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就业扶贫记(上)
白玉牧民手工缝制藏装。本报记者 马建华 摄
■欧阳美书
编者按
2017年,我州攻坚克难战贫困,民生保障卓有成效。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大力推进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和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59.6%,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我州坚持脱贫攻坚“头等大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机遇,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百日攻坚”“百米冲刺”,精准实施扶贫项目1800个,建成通村硬化路2602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藏区新居6316户;创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5个、省级电商扶贫示范县2个,成功申报省级“四好村”51个、州级“四好村”374个、县级“四好村”559个。泸定县“摘帽”、366个村退出、11787户48524人脱贫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再战再胜。脱贫奔康,文艺同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业中,甘孜州文联及早谋划,主动作为,去年3月,州文联组织康巴作家群6名作家深入我州农村牧区,聚焦州委“六大战略”和脱贫奔康工作,真实全面呈现了我州脱贫奔康伟大实践和历史进程,生动反映了全州人民激发内生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风貌,创作的报告文学既有历史的纵深度,又有文化的厚重感,做到时代性、典型性、艺术性的统一。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甘孜高原小康梦——来自脱贫奔康一线的报告文学》,敬请读者关注。
脱贫攻坚,人类史上最壮观的决战,正在地球东方上演;胜利的时间线划定,全国老少边穷地区顿成火热的战场,在国家财力的支持下,各类扶贫工程车马齐上,承载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在这场千年大决战里,甘孜脱贫攻坚的环境最为高寒偏远,而脱贫攻坚之任务又异常艰难!在等同于整个山东省面积的高原之上,全州18个县市,县县皆为“深度贫困区”;唯有身怀最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拥有对贫困群众最诚挚的兄弟姐妹般的关爱之情,才有可能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感受到就业与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劳动创造财富、就业带来幸福的时代至理。
“甘孜就业,以劳务输出为尖兵,以专合组织为主力,以公益岗位作最后保障,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实现以就业促脱贫,努力做出如雪山般坚实的业绩。”甘孜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仁青局长在脱贫攻坚就业扶贫部署会上做出部署。
劳务输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你见过举办多次对口支援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只成功向省外输出134人员,却被视作劳务输出坚冰融解之始而欢喜鼓舞的情形吗?
你见过一场异地就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局长亲自护送到位并安排专人守护在培训现场,不然受训者就有可能“逃逸”培训的情形吗?
你见过一个市州就业局女局长带着42名劳务输出人员,连续奔波两天两夜,乘坐汽车、火车从青藏高原东部到广东珠海,深夜1点还在向各联系企业送务工人员的情形吗?
这就是甘孜!这就是香格里拉腹心景区、有世界级自然文化景观和世外净土之称、正在艰难地融入现代化历程的甘孜!
脱贫奔康,是甘孜最绚丽的大舞!
就业扶贫,是甘孜脱贫奔康大业里,最为艰难也最为坚实的篇章!而劳务输出与异地就业,走出封闭的雪山,走向广阔的世界,体验现代城市文明,体验劳动创造财富、就业成就人生,让甘孜贫困群众最终站在时代与世界的起跑线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内地平原丘陵的劳务输出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历程,亿万打工群众已成为城二代、城三代,甘孜的劳务输出才有如冰隙里的一根草芽,正艰难地亮出她的第一抹绿色。
2017年3月6日,甘孜州泸定县。甘孜州就业扶贫现场会在此召开,这场被称为“甘孜州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来自珠海、成都、德阳和州内80余家优秀企业提供工作岗位3445个,州内泸定、康定、九龙、丹巴、雅江、道孚等10县共6500余名群众参加报名招聘,最终达成意向协议1852人,其中(省)州内企业就占一半多;珠海企业达成意向58人,实际启程珠海务工的只有42人。
为了甘孜人“走出去”的理念,或许也为了巩固这一劳务输出的成果。经过两天的输送前突训,3月10日早晨,甘孜州就业局局长带队护送42名签约珠海的务工人员从泸定出发,经过37小时的汽车火车奔波,于3月12日凌晨1点过才将最后一名务工人员送入签约的企业。
不过事儿并没有完。同日早晨6点过,因务工人员与就业单位发生纠纷,珠海某公司以“不好管理”为由,拒绝接受其中签约的14名务工人员。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14人的食宿、工作无着落,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就业局长只得带着工作人员走访珠海人力资源市场老总周明,并在其协调又反复的情况下,原签约企业接纳了5名员工,另9名员工则被华人科技与华星科技接纳。
但就在这种“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努力之后,这42名外出务工人员也在逐渐减少。满一个月后,留在珠海各企业的还有30人左右,满两个月后,留在珠海各企业的还有20余人……
甘孜人特别恋家啊!只是,他们的恋家情结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整个2017年,我们分四批送了134人去广东、河南,至今还有64人分布在安徽、珠海、东莞、江门。他们有来自丹巴县的兰卡初、理塘县的降央、四朗志玛、袁梓豪,有先签约某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去找到工作的丹巴县泽郞、康定县杨康,自己出去在理发店找工作的杨虎、梁进强、扎西尼玛,还有在广东东莞工作的石春禹等……”64人的数字与大多数人的名字,就业局长如数家珍一般很顺溜地就说了出来。
“其中几个人的事迹很有代表性啊,你要多写写他们。”在笔者的采访中,局长特别叮嘱道。
兰卡初,来自丹巴县的一名中年妇女,本来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用人单位规定,但她一心想要“走出去”,最终打动了参加招聘会的领导与企业老总,珠海瑞星泰公司接纳了她。
懂得感恩的兰卡初到企业后,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技术,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从月薪2700多的普通包装工,晋升为月薪4000多的技术工,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以前也有家乡的姐妹想来广东这边工作,因路途远,又怕工资低,都没信心让她们来;通过这次自己的经历,晓得不怕吃苦就能挣到钱,现在都让她们来了,而且她们也很安心。”兰卡初身边,此时就带着几个家乡的姐妹一起打工,据说一家待遇更好的公司正在向她们招手。
降央,来自世界高城理塘,曾当过兵有过军旅生涯。被华人科技聘用后,通过几个月努力,由普通打工者晋升为公司职员,工资也由2000多涨到了4200元以上。看到了外面的大世界,降央不但想在珠海认真地做下去,还想通过微商把家乡的土特产品卖出去,同时还准备带一批甘孜老乡出去和他一起打拼。
丹巴拥忠,来自丹巴的95年帅小伙,他与来自康定的杨康两人在珠海某公司工作两月后,选择了自己出去找工作,应聘到一家房产公司当销售员,虽然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按销售计提成算工资,没销售生活费房租等都成问题,但两人不怕苦,目前还在那里奋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早年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正是当下相当部分甘孜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他们有劳动力,有健全的双手,甚至也有一颗向往世界的心,但因为少文化、缺技能,不通语言,不适应环境,吃不惯,睡不着等原因,让他们的劳务输出与外出务工之路显得愈益艰辛。
但正因为前路艰辛,才愈显甘孜人英雄本色。在2016年至2017年间,甘孜州先后举办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川省藏区专场招聘会”、“对口支援招聘会”等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8场,573家企业提供岗位信息26395个,达成意向61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335人,实际聘用达2469人;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方式推进劳务合作,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输出基地并积极培育扶持劳务开发组织,先后在康定、丹巴、九龙、雅江建立劳务派遣公司12个,在泸定、道孚、石渠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中介)公司4个,在稻城组建务工队6个。通过多方施策,实现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55484人,其中劳务输出6875人。
——甘孜就业扶贫记(下)
雅江八角楼村民正在加工菌棒。本报记者 马建华 摄
专合组织:就业脱贫奔康致富路
九龙县祥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九龙县乌拉溪乡偏桥村,距离九龙县城68公里。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入社成员由5人增加到162人,并将原来单一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逐步转变扩大为水果、坚果、蔬菜种植,牲畜、家禽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销售等多元化立体生态农业产业经营。
“杨主任,祥瑞合作社在解决农民就业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方面有何成就?另外,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增收情况如何?”现年39岁的杨晓涛主任非常健谈,但笔者并没有忘记自己此次采访之目的。
“祥瑞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520余户,创造就业岗位105个,其中扶贫建档立卡户14户17人,贫困户20户、五保户1人,水电移民失地农民19人,残疾人3人,带动周边群众临时务工6000人次/年,带动偏桥村人均年增收2500余元,成员增收1.07万元(股份收益),在合作社上班的农民月最低工资达2500余元,群众临时务工在包吃的情况下每天也有80元的薪水可拿。”
“要管理这么多人,每月要发数十万元工资,压力不小吧?”笔者问了个较私人化的问题。
“哎呀,没办法嘛。我自己当年也是失地农民,要找路子脱贫致富呢,党委政府很关心很支持,我们很有信心。”杨晓涛对此没讲啥大道理,但质朴的话语里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看到稻城县迎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稻城县吉呷乡尼公村党支部书记迎春的名字,总让我想到著名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迎春,标准的藏族汉子,1975年3月生,1990年毕业于稻城县东义区中学,毕业后从事个体运输业,2007年起开办吉呷乡藏香鸡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开办迎春木艺专业合作社。
迎春的专合组织有藏香鸡养殖业,木艺加工业,机制木炭加工等三大产业。其木艺加工主要制作藏式旅游工艺品、木雕、藏式家俱,承接藏家房屋装修等,通过当地人社、就业局的指导和培训,目前带动农牧民群众142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56人),合作社实现年收入600万元,农牧民群众人均增收2.5万元。
“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迎春主持开办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也是他人生的信条。这个返乡农民工、高原能人带动的专合社,除了吸纳吉呷乡尼公村的村民,还有不少周边村的务工人员。“女工月最低收入可达3000元,男工月最低收入可达3600元,稍有技术者可达4500元以上,成长为管理者,月收入可达万余元。”迎春给笔者做介绍,完全可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无独有偶,香格里拉腹心景区稻城不但有“迎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面引领贫困群众就业脱贫劳动致富奔小康的旗帜,还拥有“阿西土陶合作社”这面同样鲜艳的旗帜,它让藏族传统土法手工艺重新焕发了青春!
阿西土陶,标准名称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藏家传统土法手工艺品,黑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阿西土陶用当地特殊的泥土为原料,所制作出的陶锅、陶罐、陶盆、陶壶、陶瓶等,在过去是藏人的生活用具,而在今天却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工艺品。
阿西土陶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通过稻城县就业局的指导与培训,该合作社目前有初级工71人(其中精准扶贫户33人),中级工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西土陶)传承人1人。2016年,阿西土陶总收入达21万元,合作社农物民人均年增收0.8万元。这些数字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阿西土陶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众所周知,传统手工艺,多以劳动力投入为其主要特征,所以阿西土陶对稻城县阿西村及附近地区的农牧民就业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就业脱贫具有特别的意义。
江山代有才人出,千树万树梨花开!上面所列三家合作社,观念新、管理成熟、效益好,带动贫困农民见到了实效。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就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要求,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甘孜州各县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笋般地从大地上蓬勃而起,全州各县已汇总到州就业局的数字,已远远超过了预计的15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雪域高原蓬勃而起的背后,是甘孜人的使命担当与初心坚守,州县人社、就业部门联合乡镇和村“两委”进村入户开展贫困户信息摸底调查,对整个甘孜州15.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数量、分布情况、贫困原因、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及培训愿望等情况进行全面精准普查,准确掌握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情况,指导各县更新健全“一库五名单”,建立州县乡联动的就业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截止目前,全州1360个村、4.8433万户、19.7476万贫困人口,贫困劳动力总数10.4328万人,2016年已脱贫2.6426万人,2017年脱贫2.4038万人。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以旅游服务、民族手工制作、建筑工匠、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对象脱贫致富能力,截止目前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00余人,创业培训1100余人,集体经济带头人培训30人次。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未继续升学的应届或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跨市(州)“就业扶贫专班”培训2期,第一期28名学员在德阳市安装技师学院完成培训,第二期52名学员正在绵阳高级技工学校接受培训。两期“就业扶贫专班”得到了两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培训期间及学员往返的所有费用全部由两地政府承担,培训结束后实行全员推荐就业,推荐就业的企业都是经当地筛选的优质企业,如果学员安心工作,完全能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公益岗位:开发岗位实现就业脱贫
2017年5月,笔者受有关部门委托,在甘孜州内多县进行“脱贫攻坚,文艺同行”采访创作活动。当时就听到一个很新鲜的词:公益岗位。
公益岗位,通俗点讲就是因“公益”之需而设岗,或单位需要而定岗。在雪域甘孜,开发的岗位包括生态保护员、草场看护员、村级环境卫生员、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员、动物防疫员、村级道路维护员、保洁绿化员、社会治安协管员、地质灾难监测员等。两年来,甘孜州充分利用就业专项、涉农资金,整合农业、交通、水务、国土、人社等部门公共服务岗位资源,开发公益性公益类岗位15500个,其中公益性岗位4200个,按照“救济救难”原则,优先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特别困难贫困家庭劳动力)10600人。近期,甘孜州召开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会,明确从2018年起,统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开发2.5万个生态公益类岗位,确保全州就业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名劳动力通过公益类岗位实现就业脱贫。
笔者在甘孜州就业服务大厅,看到两幅展板,标题有“倾情倾智,砥砺前行”八字,笔者当即眼睛一亮:这不正是甘孜就业扶贫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么!平原丘陵地区扶贫,只要给钱啥问题都能解决,但甘孜高原,你给钱也未必能够解决,还必须为之付出最真诚的情感与最高超的智慧,不然很难化解就业扶贫之路上的坚冰。
大江涌激流,高天滚春雷。放眼雪域甘孜,扶贫攻坚、富民安康大势已成,顺势而为、无惧艰险的甘孜人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必将在时代的巨壁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