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建筑>>宗教建筑

来源:《中国西藏》2006年05期 责编:泽旦卓玛 发布时间:01-02

藏族传统建筑——边玛墙

\

阿里民居在形式上接近“边玛墙”的模式。 吴祎/摄

\
阿里民居上类似“边玛墙”的柴草与白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吴祎/摄

\
萨迦寺大殿上的边玛墙。 吴祎/摄

  在藏地,寺院建筑中的重要殿堂,如大的“扎仓” (寺院团体单位名称,最大的单位为“措钦”,其下是“扎仓”,再下为“康村”,最小的单位是“米村”) 以及颂经大堂女儿墙都是与白墙成鲜明对比的赭红色墙体。由于它的材料是由藏语称之为“边玛”的灌木树枝捆扎、染色制成,所以叫边玛墙。

  边玛墙从建筑角度来讲,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建筑师利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从而在建筑质量、美观双方面均获得了最佳效果。边玛墙是边玛枝干去皮、晒干,切成30公分长短,捆扎成手臂粗细垒砌而成的。砌筑边玛墙的时候,先把捆扎好的边玛树枝铺一层,再上加一层黏土夯实,这样重复砌筑,到了顶部还要进行防水技术处理,墙体基本筑成后,在墙面上涂一层赭红色的颜料,边玛墙就这样形成了。这种墙体从建筑技术角度讲,它可以减轻墙体顶部的重量,对高层藏式建筑的无疑有着很好的减重作用;从建筑外观装饰来讲,边玛墙对建筑起到色彩对应反差的装饰作用,从而获得视觉美感的效果。藏式建筑墙体色彩上白色是主流色,白色墙体上有了赭红色的女儿墙和窗户边沿的黑色条,墙体颜色从单调变成了多彩,从轻淡变成了凝重,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庄重感。布达拉宫、大昭寺、以及三大寺给我们的感觉正是这样。

\

扎什伦布寺大殿上的边玛墙。 吴祎/摄

\
在墙上码放捆扎好的边玛草

\
民居上堆的牛粪饼。 吴祎/摄

  在西藏历史上,赭红色的边玛墙是一些特定建筑的“特殊待遇”,不是任何建筑都可以享有的。在政教合一制度的旧西藏,寺院建筑享有边玛墙、金顶、宝幢、宝瓶的待遇,因为宗教至高无上,人们把最美好、最上乘、最崇高的礼遇献给佛的处所,这是顺理成章的。除了宗教以外,由于特权意识,世俗世界也有等级之分,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不可能平等,这在建筑的规模、层高、装饰,乃至大门前的上马石等细微的标志上。除了层高规模以外 ,贵族建筑也可享有修砌边玛墙的待遇。在老式贵族宅院式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建筑有边玛墙,最典型的是位于八廓北街的冲赛康建筑、朗孜夏建筑、八廓南街的桑珠颇章建筑,这些建筑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式贵族宅院式建筑,它们的主人在西藏贵族阶层中曾经是世家贵族。除了它们外,在藏式传统建筑中再也看不到边玛墙了。

  边玛墙是藏式墙体建筑技术领域中的一大发明,那么这种创意的灵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笔者认为还是源于平民百姓的建筑形制。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西藏农区建筑中可以发现农民宅院建筑中院墙的墙头上整齐地垒一圈木柴或者牛粪饼,看上去与白墙从颜色上形成了反差,本来这是农家人充分利用墙头空间堆放柴禾,这样一来节省地盘,二来防盗贼跃墙偷盗。聪明的藏族建筑师从这个现象中产生了灵感,将之用于建筑墙体的砌筑技术上。

  边玛墙在藏式建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它的材料稀缺,制作过程繁杂,成本昂贵等原因,不可能在现代藏式建筑中大量使用,作为传统藏式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对边玛墙材料的分布、边玛枝干的加工工艺、边玛墙的砌筑技术,还有其产生的作用,还是应当做一番抢救式的普查整理,使这一民族建筑领域中闪光的一点永久地保存下去,在西藏古代建筑的维修中发挥作用。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