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来源:康巴传媒网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12-01

其美多吉——“雪线邮路”的侠义信使

一个人 一辆车 一条路 一辈子

其美多吉在“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现场。

其美多吉驾驶邮车穿越雪线。

邮车穿越折多山。

其美多吉正在检修邮车。

其美多吉与其他邮车司机在一起。

■本网记者 李娅妮

你可曾想象,终年穿行“生命禁区”的日子怎么过?

你可曾思量,28年就干一件事情,会选择做什么?

川藏邮路康定至德格段,一条亲吻“苍穹之巅”的汽车邮路,一条穿越“川藏第一险”的一级干线。

63年来,车行其上的邮车老司机世世代代念叨着一段段心酸的体验,“冬走雀儿山,如闯鬼门关”“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川藏第一险,山鹰飞不过”……

而这条被层峦叠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路上,有一位“老司机”。今年54岁的他,和大山较劲,和风雪抗争,和伤痛作战,用28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跑邮车。

一个人,在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雪线以上的“云端天路”,在风景绮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最美景观大道”,在绕数重大山、过千仞绝壁、穿万丈险崖的“极限征途”,在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生命线”,触摸着这条载满光荣与梦想——格桑花盛开的“雪线邮路”的每一处褶皱。

“绿色邮车向我走来,送来远方火热的情怀;绿色邮车向我走来,温暖了我渴望的期待;绿色的勇士如花盛开,把真情洒满雪域的村村寨寨。”正如《花儿盛开的邮路》一路高歌的那样,共和国的版图上,特别是这条“雪线邮路”上,从不缺如花盛开的“绿色勇士”。

其美多吉,中国邮政四川甘孜县分公司的邮运驾驶组组长,在10220个日日夜夜里,用“感动人物”的豪放担当,化为雪域高原的侠义信使;在604公里的莽原邮路上,用“中国好人”的信仰坚持,画下无悔人生的最美同心圆。

这个横跨28年的故事,是一段注定流芳后世的佳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康巴汉子也有侠骨柔情的赤子之心。

永远: 把最好的状态留给别人

11月的康定,天高云淡,阳光融融,给人萧飒深秋还远的错觉。中午不到12点,我已来到城区北门的邮政网运中心,等着“十九大精神宣讲动员备课会”结束后专访其美多吉。

没成想,备课会超时,开完已近下午1点,专访还能不能做?我心里开始打鼓。出乎意料的是,稍作休整的其美多吉,还是如约而至。

一身齐整的米色休闲套装,线条简洁大方。正如他的邮车驾驶室一般纤尘不染,让人如沐春风,活脱脱成了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北门的风嗖嗖的。其美多吉脸上堆满歉意的微笑,三步并作两步逆风劲走而来,还不时用皱巴巴的手纸擦拭着眼角——传说中刀锋行走28载的“雪山雄鹰”这是哭了?“邮运员落下的通病‘雪盲’,我也不例外。一遇风或见光,就止不住流泪,这不就是大伙儿说的‘见光死’嘛!”

鬼招手、老虎嘴、大风口、石门坎……很难想象,常年穿梭于最艰苦的运邮一线,历经生死挑战、险象环生的他,还会有这样的幽默感。

短短8年间,40公里路段,371起事故,68条鲜活生命葬送的“生命禁区”……很难想象,一跑就是28年,“信在,车在,人在”,用鲜血捍卫通信安全,安全行驶153万公里,屡获行业至高殊荣的他,还会有这样的亲和力。

或许,正如其美多吉在“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现场的倡议墙上,郑重写下“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誓言一样——他,永远把最好的状态留给别人。

遗憾: 劝君须惜少年时

偌大个教室,安放着一张张平静的书桌,一坐就是3天——“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对终年置身于“雪线信使”队伍,一个月在雀儿山都要跑20个来回的其美多吉来说,不可谓不奢侈。

但机会难得的同时,他却犯了难。“司机要宣讲,理论有短板,功课不到家啊!”一副“悔不当初求学时”不是滋味的样子,道出了载誉而归的背后,意味着承担更多踏出舒适区的责任。

“只要不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路上跑的交通工具就没有不会的……可要我干理论宣讲员,这不是‘张飞绣花’嘛!”“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壁立关隘没能难住他,“冬春风搅雪、夏秋泥石流”的极端天气没能挡住他,如今给农牧民宣讲十九大精神,可把这七尺“硬汉”唬得一愣一愣的。

藏汉双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创新方式解读十九大精神理论的一位位讲师、一名名学员给其美多吉留下了深刻印象。眼底难掩遗憾的他,羡慕提笔能写、开口能言,对党中央的政策理论吃透了悟深了的“文化人”。

“手握方向盘,还得多读书。”这位不回避不闪躲的“老司机”坦言,自己婉拒这次得来不易的“走基层”的机会完全是出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也让他愈发意识到,虽然半个世纪以来,这条邮路得益于“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一批批上阵父子兵,甚至自己年仅24岁的儿子扎西泽翁也承续了衣钵,但“没有文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走不远”的现实却像有力的皮鞭,不时就抽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其美多吉希望儿子多读些书的想法从未改变过,甚至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过。“他是我的领导”,提起现任甘孜县“网运调度部主任”的儿子扎西泽翁,其美多吉温柔难掩、满面自豪,但在读书的问题上,这个坚毅的康巴汉子竟悔了两次,痛心疾首!

立誓: 康巴汉子不认命

2017年10月31日,四川成都一剧场。身披荣誉绶带,唱着藏歌《弦子》,向全国观众分享驾行邮路乐与痛的其美多吉,可能丝毫没想过,40多年前的某一天,机缘巧合的一念之间,让现如今的他继7月荣登“四川好人榜”后,8月又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四川邮政首次获此殊荣的员工。

今年54岁的他,从小就做着一个在川藏线上驰骋的汽车梦。风雨几十载,川藏线突兀横亘,如一条逶迤的蟠龙卧在了雪域之巅;川藏北线更是因为有“川藏第一高”的雀儿山,而声名远播。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是沿线人的穷根;汽车,稀罕物件儿,似乎就成了沿线人年年岁岁的期盼,日日夜夜的奢望。

出身在德格县龚垭乡龚垭村的其美多吉,在路上看到的第一辆车是绿色的。肃杀隆冬,茫茫雪原上移动的一个个小黑点,牵成一线,从雪天交接的地方朝着他的方向愈来愈近了。

半个多小时后,“风掣红旗冻不翻”的一辆辆军车,摁着大喇叭从其美多吉身边呼啸而过。驾驶室里英姿飒爽把着方向盘的汽车兵,车轱辘碾压着泡雪发出的嚓嚓声……其美多吉说,他这一辈子也忘不了——苍茫一色中的那一抹抹绿。

那是和草原一样的颜色,是带给雪域儿女希望和收获的颜色。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其美多吉撂下了“狠话”。听说这个“天花板上都有脚板印”的小伙子要开绿色的大家伙,村里人都觉得他一定是疯了,无异于做白日梦。

可谁不渴望汽车?特别是绿色的军车!祖祖辈辈见过绿色大家伙的人,光是想坐想得都要疯了,更别说开了。即使觉得是白日梦,但大伙儿还是愿意跟着这个年轻人一块儿做。

滴水成冰,焦金流石。三千里川藏线上,向汽车团车队官兵敬礼的藏族小孩中,总少不了其美多吉的身影。他也渐渐弄清楚了,这不时穿梭在冰山雪岭之间的“绿色铁骑”,是在执行运输训练任务。他们要把一袋袋的粮,一桶桶的油,一筐筐的菜载到更远更缺物资的昌都地区。

眼看着征兵的日子近了。其美多吉满以为,自己周身男儿血气,战得了风雪、斗得了严寒、抗得了缺氧的先天条件,能让他的入伍生涯一路畅通无阻。不想,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被反复拉扯着的绿色汽车梦,最终还是破灭了。周围的人唏嘘不已。

这位一米八五的壮汉难过得像个小姑娘,一度颓丧。

直到插着小红旗的另一辆汽车,走进了其美多吉的视野。那是让驻守高原的“大兵”都翘首以盼的绿色大家伙,车身上白色的“中国邮政”字样,从此深深地锲刻进了他的内心底里。其美多吉总是这么想着:“通往天路的,可不只有一辆绿色的汽车。”

无论路途多远,无论要翻几座大山、要蹚几条大河,这次他都要钻进它的肚子里,开着它,在通往村里的土路上轰鸣。

学艺: 不安分的炊事员

爬上那绿色的车,可望而不可及。其美多吉,眼巴巴地看着金子般的时光哗哗流走。

1982年,19岁的他,成了德格县竹庆乡的一名炊事员,可自始至终都觉得芒刺在背,但似乎也明白了——想法之于做法的距离,总是隔着一段身不由己甚至灰头土脸的日子。现在的他,正深陷其中。

幸运的是,其美多吉偶然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本叫作《汽车构造与汽修》的书。当时月薪不足50块的他,一咬牙花了1块多钱买了下来。

不出数月,竹庆乡政府的灶台依旧蹿着旺盛的火苗,炊烟袅袅,但足足5厘米厚的书已被其美多吉翻成了烂菜叶般。

无数个午夜梦回,他都开着心爱的绿邮车走南闯北。可梦醒后的无望,却更让看了无数遍汽车读物,对汽车每一个零部件如数家珍的他心碎到怀疑人生。

天助自助者。机会或许总在某个转角的瞬间遇上了你。其美多吉只是恰好做足了准备。一次,县车队的汽车在通往竹庆乡的路上抛了锚,所有人包括司机在内,都傻了眼。

那年头,乡上来辆车,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兴奋上好几天,怎么可能有人会懂修车,而这个漏网之鱼——其美多吉,羞赧地毛遂自荐了一回。

事实证明,其美多吉的1块多钱可是花得值。严格按照书上理论,逐一排查,很快找到了始作俑者的“毛病”,在脑海中千百回演练操作的他,撸起袖子麻利地排除了故障。

不到半天,车的轰鸣声再度响彻竹庆乡的羊肠小道,夹道看稀奇的乡里乡亲沸腾了。

其美多吉会修车的名声不胫而走,找他修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都认定,他很会开车。只有其美多吉自己知道,这小有名气实则虚若浮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可他没勇气,在一众欣赏、艳羡、崇拜的眼神中抽离。于是,他暗自下决心:学开车。

偷师: 炊事员做着汽车梦

壮志未酬誓不休。那几月,其美多吉趁着修车的当口,自学驾驶技术。一听说哪里有车打滑了、烂道上了,他背着干粮就匆匆上路。无论雨雪风霜,他都徒步过去,一边修、一边看、一边学。

“很多时候,驾驶室没法坐,我就坐在货箱,隔着驾驶室的后视玻璃窗,径直往里面瞅,师傅的每一个驾驶操作,我都不想错过。”提起当年偷师学艺的场景,如今年逾“耳顺”的其美多吉仍历历在目,欣慰的笑意直达眼底。

只因为,那个还有一腔沸腾的血,还有一颗不甘的心,还有一个未圆的梦的稚嫩小伙,成就了此时的雪线邮路人,更感动了此刻的无数后来人。

“我就借着师傅们对我汽修技术的认可,一遍遍爬上驾驶室,一回回把弄方向盘,离合油门刹车踩了不知多少次……直至一趟趟试驾安全返回。”显然,隔靴搔痒早已不能满足其美多吉与日俱增的驾驶欲望,而时间的堆积,近水楼台的距离,让会开车的念想从未离他如此近过。

通晓理论,还有了实际操作经验,他与汽车培养出了超乎寻常的默契。“和车的缘分,可能与生俱来吧!”其美多吉谈及对车的归属感向来掷地有声。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是一个春天,祖国东南沿海解禁的暖湿气流,也一路攀爬至了“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其美多吉借了4000多块的“巨款”,和着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2000块,买了辆二手解放牌汽车,一头扎进深山跑运输,沉寂数十年的汽车梦这回仿佛真燃了。

插曲: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得倒是轻巧。德格县和甘孜县之间尽管只相隔203公里,但这百余公里并不是平坦大道,而是天路。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海拔特高,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纵深切割,两岸的悬崖峭壁像一把锋利的刀,割断了进出甘孜的畅通路,也割断了往来西藏的无阻梦。

“一年运输跑下来,我竟成了万元‘负’。”自嘲中的其美多吉显得有些无奈。路况的恶劣,让车况本就堪忧的二手汽车,不胜重负。与之俱来的高昂汽修配件费,更让其美多吉伤透了脑筋,“我学会了喝酒,甚至一度想过逃债。”

办法总是人想的。在其美多吉的悉心养护下,蹩脚的二手汽车渐渐步入正轨并得以顺利转手。而另一辆二手车的添置,像庇佑其美多吉的护身符一般,不出一年,甘孜、昌都、那曲、拉萨……足迹遍布川藏北线的他从资不抵债的“万元‘负’一跃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富’”。

无心插柳柳成荫。跑运输的那几年,每一处都充满未知和危险,但也恰好促成其美多吉和邮路、邮车、邮车师傅,结下不解之缘。1989年,甘孜县邮车站迎来了一位乐天派的“技术控”,27岁的其美多吉跟班学习邮运驾驶。

看他小小年纪,却是“老司机”,邮车站让他跟了一个经验老道的师傅。说是学习,其实多是递上传下,给师傅打杂。这杂活儿要是干好了,跑邮车才有戏。

“印象中,他跟班跑车总是很积极,不懂就问,从不怕别人笑话。”时隔多年,当时一起在邮车站学习的师兄弟对那个执着的彪形壮汉记忆犹新。

从军车到邮车,这一梦近廿载。不过,他终于如当初设想的那样,爬进了绿色大家伙的车肚皮,可以肆意地摁喇叭,不经意地轰鸣。

代价: 这是一条传奇天路

故事远不止这么简单,而是充满了曲折和辛酸。

“满眼望不尽的雪,一弯接着一弯,一山翻过一山……那种油然而生的孤独感,甚至能吞噬人一样,特别是在万家灯火的春节,尤其剧烈。”这可能是“雪线邮路”驾运员们共同的心声。

孤独事小,挨饿也罢,这条其美多吉邮运时的必经之路,关山难越的当属雀儿山——主峰海拔高6168米,是川藏邮路最危险路段。终年积雪不化,路面霜冻结冰;悬崖峭壁,道路狭窄;泥石流,雪崩时有发生。这一切让邮运工作难上加难。

“我们在征战雪域云天,每一次出车都是远行。”2000年2月,寒风怒号,折胶堕指。从雀儿山四道班通往五道班的崎岖山路上,雪崩路阻,渺无人烟。

可有两个饥寒交迫的佝偻身影,已在这不到1000米的路上走了整整两天——这条路他走过一次又一次——其美多吉正在执行甘孜至德格的邮运任务。

只是这一次,步行、铲雪、掘进、驾驶,循环往复还得一气呵成。因为,零下20℃的冰天雪地里,邮车发动机不能停,冷却的后果将是无法启动。

这是其美多吉难以接受的。于是,浑天一色的漫漫雪山上,邮车孤零零地艰难挪动着。“尽快把邮件报刊送到目的地。”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一双磨破了的白线手套,露出脏脏肿肿的乌青手指……

生死较量都无法阻挠这位康巴汉子使命必达的信念,这一路他怀揣着雪线邮路人半个世纪来的坚守,一路向北,如若无人之境,只是这回,真给撞上了——也干了回,师兄弟们不时就来那么一遭的“风雪不归人”。

山颠: 像山一样厚重的“雪线友谊”

秋日的雀儿山,天朗气清。在海拔4889米的路旁,道班工人杨厚刚一边巡道,一边张望着山下来的车辆。他在这座山上做道班班长已快十年。中午时分,他等到了要等的车,等到了要等的人——其美多吉。

时间甚至定格在了这一天,9月26日。雀儿山隧道通车了!

一个常年行走“川藏第一险”的邮车司机,一个昼夜熬守在“生命禁区”的道班工人,在海拔5050米的垭口,做了告别、道声珍重,两个人的生命轨迹因重重天险而相交,也将因关隘疏通而相离。

正如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这条世界上最高的公路隧道通车后,穿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车程缩短近两个小时。

其美多吉的邮车,不再爬雪坡走险道,而是以10多分钟的耗时,从隧道里安全快捷地通过。杨厚刚的道班,也拔营转场到几百公里以外的石渠县。

两个在雪山顶上有着过命交情的朋友,带着各自的兄弟,在常来常往的垭口依依作别。漫天飞舞的龙达,是对像山一样厚重的“雪线友谊”的纪念。因雀儿山相识的两拨硬汉,即将各赴一段新的征程。

“又爱又恨!雀儿山,我们还会回来。”如释重负却又难舍难分,这群钢铁般坚毅的康巴汉子,在鸿雁云天逐霞光的垭口上,心绪久久难以平复。

“他是司机心中的守护神。”“他是最好的开道司机。”其美多吉与杨厚刚,第一次默契地夸赞彼此,不吝溢美之词。他们向来不显山不露水,习惯缄默地把人悄悄放在心上。

山下依旧天蓝日丽,山上果然霜冻结冰,险象环生的雀儿山,让每一个过往的人,都心生敬畏。

克难: 义务交通员也是侠义同路人

日复一日不停歇。甘孜邮车能休春假,还是2015年以来的事。此前从来是“地球不爆炸,邮车不放假。”初一至初三,破天荒的三天假期,邮运驾驶员们翘首盼了好多年。

“兄弟伙儿些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可却总是在家庭的角色扮演中缺席。”身为班组长的其美多吉,是8名“雪线信使”的领头羊。论年龄论资历,他堪当首屈一指;可师兄弟们服他的——是大写的人品,乐天的性格,豪爽的性情。

说到底,是个热心肠有担当的“暖男”。

在征战天路的“绿色铁骑”中,他自告奋勇承担着最艰险的甘孜至德格段的邮运任务。“冬天易打滑,春天易雪崩”,每一次出车都是与死神的博弈,但其美多吉28年的邮运生涯,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

“是公心!”每每谈起班组长的辉煌战绩,信使队伍的小伙儿们都竖起大拇指。娴熟的驾驶技术,是用来对付汽车的;而对人,班组长从来只用心。

“邮车来了没?”在雀儿山,盼着邮车问着邮车牵挂着邮车的,可不单单是隔10公里一个道班的工人们。打滑的、抛锚的、受困的社会车辆,甚至是军车,以邮车为行进标尺的习惯至今没变。

其美多吉记不清,在“一路驰骋一路啸”的疾风雪道上,当了多少次领路“头车”;也记不清,在茫然失措的游客跟前,俯身贴地帮挂了多少次防滑链;更记不清,在六神无主全然懵掉的外地车主眼前,反客为主径直爬上过多少辆车的驾驶室。甚至记不清,在高寒缺氧“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的雪地里,救了多少个受困的无助生命。

熟悉路况的其美多吉,常常充当义务“交通员”和仗义同路人。他用不厌其烦的嘘寒问暖、来回折返、经验传授、身体力行,守护着川藏邮路的畅通和平静,践行着中国邮政忠实履行普遍服务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当年,老局长在雀儿山‘老一档’智救一客车人,手臂折断的他竟还能安全完成往返邮运任务,说实在的,这种‘大件不离车,小件不离人’的执着,我打心底里佩服,也希望传了徒弟传子孙。”从徒弟到师父,转眼即将退休的其美多吉,已有了传帮带的独家“杀手锏”。

“现在格外珍惜回家的日子。”对看星星眨眼,等日出天明的车行体验,其美多吉称,不是所有的风景都值得追寻,“看风景的人也得要有心情才行。”

重创: 他还想与天再斗一次

寂寞了就吼一嗓子。像往常一样,年初新换的五十铃邮车,被其美多吉安上了车载音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视邮件如生命的他,音乐是另一个雷打不动的爱好。

与著名藏族歌手亚东同村的其美多吉,声线优美,音色嘹亮,人送“小亚东”。可2012年7月后,能歌善舞的他一度不再引吭高歌,不再低吟浅唱,甚至都不怎么说话了。

一年前,大儿子白玛翁加突发心肌梗,26岁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悲痛的是,仅仅一年,重创再度席卷了这个仍处恢复期的脆弱家庭。

“要打就打我,不准砸邮车!”其美多吉在执行邮运任务时遭遇歹徒抢砸邮车,身中17刀,“左手筋合不上了,右手臂弯不了了,大腿站不起来了”,从死亡线上逃过一劫的他,至今脸上还有道足足7厘米长的疤。

“很多记者问我,有没有想过放弃。那时很多次都冒出了这样的念头,也决定要告别邮运岗位。”换个轻松点的岗位,是大家对伤后其美多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康复期是漫长的。对其美多吉而言,这是暗无天日却又无比感动的一年。“手不能动、脚不能抬,轮椅上一坐就三个多月”心情抑郁的他,隔三差五脾气就“擦枪走火”,除了身体机能的康复,其美多吉受伤的心也在恢复。

“我总会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最困难的时候,其美多吉形容枯槁,不修边幅。他坦言把最难看的一面、把最臭的脾气都留给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和伙伴。

德格老家的亲戚,放弃学业的小儿子扎西泽翁……一个个准备为其美多吉报仇的人都被妻子泽仁曲西劝住了,“感谢他们愿意承受分担我的这种焦虑急躁,还保持着冷静没有造成二次伤害。”其美多吉饱含深情地回答。

按摩、复健、吊环……手臂和大腿功能逐渐复苏,其美多吉也从都市大医院回到县城邮车站。妻子和小儿子的寸步不离和悉心照料成了其美多吉这一路的“求生秘诀”。

多少次,其美多吉徘徊在家属楼的窗边门前,听着发动机的轰鸣,盯着邮车扬长而去,想着驾驶室进不了,方向盘摸不着,那按捺不住的心痒,让已能行动自如的他,似乎淡忘了不堪重负的创伤。

在拨开一切的乌云和荆棘后,其美多吉满心想的只是重新踏上邮路。“绝对没事,才能摸车。”这是其美多吉一以贯之的坚持。

一年后,通过多方努力和协调,彻底康复的其美多吉得以重新返回雪线邮运的驾驶岗位,“这是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现在就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结语:

多少年人行、马班邮路交替,如今高速都修到了大山脚下。多少年天黑白雪孤村落闭,如今险山曲路正被隧道代替。多少年山深路遥绝人音讯,如今海内外的包裹都能送到村寨人家。

这条延续了63年的传奇邮路,正以前所未有、优化提速的决心直面势不可挡、日趋白热化的寄递业竞争,在日新月异的川藏交通大动脉上,经历着静悄悄的历史巨变。

2017年7月,川藏邮路甘孜段的重组方案全面启动;9月,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这条全国唯一不通火车的一级干线汽车邮路——“雪线邮路”将实现德格、昌都进出口邮件夏季提速24小时,冬季提速19小时。

邮车越来越舒适了,道路越来越平坦了,几代如其美多吉一般的邮政人张克荣、施建勋、朱富军……在这条格桑花盛开的邮路上“落心了”。

雪线不负英雄志,寄件传情入心田,一往无前的川藏邮路悠悠长长,邮车鸣笛声声作响,崇山峻岭难再阻隔。雪后初霁的雪线邮路,向着雪域高原兀自延展。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