垮塌极易导致交通中断。公路就是生命线,只有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才能让更多人员安全转移,让更多救援力量快速进入。
  地震发生后,国家及我省交通运输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指导地方交通部门抢通简易便道,在多个路段为确保抢险救援实行交通管制。
  “在路面狭窄的地理条件下,装载机的作业面或着力点很少,只能驾驶装载机‘单兵出击’,边清理塌方石块,边往震中前进。”交通运输部门一线抢险小分队人员话语坚定,“余震来了,我们就躲;余震停了,我们继续作业”。
  成都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紧急扣停部分旅客列车,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工务、供电、电务等专业人员全力排查线路、设备情况,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尽快恢复列车运行。
  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在交通保畅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记者在省道301线沿线看到,除拉着警笛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和应急通信保障、电力保障、消防车辆外,基本没有进入景区的社会车辆,遇有载有伤员的救护车辆驶往医院方向,社会车辆纷纷停车让行。
  生命通道上,是生命的光彩。

  灾区救援不漏一个人、不漏一间房,救援“绿色通道”抒写“生命至上”
  9日23时许,成都北郊某军用机场灯光明亮。
  在完成对直升机的维护后,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空勤机械师李莹芸返回宿舍。从8日晚地震发生后他们按照命令进行战备执勤开始,李莹芸休息不到5个小时。
  “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准备起飞,营救群众、转移伤员。”3个多小时前,他所在的救援机组驾驶4架直升机将九寨沟震区转运的首批9名重伤员安全运抵成都。
  机场的灯光,映照400公里外震中一顶帐篷的光亮。
  9日晚,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此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强调,“继续把抢救生命摆在第一位”。
  在游客转移中,“生命至上”的理念一以贯之。
  “上寺寨至川主寺方向2公里处因道路中断滞留200余人,其中3名游客受重伤,1人因伤势过重已过世,情况十分危急!”9日10时许,正在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执行疏散任务的青川县人武部部长杨继龙,接到中建三局员工韩品的紧急报告。
10名民兵立即上车出发,没走几公里,由于前方山体塌方,道路阻断,车被迫停下。全员下车,冒着危险步行冲过塌方区,途中经历了巨石滚落等险情。90分钟后,他们来到群众滞留的水泥搅拌厂。“赶快处理伤员。”杨继龙安排医护人员对两名重伤员进行简单包扎后,立即将其抬上担架步行向安全地域转移。
  “太感谢了,为了我们你们都不要命了。”13时48分,抵达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后,被救伤员吕维兵向他们表示感谢。
  生命至上,不漏一个人,不漏一间房。地震发生当晚,松潘县民兵82人挺进漳扎镇。漆黑的夜,民兵的手电筒照亮每一处角落。“一定不留死角。”松潘县人武部政委谢立成给大家打气。当晚,他们在一个大型置物架下救出一名受重伤游客,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移到安置点。
  不论是民兵、预备役,还是民警、消防,不论是党员突击队还是志愿者,尽一切力量搜救。
  9日16时,按照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统一部署,消防官兵向还未搜索过且受灾相对较轻的乡镇展开生命搜索。100余名消防官兵带着雷达生命探测仪挺进九寨沟县保华、双河等乡镇,以场镇为中心,向周边村社成放射状地毯式搜索。截至当日20时,救援人员在4个乡镇排查房屋800余间,走访受灾群众近2000人。
  生命至上,从地面到空中,以生命的名义开辟救援绿色通道。
  8月9日凌晨5时26分,民航第一个抗震救灾加班航班——川航3U8111运送救灾人员及物资,从成都起飞前往九寨沟,返程将接滞留旅客回蓉。9日当天,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通过直升机空中转运人员153人、物资2.4吨、空投物品12件。
  生命至上,全省打通全力救治伤员的绿色通道。
  8月9日凌晨零点过,九寨沟县中藏医院,由于电力线路中断,余震不断,临时的手术台在医院坝子里搭建完毕,在地震中受伤的北京游客王惠明因身体多处骨折接受手术治疗。1个半小时后,手术成功。
  8月9日16时35分,绵阳市中心医院接收到来自九寨沟震区4名重伤患者。4名伤者第一时间被送进抢救区。与此同时,绵阳在绵九环线沿线设置医疗救助点36个,安排医护人员142人。当天,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派的北医三院、北京安定医院、中国疾控中心重症医学、骨科、心理危机干预、疾病防控等专业组成的9名国家级医疗卫生专家团队,于16时到达四川支援。
  从灾区的各医院到临近的绵阳、广元各医院,再到成都的各大医院,全力救治九寨沟地震伤员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行动。
  截至8月9日18时,各医疗救治点共收治伤员378人,其中门诊治疗302人、住院治疗76人。经省上的医疗专家甄别,目前,重伤16人(其中危重2人),较重21人。其中,省卫计委安排部分重伤员乘坐军方直升机转运至成都救治。
  10日凌晨,地震已经过去近30个小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专门救治灾区伤员的病房里,医务人员仍在忙碌。在灾区各地,还有548名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奋战在抢险救援一线,群众的生命线,在他们手中不断延长。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