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康巴作家群>>涉藏地区

发布时间:07-31

甘孜藏区石渠“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进度过半

    7月27日,记者从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甘孜藏区“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指挥部获悉,目前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整体进度的65%。在成都公司2500多名施工人员的艰苦奋战下,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有望在9月底全面竣工,让9001户无电藏族同胞用上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能源。

    据了解,石渠县“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州藏区电力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其中“电力天路”建设包括洛须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呷依35千伏输变电工程、长须贡玛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奔达35千伏输变电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包括两个批次157个项目,覆盖石渠县呷依、长须贡玛、奔达等22个乡镇。

    自今年2月进场以来,成都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克服高原气候恶劣、施工条件艰苦、交通道路险峻等重重困难,精心组织,科学布局,安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截止7月27日,“电力天路”工程呷依35千伏输变电工程、长须贡玛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配套的3条10千伏配网工程已具备带电条件,预计本月底竣工投运;无电地区建设工程已完成开挖组立电杆37319基,占总量的95.87%;展放高压线路696.68千米,占总量的61.65%;展放低压线路1570.1千米,占总量的67.05%;完成46个台区安装任务,安装户表2600只,表后户内照明线路368户。据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谢崇宇介绍,高原施工除山高路远、运输困难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员的承受能力,到目前为止,“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建设已累计有5336人次就诊,其中住院462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102人次,转诊30人次。“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石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存在低气压、低氧、低温、干燥风大、强紫外线辐射和鼠疫、包虫病等自然疫源,是人类生存的极限。除此之外,石渠遍地的野狗也让人堪忧,外出施工人员随时需要应对野狗的袭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工程建设项目部已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  石渠县域约2.5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高原多变的气候是阻碍施工的重要因素。刚刚还艳阳高照,一片乌云压来,7月的高原竟然下起了冰雹,砸得施工人员头上的安全帽当当作响。再过了两、三分钟,冰雹又转化成了沙尘暴,施工人员赶紧捂住头上差点被吹飞的帽子,熟练地戴上口罩,躲在施工器具下,等风暴过去,揭下口罩后,却发现满嘴都是泥沙。辽阔的草原没有建筑,没有树木,根本没有避沙尘暴的地方,最高的物体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新建电杆。

    7、8月是石渠县无电地区建设的高峰期,施工单位将大量展开立杆、登杆和放线工作,每天都有上千人同时施工,加之雨季容易产生山体塌方,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项目部将24名管理、技术“精英”分散在本部、东区、西区、洛须四个片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5-6个乡的“无电区域责任田”,定期向总部汇报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情况。

    四个片区小组成员每天带上干粮和饮用水,一早出发,巡逻在施工现场。洛须小组成员,来自国网彭州供电公司的唐诗洪说,在野外肚子饿了,我们就用汽车的引擎盖加热“方便面”。西区小组成员,来自国网高新供电公司的王盛说,每天一出门就成了“车轮族”,日行千里跑工地,吃了几个月干粮,现在一看到饼干、萨琪玛之类,就想“吐”。东区小组组长,来自国网龙泉供电公司的游晓龙则告诉笔者,气候反常、高反缺氧、住宿差、就餐难……这些困难都还不算啥,最怕的是路烂爆胎。回忆起十几天前从长须干马出发,经瓦须乡,翻越海拔4768米的阿莫山顶时遭遇爆胎的惨痛经历,游晓龙说,犹如昨日,十分难忘。那段路约60公里,处于无人区,手机没有信号。路的宽度,刚好够一辆皮卡车通过,一边是几百米的陡峭悬崖,一边是湍急的流水,昏暗的天空还下着冰雹。“一定要走下去!车子千万不能出问题。”在这段路上,车子爆胎,换胎,缓慢前行,游晓龙带领两名组员龚长林和胡大海,坚持用手机拍下了瓦须-国营石渠牧场640基10千伏电杆及线路的缺陷情况,为瓦须乡无电地区建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等到了国营牧场,检查车辆,游晓龙发现,车子的右前轮钉进了一颗钉子,为避免车胎严重漏气,只能找块石头将钉子钉得更紧一点,这时跟总部已经失联七个小时,继续保持慢行,直到深夜11点过,游晓龙他们仨终于回到石渠,吃完晚饭已经是凌晨1点过。游晓龙说,“这种特别的经历虽然值得回味,但不能再有第二次了,太险了!”

    困难中的坚守,带来的是藏区电网的不断延伸,换来的是藏区无电群众更加光明的未来。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