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四川日报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12-08

四川农民夜校宣讲十九大精神:政策入耳更入脑 干啥心里都有底

走进农民夜校 听十九大声音之二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农民夜校成为农村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平台,在这带着泥土气息的课堂上,宣讲十九大精神,如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贴近群众,让政策入耳更入脑入心?老百姓又从宣讲中收获了怎样的谋事干事力量?近来,本报多路记者分赴多地农民夜校,现场实地采访记录。今天,记者带您一同“走进”基层田间课堂、掌上夜校中,去感受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火热氛围。

掌上夜校开课 有啥疑惑随时答

走访时间:12月4日

走访地点: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城北乡柳溪村农民夜校

课堂妙招:在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同时,探索通过微信群,进行“点单式”宣讲

12月4日,记者见到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村支书兼农民夜校校长刘国彬时,年过50的他正在手机上操作,将一些宣传讲解十九大精神的文章,发到一个名为“隆恩我们的家园”的微信群上,并时不时在微信群里回答当地村民的疑问。

“这个微信群是我们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掌上夜校。”刘国彬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在当地,此类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新载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问与答 授课内容紧贴实际

“我们这里种了这么多柠檬,到时候卖不出去咋办?”

“十九大报告里,特别强调了要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下一步必须优化柠檬品种,引入业主搞加工。”

在“隆恩我们的家园”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常常可见,这种双向互动式的宣讲,来自实际需要。

“从10月18日起,我们就在农民夜校每周两次开班宣讲十九大精神,但总觉得只靠这种方式,一方面时间地点受限制,有些在外务工的村民难以参与;另一方面学员有啥问题也不能及时提出。”刘国彬说。

怎么让十九大的宣传,供需更对口?刘国彬他们开始探索通过微信群,进行“点单式”宣讲,鼓励学员们结合生活中的困惑提问,刘国彬等授课老师则结合十九大精神给予解答。每次授课前,也通过微信点单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让授课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需求。

开设网络夜校,并不只是隆恩村的独创,安岳县各农民夜校近来利用远程教育站点、QQ群、微信群等载体开设十九大精神网络宣讲课6000余次,有的村还发动网络大讨论活动,让群众结合十九大精神,就当地发展实际提建议。

谋与为 政策“定心丸”真鼓劲

在安岳,通过农民夜校的点滴灌溉,不仅掀起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热潮,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实践者。

隆恩村的一个家庭农场里,村民刘毅正同设计师一起谋划改造工程。“准备把农家乐好好整一下,原来只有餐饮,以后住宿也要搞起来。”刘毅说,两年前他包下了村里的近百亩土地,这次农民夜校的宣讲更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他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前些日子微信群里的讨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十九大报告这句话背后是什么考虑?”刘毅提出的问题,很快得到了农民夜校老师的回复:“就是要请广大农民放心,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承包权,也要放活土地经营权,你只管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城北乡柳溪村,一场“咱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如何才能把客人留住?”的大讨论,正在当地农民夜校的微信群里进行,有人建议建步行绿道、游客栈道和观景平台;有人建议统一规划管理农家乐……

“一些好的建议已经被我们采纳,不少人已经干起来了。”看到群里的热闹劲,柳溪村党支部书记兼农民夜校校长严小平有感触:“我们把十九大精神讲得越透彻,大伙儿做事的干劲越大。”

“兜兜队”“婆婆嘴”田间地头拉家常

走访时间:11月29日

走访地点:德阳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农民夜校

课堂妙招:组建“兜兜宣传队”“婆婆嘴宣传队”等,在茶余饭后、田间劳作中宣传十九大精神

11月29日,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娇艳的皇菊金灿灿一片。进入采摘末期,园子里满是忙碌的村民。

上午近10点,一队身系围兜的人群“突然造访”,他们从围兜里掏出十九大精神宣传资料,分发给劳动的村民们。在当地,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兜兜宣传队”。

拉家常般讲政策 大家爱听

身着红色围兜,55岁的唐萍菊精神饱满。“世芬大姐,总书记都说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咱们可要加把劲啰。”说话间隙,唐萍菊把准备好的宣传资料递给正在田里忙活的张世芬。

“啥子是乡村振兴战略哦?”

“就是你把菊花种好、把产业整好、把日子过好,就算是为乡村振兴出力了啊。”

“好。那我种好菊花,今年摘掉贫困户帽子,不给大家拖后腿。”

简单的对话,把唐萍菊平时能说会道的特点展露无遗。而能入选“兜兜宣传队”,村里面看重的也是她平时活跃的个性。“跟大伙儿讲十九大精神,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唐萍菊笑着说。

走出地头,步行不到10分钟,便是马祖村京什社区。这里安置了什邡经开区、洛水镇和马祖镇4个村的村民7000余人。

在社区里,五六位手臂上佩戴志愿者宣传员红袖标的大爷大妈们正与社区居民摆“龙门阵”。“报告说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这对大家都是好消息”……向居民宣传的老人叫邹顺清,是社区“婆婆嘴宣传队”的队长。“像拉家常一样讲解十九大精神,大家爱听。”邹顺清说。

宣讲“土办法”田间地头推广开

从产业兴旺到乡风文明,从基层治理到脱贫攻坚,从田间到社区,从“兜兜队”到“婆婆嘴”,马祖镇十九大精神宣讲热气腾腾。马祖镇党委书记廖皎介绍,宣传队成员都是来自各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和干部。宣传队成立后,全镇还统一组织了培训。“用身边人来宣传,更接地气,也更易于被老百姓接受。”廖皎说。

为了让十九大精神更好在基层老百姓中入脑入心,什邡已经在多个乡镇中推广这些接地气的宣讲“土办法”,镇、村干部和党员结合实际特长,积极组建“兜兜宣传队”“婆婆嘴宣传队”“坝坝文艺宣传队”等党员干部宣传队,在茶余饭后、田间劳作中,与群众走到一起、坐到一起,以浅显直白、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十九大精神,让党的声音得到快速传播。

该市市委组织部部长彭良表示,将继续发挥农民夜校的政治引领功能,积极优化宣讲内容和方式,切实将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引导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冬歇变冬忙 宣讲重建两不误

走访时间:12月2日

走访地点:阿坝州九寨沟县永丰乡中寨村农民夜校

课堂妙招:用琵琶弹唱、快板、组建马背宣讲队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宣讲

“脱贫攻坚号角响,灾后重建施工忙,贯彻党的十九大,改善民生是灯塔……”12月2日晚上7点30分,夜色渐浓,阿坝州九寨沟县永丰乡中寨村农民夜校挤满了村民。44岁的马四云和3个农家妇女,弹起三根弦的琵琶,敲起瓷碟碰碗,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灾后重建政策弹唱给群众听。

阿坝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冬歇时节,依托农民夜校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藏乡羌寨,并用琵琶弹唱等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宣讲,“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寓教于乐“宣讲课”好热闹

宣讲十九大精神,怎么讲才能更通俗易懂,更受欢迎?

九寨沟县采用琵琶弹唱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宣讲。记者在宣讲现场看到,中寨村村民热情高涨,不时响起阵阵掌声,热闹的氛围驱散了夜晚的寒意。原本计划四五十分钟的“宣讲课”持续了1个多小时。

“琵琶弹唱是我们九寨沟县人一种自弹自唱的说唱艺术,如此宣讲,我们老百姓都爱听爱看,还记得牢。”在村民陶志明看来,照本宣科讲政策,听完了好多都不记得,用琵琶弹唱宣讲政策,不仅记得住,还能跟到哼唱几句。

永丰乡乡长南波告诉记者,村民参加农民夜校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时来晚了,还占不到座位。”

依托农民夜校,阿坝州积极探索出许多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在理县,组建快板宣讲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在松潘,组建摩托车和马背宣讲队,开展巡回宣讲。

撸起袖子 建设美丽家园

在农民夜校,一场场关于如何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大谈论”也在开展。干部群众齐聚教室谈期待、想点子。

受7.0级地震影响,今年,九寨沟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计将有所放缓。“困难只是暂时的,要通过勤劳的双手,建设好美丽家园。”永丰乡党委书记方燕明对记者说,全乡上下将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抢抓灾后重建机遇,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不断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入手,让永丰乡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九寨沟县委、县政府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灾后重建结合起来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共进,坚持“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下一步,当地还要把农民夜校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灾后重建政策,做到两不误。

农民夜校变身“研讨会”

走访时间:11月30日

走访地点: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农民夜校

课堂妙招:村民自己说变化、谈期待、想点子,“研讨会”让大家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愈发深刻

“2020年我们国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谁都不能掉队。党和国家有大目标,咱们今年脱了贫之后是不是也该有新目标?”11月30日,在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农民夜校,村支部书记冯飞的开场白引来一阵欢笑。

“书记你政策懂得多,多讲点啰。”村民们高涨的热情,让冯飞原定15分钟的宣讲一再延长。

要想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既准确到位又通俗易懂地讲给村民们,可要花费不少心思。从看报纸听广播,到浏览网站、准备发言资料,冯飞思想上始终紧绷着一根弦,充分的准备,也让村民们听得有兴趣,有收获。

掌声刚落,贫困户冯磊就快步走到台前,分享自己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报告中关于脱贫和改善民生的内容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党知道我们最需要什么!”

寿星村是曾口镇启动建设的首个巴山新居聚居点,整个聚居点占地近40亩,规划建设40套新居。通过建新拆旧,完善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民居从以前的土坯房变成了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别墅”。

冯磊告诉记者,这些住房都是土坯房改造等项目中,由当地政府出资建好,再由本村和周边居民购买的。土坯房改造的业主入住新居,国家还补助1.6万元。

说变化、谈期待、想点子、聊未来,思想的碰撞与生活变化的切身感受,让大家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愈发深刻。

“区里搞土地确权,重新划界面积会不会减?到期会把地收回吗?”通过学习,寿星村贫困户冯成亮的疑惑很快消除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他有了底气,决定贷款买农资精心管理7亩柑橘,靠种植柑橘脱贫奔康。

在巴中,得益于土地确权的不断推进,不少外来农业发展公司这两年纷纷进村,发展起现代种养产业。巴中七彩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文军说,土地确权完成后,乡亲们可以放心流转承包地的经营权,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还是让咱生活更加幸福,村里更加现代化。”听完农民夜校里的课,冯德章老人有了自己的体会。谈起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她不仅充满信心,还想把党的恩情讲给她身边的每个人听。

本版稿件由陈静 本报记者 林凌 徐中成 王欢 吴忧 高启龙 庞峰伟采写 本版图片由陈静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本版制图/朱濉

原文标题:政策入耳更入脑 干啥心里都有底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