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
核心提示
破题
去年11月8日,华西二医院在成都成立了妇儿联盟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进入联盟,享有绿色转诊通道的优势。同时,该院还负责培训社区儿科医生,在经过严格考试后,成为联盟医生。
举措
为破解儿科看病难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制定和出台了高校扩招、在职转岗、提高待遇、鼓励社会办儿科、强化中医儿科等五项举措力破“坚冰”。
□本报记者 石小宏
这个冬天对于3岁孩子的妈妈张倩来说有些累。2017年12月18日,她发现孩子有些咳嗽、发热,这让全家都有些紧张,于是,一大家人带着孩子一连走了两三家大医院,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号了。几经周折,张倩一家最终还是回到社区卫生中心给孩子看上了病。
秋冬是流感高发期,也是各大医院儿科排长队的时期。最近两个月来,华西二医院平均每天都有4000名孩子来到这里看病,每个儿科医生1个小时要看十几名孩子。如何缓解季节性的儿科看病难问题?去年11月8日,该院在成都成立了西部首个妇儿联盟医院,成都高新区的7家社区卫生中心进入联盟,享有绿色转诊通道的优势。同时,华西二医院还负责培训社区儿科医生,在经过严格考试后,成为联盟医生。
缓解儿科看病难,实施分级诊疗同样是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家长担心基层的医疗水平,而成立联盟医院,培养联盟医生,就是要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重症的可以通过转诊到华西二医院,从而让患儿家长放心治疗。可以说,妇儿联盟的成立就是一次缓解季节性儿科看病难的探索。”华西二医院院长、儿科专家刘瀚旻说。
A
一次探索
首批15名联盟医生达到“华西”标准
1月23日,在成都双楠社区卫生中心里,全科医生高红的门诊室外排满了前来等待看病的患儿。去年11月8日,高红在通过了华西二医院的严格考试后,成为了首批15名联盟医生之一。
“我以前是全科医生,其实也看儿科,这次通过考试,成为华西二医院联盟医生,看儿科的病就更多了。”
作为社区的全科医生,高红每周有四天门诊时间,进入冬季的流感高发期,她的四天门诊中有三天都基本专为患儿服务,每天上午有50多个号,其中有近40个都是看儿科的。她告诉记者,进入冬季以来,前来找她看病的患儿很多,其中就有部分是到大医院去看病,没有挂上号又回到社区来看的。
住在成都东郊的孙敏最近也有着同样的经历。1月9日,她的1岁多的孩子黄子琪,上吐下泻不吃饭,孙女士赶紧带着孩子来到华西二医院,仍然是挂不上号。看到医院门口对联盟医生的介绍后,孙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南新社区卫生中心挂了联盟医生舒芙蓉的号。让她没想到的是,舒医生在给孩子做了检查后,告诉她孩子可能感染了轮状病毒,还足足花了10多分钟给她讲了这是一个秋季常发的腹泻病,平常需要注意什么等等。
在为孩子开了药以后,舒医生还专门交代孙女士,如果孩子在服药后6小时,还不小便就一定要打电话给她。几天后,孩子顺利康复了。孙女士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其实在基层医院也能为孩子看得好病。“既然社区有华西二医院认定的医生,又何必非要到华西二医院本部去打拥堂呢。”孙女士说。
而在刘瀚旻看来,要成为华西二医院联盟医生并不容易。从去年5月起,华西便在成都开展了基层医生儿科医疗能力培训,对400多名基层医生进行了基础技能、临床思维、典型病例等方面的培训。在8月展开的考试中,最终只有15人获得联盟医生的认证,“高标准意味着高水平,这是对患儿的负责。”刘瀚旻说。要让患儿家长放心让孩子在社区首诊,就要为患儿在家门口提供“华西标准”的医疗服务。他还告诉记者,联盟医生的培训和认定,还将一直持续下去,医院的目的就是要在两年时间里,将培训覆盖成都所有的社区卫生中心。
B
一项保障
无障碍转诊给了社区儿科医生“底气”
1月17日上午10点,家住成都肖家河的李梅带着生病的儿子,看上了华西二医院儿科专家刘瀚旻的门诊。能顺利挂上专家的号,是因为她通过“华西妇儿联盟”社区医院绿色通道转诊的结果。
原来,6个月大的儿子已连续咳嗽近一个月,吃药、雾化治疗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头天下午4点过,她便带着儿子来到成都肖家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的是“华西妇儿联盟”的联盟医生刘志超的号。刘志超为孩子做了详细检查,结果发现孩子肺部仍有啰音,因孩子小生病时间长,刘志超便建议转诊到华西第二医院。
在刘志超电脑里,有一个华西二医院转诊系统,刘志超在系统上输入了患儿的名字、病症等相关信息,很快就得到华西二医院的回复,第二天的专家号已经挂上了。“由于是联盟医生,华西二医院对我们非常信任,医院也给我们留有预留号,转诊可以说是无障碍绿色通道。”刘志超说。
“上午来等了一会儿就看上了,现在放心多了。如果是自己来挂号,肯定要等很久。”李梅告诉记者,刘瀚旻教授给孩子做了检查,诊断孩子的病已经好转,进入了恢复期,持续雾化就可以了,这让李梅的心放了下来。
“建立这样的绿色转诊系统,就是要让群众放心在基层看病。”刘瀚旻说,群众对在社区看病的担忧除了不放心基层医生的水平外,还担忧万一是重症不能及时治疗,而这样的转诊系统既给群众吃上一颗“放心丸”,也给了基层医生不会耽误治疗的“底气”。
“从建起联盟医院以来,仅两个月时间我们区的7个社区卫生中心就已有428名孩子实现首诊在社区。这其中有12名病情较严重的患儿转到了华西二医院。”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卫计处处长田军告诉记者。由于有了这个联盟,现在到社区看病的患儿越来越多。
C
一个疑问
八成患儿无须大医院打拥堂
每天4000名患儿真的都需要到华西二医院来就诊吗?“其实这中间有超过80%是不需要到华西的。”既是儿科专家、又是医院院长的刘瀚旻告诉记者。在这些前来看病的患儿中,有些只是咳嗽了一两声,有的发热刚刚37度,但由于不少家长对医学常识的不了解,也因为抱着看一看总没坏处的心态,而且一看就一定要去最好的医院,挂最好的医生,这样的情况只能给医院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浪费了优资医疗资源。
在这方面,华西二医院急诊科主任李鸿熙的感受更强烈,入冬以来,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们就忙得不可开交,有时连水都不敢多喝几口,为的就是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不少家长一看孩子有点不舒服,就马上到医院挂急诊号,挂了号就要为孩子看病。”李鸿熙说,其实这些急诊的患儿中有不少是普通感冒等常见病。
不仅是在华西二医院,就是在成都其它三甲医院也一样,几乎每个医院的儿科都是人满为患,但真正的重症患儿却并不多。
动不动就让孩子去大医院,这其中除了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外,还有就是不了解疾病常识,尤其是儿科。田军说,为了让更多家长能了解基本的儿科常识,成都高新区还创立了家长学校,一方面传授儿科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置方法,另一方面介绍华西二医院妇儿联盟的情况。目前,已有上万名家长成为家长学校的学生。随着家长逐步懂得儿科的基本常识,又有妇儿联盟作后盾,可以预料,儿科基层首诊会越来越多,儿科看病难也会逐步改变。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患儿体验到“华西妇儿联盟”诊疗流程,逐渐认同患儿的分级诊疗制度,从今年1月10日起,“华西妇儿联盟”针对0-14岁、出现发烧、咳嗽等五种儿科常见症状的患儿,开展为期3个月的基层首诊免费体验活动。
D
一张蓝图
五招发力破儿科看病难“坚冰”
“华西妇儿联盟的做法,为缓解儿科看病难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为我省探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服务能力,推进儿科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提供了可评估、可借鉴的样本。”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处负责人杨莉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儿科面临着很大压力,为破解儿科看病难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已制定和出台了高校扩招、在职转岗、提高待遇、鼓励社会办儿科、强化中医儿科等五项举措,力破“坚冰”。
要解儿科之难,先解医生之缺,在医学院校里增设儿科成当务之急。
省卫生计生委经过与教育部门的协调,在院校增设儿科专业和扩招儿科医生,目前西南医科大学和成都医学院已增设儿科专业。在现有的医生资源里进行转岗培训则是另一条路,去年已有63名在职医生通过培训转岗成为儿科医生。
成都双楠社区卫生中心的儿科医生高红,曾是重庆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但她的同学中最终成为儿科医生的却只有几人,“儿科医生待遇不高、风险大是重要原因。”高红告诉记者。而现在,省卫生计生委专门出台了刚性政策,“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倍”,让儿科医生不再为待遇发愁。
社会办儿科也是一条缓解儿科看病难的路径。为此,我省取消了对社会办儿科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类别和地点限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儿童医院、儿科诊所,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激励。现在社会办儿童专科医疗机构总数2家,实际开放床位151张,儿科专业执业医师72名,执业护士155名。
“王小儿、冠小儿”等这些在群众中耳熟能详的中医儿科名家,曾为众多患儿解决了病痛。如今,强化中医儿科同样是缓解儿科看病难的举措之一。现在全省已有97家县级公立中医院设立儿科,18家地市级以上中医院开设儿科病房,给患儿多了一个就诊的选择。
杨莉告诉记者,缓解儿科看病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医疗机构的努力,就像华西二医院建立妇儿联盟医院、在缓解儿科看病难上的有益探索。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关心,尤其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多方协同,相信破解儿科看病难并不遥远。
数读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儿科医师5300人,较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2015年)增长20.21%。
截至目前,我省社会办儿童专科医疗机构总数2家,实际开放床位151张,儿科专业执业医师72名,执业护士155名,以多点执业形式执业的医师85名。
《四川省省管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补偿调整方案》,首批调增的1668项医疗服务项目中,儿童适用项目有162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