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是个对食用菌极度着迷的人。
一聊起菌菇,他能站在海拔近3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在接近零度的风雨中,滔滔不绝地连说两个小时。他的目光中燃烧着热情,在他的心底,有个强国梦想,这个梦想,他希望能在坐落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日基村的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实现。
△“菌中之王”松茸(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茶马古道重镇雅江与松茸的因缘际会
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松茸只是一种通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所耳闻的食材。殊不知,松茸是亚洲独有的菌类,因生长条件苛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早就是世界公认的“菌中之王”,是世界级的稀缺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松茸生产国和出口国,产松茸的县有近30个,分布在四川、云南、吉林等省份。自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欢迎宴后,松茸频频现身中国国宴。
而这美味却来之不易。松茸无法完全人工培育,它的孢子必须与没有污染、树龄50年以上的大树根系发展出共生关系,才能形成菌丝和菌塘。在成长过程中,松茸还要依赖树林天然形成的腐殖质提供营养。破土而出之前,松茸必须得到充足的雨水,破土之后,又必须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否则就长不成地道的松茸。
因此,每一支长成的松茸,都像是一个偶然,更像是一场因缘际会。即便是中国这样的松茸出产大国,丰产年产量也仅有4500吨左右,而在非丰产年,产量只有3000吨左右。
△雅江县鸟瞰 摄影:刘莉
甘孜州是中国松茸的重要产地,年产量约2000吨。其中,甘孜州的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过渡带,巍峨的横断山脉与奔腾的雅砻江造就了这里地势高差3000多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88天的独特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同时,这里还蕴藏着世界储量最大的青杠树(橡树)林木资源。特殊的地理、气候、自然条件,使雅江县成为了中国松茸的核心产区,年产量达800吨。
雅江县历史悠久,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藏语称为“雅曲喀”,意为“河口”。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统辖包括现在雅江县地域的西夷民族群体,以白狼为代表,在距今近2000年前的东汉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向汉明帝献上了以当地民族语言记音的《远夷乐德歌诗》《远夷慕德歌诗》《远夷怀德歌诗》三首歌,表达了他们愿意在政治上接受东汉朝廷治理的意愿。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1年),白狼等部并入东汉,汉和帝下诏赐白狼、楼薄蛮夷王唐缯等人金印紫绶,正式从政治上将这些民族群体纳入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政治体制当中。
唐宋年间日益兴旺的茶马古道和至明代正式形成的川藏茶道路线,途经雅江县长达187公里,留下了5处古驿站遗址,因而,雅江县也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渡”。
辚辚车马,跨越崇山峻岭,大江深壑,从雅江走过漫漫千年,茶、盐、马匹之外,松茸,是否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自己的传奇?
△松茸切片(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雅江松茸个头大、肉质细、色泽好、味道香,在国际上备受青睐,尤其受到日本人的狂热追捧。因为在日本,人们相信,松茸有抗辐射、抗癌、强身健体的奇效。早在上世纪80年代,销往日本的雅江松茸价格就已接近每公斤2000元人民币,甚至有日本客商为了抢得当季新鲜松茸货源,直接以直升机进行运输。
2013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雅江县“中国松茸之乡”称号;2014年,“雅江松茸”又成功通过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定,获得地理标志商标。
“雅江松茸”的保护与利用在产业扶贫中的范本价值
荣誉纷至沓来,但拥有“雅江松茸”金字招牌的甘孜州却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州18个县(市)(含海管局)均为省级重点贫困县,高原地区又存在行路难、用电难、通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一系列现实情况。
甘孜州全州97.1%的土地被天然草场和森林覆盖,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是世界上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何在留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又能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甘孜人一个都不少地与全国一道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过反复调查论证,甘孜州决心将以松茸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作为突破口之一。醉心食用菌产业20多年的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与甘孜州的计划不谋而合。
△国内野生菌类深度开发利用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陈文 摄影:刘莉
2014年8月3日,规划总投资5.7亿元的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在雅江县日基村开工。作为国内野生菌类深度开发利用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陈文说,产业园着重体现“生态、藏区、名贵特色”,不仅能依托“雅江松茸”品牌,带动当地藏族百姓长效脱贫,稳定致富,同时通过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科学管理,还能够有效提升“雅江松茸”品牌附加值。更重要的是,立足松茸核心产区,产业园将能在松茸保护、科研、规则制定、基因库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产业园设计的经营模式是“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即由企业统一生产菌种、统一培训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全力扩大食用菌产业发展。
△雅江当地村民搭建菇棚(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陈文解释:“‘雅江松茸’这个金字招牌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但松茸采集加工具有季节性,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依托产业,进行深度开发。所以,我们决定加强滑子菇、猴头菇、白灵菇等珍稀菌类的培育。2017年,已经发展了100户当地村民进行试点。雅江县政府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釆用‘政府+企业+金融+农户’的方式,协调解决了菌棚建设资金3.811万元/个,完成了100户菌棚的搭建工作,缓解了村民的资金压力,调动了村民的种菇积极性。”
△刚刚送达的新鲜松茸,等待分拣定级。摄影:刘莉
走在投资8000万元、已经建成的产业园一期园区内,可以看到,冷库中是堆积如山的新鲜松茸。几十位工人正在紧张地对松茸进行分拣、定级、包装,车辆来往匆忙,一箱箱从雅江发出的新鲜松茸在10几个小时之后就将送达国内外客户手中,在松茸产出的季节,这种忙碌往往要通宵达旦。
△仓库里存放着即将发放给100户当地农民的滑子菇菌包。摄影:刘莉
在菌种菌包厂房里,3米多高的铁架上,密密层层放满了由木屑与菌种混合,经过灌装、消毒、培育制作成的菌包,它们即将发放给养菇农户。陈文说:“养菇是个需要大量空间和人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抓两头放中间,承担育种、销售这些困难环节,把照顾、采集的简单环节交给老百姓去做,实现共赢。这些菌包已经在育菌室培育得差不多了,如果照顾得当,开袋后几天就能出菇, 10月份就能大量回收菌菇。”
目前,当地村民参与产业园经营的模式有四种:一种是100户当地藏族农民每户盖了一个占地100平方米的大棚,参与滑子菇等菌菇的培育;第二种是在林地里进行断木栽培黑木耳;第三种是将需要覆土的羊肚菌、球盖菇的种子种到田里;第四种是直接在产业园就职。
△滑子菇出菇了(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陈文算了一笔账:“每个大棚一年可以培育两季、每季6000磅菌菇,每磅产值5元左右,纯收入在一万四到一万五千元,再加上其他方式,老百姓只需浇水和将长成的菇采集好,送回产业园,每户一年就能增收3万元左右。”
精准扶贫不仅要有好产业植入,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老百姓的生产方式,改变思想观念的扶贫才是具有长效价值的扶贫。甘孜州因地制宜,通过把从事无序低效传统农业的农民转变为绿色产业的参与者,让世代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只挣几十块钱的低效耕种农业的100户雅江藏族农民,在2017年忽然尝到了一天能挣几百块钱的现代立体高效食用菌产业的甜头,大家高兴地说:“这个厂子还真是我们的财神爷!”
在群山之中的甘孜州规模化发展产业,困难是客观的。一位在产业园上班的当地村民说:“一开始听说要征地,大家当然不欢迎噻。但后来,征了地的村民被吸收到了产业园上班,一年四季都能领工资,大家发现自己一年有好几万的收入,这下就开心了。”
△工人们在冷库中分拣包装新鲜松茸 摄影:刘莉
“这里的老百姓其实很勤劳、很朴实,收入提高了,日子滋润了,过节时,还邀请产业园的管理人员到家中做客,拿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我们,让我们很感动。”陈文说,尽管因为祖祖辈辈被大山包围,当地不少老百姓听不懂汉语,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很多女工此前从未接触过现代企业,甚至60名当地女工中,只有5个人能自己签名,但在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岗位实践后,情况在慢慢好转。
虽然在甘孜州发展规模化的菌菇产业,企业面临物流、建设、培训成本高昂,基础设施差,当地政府财政薄弱等问题,但陈文认为:“现在虽然很辛苦,但未来非常有希望。尤其是能带动当地藏族百姓脱贫致富,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他热诚邀请其他社会资金加入到帮助藏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事业中来。因为,产业园的发展方兴未艾:2018年,计划要将养菇农户发展到500户;到2020年之前,争取带动2000户菇农养菇、户均建设养菇大棚2个,种植5000亩食用菌,户均年增收4万元。
△当地工人正在菌种厂工作(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由于食用菌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产业园在解决当地藏族群众就业方面具有很大作用。陈文说:“产业园目前长期用工有40多人,松茸等野生菌菇出产时的季节性用工就不一定了,晚上仅选货的就有150多人,多时达到200人以上。菌种菌包厂冬天时从事生产的也达到近80人。整个园区一二三期全部建设后,长期用工将达150人,季节性用工将达到400—500人,从事菌菇产业的人员将达8000人。”据雅江县政府统计,截至2012年末,该县总人口为49795人。
在大力推进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建设,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甘孜州谋划把食用菌这个绿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抓手,继续做大做强。按照规划,2017年底,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将建成12000亩羊肚菌产业带。其中,康定市、泸定县(含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丹巴县各4000亩。并且,产业的建设将坚持农旅结合,科学设计大棚外观和颜色, 积极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
不过,产业园的雄心远不止菌菇的培育与销售。规划中,园区还包括松茸文化广场、松茸博物馆、松茸基因库、松茸主题酒店、菌菇加工园、食用菌观光公园、科研中心、教育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和培训中心。产业园毗邻旅游黄金通道、“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陈文希望能把松茸产业链做成旅游项目,包括到松茸酒店体验松茸美食、体验亲手采摘松茸、参观松茸博物馆等。“目前正在与木雅藏寨联手,形成展陈联合体。”陈文说:“园区的核心工程建成后,将形成集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产业基地发展、精深加工、生态观光、交易、美食体验、文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体系。如果说整个园区是10壶水,那么我们现在仅仅是把第一壶水烧到了85℃。”
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的发展经营模式,纵向来说,不仅有利于松茸的保育、科研、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美食体验全产业链的建立,提升“雅江松茸”品牌价值,带动当地接近5万百姓致富;横向来说,利用雅江独特的地理条件,发展滑子菇、猴头菇、白灵菇、黑木耳、香菇等其他菌菇的产业化,在创造财富、拉动经济、强化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菌种厂的工人(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作为食用菌业界的深耕者,陈文的体会很直观:“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的衰退,原来100%出口日本的雅江松茸,越来越倾向国内市场。现在,有2/3的雅江松茸被国内市场消费,上涨趋势明显,渐渐供不应求,已经很少出口日本。从产业园向北京、上海、广州发出的新鲜松茸每天都达数吨。”
小小松茸折射出的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在食用菌行业浸淫20余年,从采摘标准、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到知识产权保护、反基因垄断,陈文对行业有着更深的思考。
“松茸是世界级的稀缺资源,现在亟待建立松茸保育区及一系列标准,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陈文说,例如采摘标准,在日本,为了保护松茸种群,小于5厘米和已经开伞不再具备商品价值的松茸都是不允许采摘的。
△“菌中之王”松茸羞涩地躲在密林的腐殖质中。(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但是,在中国,松茸采摘还处于极为原始粗放的状态,“不少老百姓到了采松茸的季节,一旦上山后不论大小一概铲除。大自然给了雅江重重高山峡谷,同时也给了雅江人民松茸这一收入保障。松茸保育得好,良性深度开发才能更完善,才能更好地造福藏区人民。”
此外,陈文还发现,大部分采摘者把采下的松茸放在口袋或者背包里捂着,带下山时,一方面鲜度不好了,另一方面挤压也造成了很多损伤。他建议,“每采一朵松茸,一定要用树叶或草将它缠好、保护好,这样可以多卖很多钱。”
松茸产业欣欣向荣,从包括松茸在内的中国食用菌产业整体来看更是如此。目前,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5%,产值已达2000多亿,仅上市公司就有5家,食用菌已超越茶叶,成为中国第五大农作物。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但却不是强国。
中国农产品中,食用菌和茶叶是在世界农业市场中占有优势的两大作物,尤其是食用菌,年产人工培育菌3000多万吨。但尽管产量大,菌种却有80—90%在国外。
“例如,香菇的基因库在日本,双孢菇的基因库在荷兰、美国。2006 年,日本设置了食用菌专利保护壁垒,在海关对进口食用菌进行DNA菌种检测,如果发现产品是在日本登记注册的菌种的近源种,育种单位就有权收取专利费。但其实,日本登记注册的很多品种比如白灵菇、灵芝等,日本本地根本不长,都是来自中国的,但我们没有登记注册制度,被日本人抢注了,就成了日本的专利品种了。出口这些被抢注的品种,现在还要向日本人缴纳专利费。这样,只要日本启动种质壁垒,就能操控中国食用菌的出口。长远看,这不仅有损国家利益,也在国家物种基因安全问题上存在很大隐患。”
陈文不无忧虑地说,松茸是亚洲特有、中国极具优势的国宝级野生菌种,从开发、利用、保护及永续利用的角度讲,建立松茸以及中国其他食用菌种质基因库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到目前为止,中国只开发了几十种野生菌类,大山里还有成百上千的品种尚待开发,而且大部分珍稀菌类生长在藏区。在菌类产业中,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一次,必须占据先机,一定要从松茸开始,把中国菌类的基因库保留在中国!
陈文说:“全世界第一个松茸基因库就应该在松茸的核心产区——中国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布:松茸的基因库就在中国!这是我们的雄心。包括松茸种源在内的其他中国菌种资源都应该一一建立基因库。如果做不到,那不仅是眼下经济利益受损的问题,长远来看,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成熟发展,中国国家利益会受到更大的损伤,那是愧对祖宗、后代的大事。”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在种子方面却话语权微弱。例如,四川是生猪生产大省,但白猪种猪却是从加拿大引进的。仅仅在大豆一项上,200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利用中方赠送的一颗中国野生大豆找到了高产和抗病基因,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了64项专利。2001年,中国还拥有世界上野生大豆豆种的90%以上,中国是真正控制大豆品种的国家,是大豆出口大国。但到2013年,中国已因孟山都操控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年超6000万吨,其中80%是来自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美国作家F·威廉·恩道尔直截了当地在他的《毁灭的种子:基因操纵的幕后动机》一书中说,“我更倾向于把转基因工程的推进比作新一轮的鸦片战争”。
“中国的菌类不能再输给外国人了”,陈文解释,随着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基因片段将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将带来无法想象的巨大财富。“如果我们把中国数千种食用菌庞大的基因片段保存下来,中国就可能拥有居世界前列的基因公司,中国人就有可能利用丰富的基因财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
△成长在雅江密林之中的“菌中之王”松茸(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供图)
“大自然赋予了青藏高原那么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菌类资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理应联手在这里把基因库建立起来,建立博士站,形成系统的科学研究,系统进行菌种选育、提纯,申请专利等工程。”陈文以松茸举例:尽管现在还无法人工培育松茸子实体,但可以保育起来,使其产量变高,还可以利用基因片段,通过生物工程获得具有与子实体同样营养价值的菌丝体,使得野生菌类的有效成分能够以胶囊、粉剂、片剂等多种形式形成商品,在医药、健康等产业链上形成巨大延伸。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30年,美国就对可无性繁殖的品种(含食用菌)实行了专利制度;1961年,以西欧诸国为中心缔结了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条约后,更多的国家制定了本国的有关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法,并先后加入了该国际组织;1978年,日本将食用菌等列为保护对象……可见,通过专利制度来保护自己国家的食用菌知识产权、种质资源早已成为惯例。
但在中国,据食用菌业内人士透露,在菌种专利保护方面几乎一片空白,从而导致自主研发的食用菌品种不断流失。建立食用菌菌种基因库,借助专利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加强食用菌行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大食用菌专利侵权执法力度,保护中国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而这件大事,或许就将自甘孜开始做起。
2017年,对于中国,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前夕,7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从北京到四川,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振聋发聩,飞越高山大河,在雅砻江畔,深深走进正在甘孜为精准脱贫而努力奋斗的万千人们的心坎里。一朵朵藏在深山的松茸,一支支茁壮成长的菌菇,是甘孜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寄托。砥砺奋进、不断创新的甘孜不仅为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同时,更立足大格局,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畅想2020年,相信那时,甘孜不仅一定能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人杰地灵的甘孜也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梦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西藏网 文/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