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传统歌舞>>舞蹈

来源:阿坝日报 责编:泽旦卓玛 发布时间:12-22

民间祭祀舞——哈玛(战神舞)



“起舞坦荡荡,落舞意绵绵, 好舞殷切切,论舞形悦悦。”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尔康人,最熟悉的舞蹈莫过于“达尔嘎”,但今天在这里提到的是于2007年被录入第一批省级文化遗产项目的“哈玛”。

哈玛,意即神兵舞或战神舞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嘉绒藏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在土司统治时期,哈玛舞蹈是供敬土司大会(斯格仁钦波)上必须演出的节目之一,马尔康党坝土司历经二十六代,代代举办的盛会上必有哈玛舞的演出,哈玛逐渐成为了“斯格仁钦波”(传颂土司的节日)上固定的演出节目。

该舞蹈一般由16人表演,表演者为男性,身着牛皮铠甲(现身着嘉绒地区服饰),穿白色百褶裙(百褶裙有兽皮制的,白麻布制的,白氆氇制的),上衣内着藏族白衬衫,外套齐膝藏式短衣(短衣最初为深红色,现在多为较艳丽的颜色),系男式特制黑色腰带,腰带外用彩条布装饰(原腰上装饰还有一条宽十公分的蚌器装饰腰带),腰两侧佩戴由贝壳、蚌器等装饰的箭囊,腰左侧佩长刀,双手小臂戴有蚌器装饰的护腕,背上横挂铜铃三排,每排九颗,每排铜铃都镶嵌在一排连好的老鹰羽毛上,背上还背有三只弓箭;头戴涂红色的铁制或硬纸制盔帽,盔帽上有老鹰毛七根(盔帽前端五根,后端两根)呈一字竖排,盔帽最前端有铜制的约五公分大小的立体日月,盔帽用长彩条装饰,彩条下垂至外套底部。

表演者左手持弓,右手持刀。“令时不舞、令毕舞起”,表演时无音乐伴奏,而是听从口令指挥。表演开始,排在队首的武将高喊节令,众人附和口令,依次出场,围圈起舞,口令开始,舞者齐唱,做各种动作,在变换动作的同时变换队形。表演时,上身以身体轴间转动为主,右脚起步,做踏、蹲、跳等动作形态,时而模拟士兵射箭、砍杀的动作,时而模仿山鹰翱翔,舞蹈形式较固定,主要以练兵动作为主,舞蹈最后齐声高呼“哈呷啰”(大意是:神灵保佑啊!)。

“哈玛”极具原生态价值,从表演时无乐器和歌唱伴奏上来看,该舞蹈古老而悠久,从产生到延续至今,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异,基本保持了原貌。该舞蹈源自于苯波教“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是承载古代嘉绒藏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嘉绒藏族文化历史的依据。

“哈玛”曾广泛流行在马尔康、金川、黑水等地,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土司制度的冰消瓦解,在不少地方已经失传,不再上演该舞蹈了。如今,仅在马尔康县党坝乡尕南村还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哈玛”舞蹈体系,但随着老艺人的去世,村里会跳该舞的人越来越少,本应每年定期举行的舞蹈仪式,也因人员、经费等问题不能正常开展,几年中才能演出一次或两次,目前哈玛舞高度濒危。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