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辈子,过完了都要走,只有田土不得走。”在电影《十八洞村》中,朴实又感人的人物故事,道出了人与土地的情结,也演绎了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中,普普通通的农民命运发生的变化。10月9日,在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影片《十八洞村》全国首映式上,峨影集团著名编剧、导演苗月,领衔主演王学圻、陈瑾等主创亮相,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行家点赞 能感动时代的佳片
十八洞村巉岩高耸,涧水幽蓝,地理位置偏僻。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时隔4年,以反映精准扶贫为题材的影片《十八洞村》,通过兼具时代主题与艺术深度的镜头语言,展现出湖南省湘西乡村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发人们对于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
一部主旋律农村题材的院线电影,要想得到观众认可,好看才是关键。首映式现场,嘉宾纷纷为这部影片点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表示,《十八洞村》不仅具有推陈出新的现实主义主题,同时还兼具较高的艺术品质,是一部能感动时代、留给历史的佳片。影片以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表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一场脱贫攻坚战的故事。“不仅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也通过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提炼出扶贫重在扶志的主题,是近期农村题材创作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也认为,“犹如20世纪80年代的《人生》《老井》,《十八洞村》是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平淡却充满历史的质感,同时又不乏鲜活的生活气息,是一部值得赞赏的佳作。”
勇于担当 峨影着力农村现实题材
据了解,电影《十八洞村》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直接策划和主抓的重点影片。从2016年7月剧本前期准备到2017年9月制作完成,《十八洞村》的出品方之一——峨影集团再一次用实力证明,四川的影视力量能够扛起农村现实题材电影这面大旗。
峨影集团担此大任,并非一时之举,而是因为它的履历表上,已有许多优秀的成绩。峨影集团董事长韩梅介绍,近年来,峨影集团发扬和发挥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优势,拍摄制作了《天上的菊美》《家园》《红旗漫卷西风》《邓小平遗物故事》等影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当代价值,赢得了口碑,也积累了经验。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近800部故事片的年产量中,农村题材的影片并不多见。“虽然农村现实题材影片这个市场不是热点,但这个市场一定存在。这部影片从表现农村个人命运的改变着手,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唯美的故事片,有生活情趣,也有诙谐幽默,笑声和泪水交织,是农民生活的再现,包括音乐、语言、画面都非常接地气,是能够引起共鸣的。”韩梅表示,作为四川的影视集团,除了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的担当,“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里的人物命运,现在很多艺术作品忽略了。所以还是需要电影人静下心来,认真创作出精品,让广大观众了解农村是怎么发展、变化的。能够参与这个重大选题的创作,峨影集团深感荣幸,倍感珍惜。”
(本报北京10月9日电)
源于生活人物命运让主创动容
2016年8月,苗月第一次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采访,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责任用艺术的手段,把大山深处的村寨和这样一群人的生活、情感、命运表现出来。”苗月感叹道。
从剧本创作到前期准备,剧组用了8个月的时间。当片中主演拿到剧本时,无一不被感动。
在此之前,王学圻与苗月不相识。看过剧本后,他毫不犹豫地接演了杨英俊这个角色。“首先是这个剧本打动了我,写得非常感人。”这位“老戏骨”在银幕上塑造了无数的角色,这一次却是他第一次饰演农民。贫困户杨英俊是一个退伍老兵,同为军人出身的王学圻对此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们那个年代的军人就是这样,真的把名誉看得比命重。要是战友们知道我被国家扶贫,我脸往哪放,我怎么做人?”凭借着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杨英俊不畏艰难,带领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八洞村》剧组为拍摄好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不惧山高地远,走访了很多湘西村寨。苗月说,“在拍摄时,我加了很多当地村干部的微信,跟他们成为好友。如今电影拍摄完成,我依然在朋友圈关注着那些村子的变化,发现这些变化不只来自物质和环境,更源于村民内心的变化,这种由心向外产生的变化,帮助脱贫摁下快捷键。我希望《十八洞村》能成为一个窗口,向观众讲述精准扶贫是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
曾与苗月合作过《天上的菊美》《大火种》等影片的陈瑾,在《十八洞村》中饰演杨英俊的妻子。陈瑾是山东人,她自认为缺乏语言天赋,除了山东方言,她没有用其它地方的方言演过戏。在拍摄过程中,她苦练花垣话,甚至找到花垣县本地人,把片中的台词让他们录好音,她一句一句地跟着读,就是希望能展现出当地农村妇女的质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