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记者 邹阳
人勤春来早。3月12日,九寨沟郭元乡金字村的农民们忙着犁田、播种、拉运农家肥……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村民刘晓兵一家正忙着种土豆,一家人分工合理,不一会儿便种了一大半,田边上放着热水、牛奶、馒头等干粮。“中午我们不打算回去,种土豆就这段时间,错过了就长不好了。”刘晓兵告诉记者,春耕是一年最重要的时节,农作物能不能长好,就看这时候,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时间。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四川视察指导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振兴谋变,从这个春天开启。
在阿坝,从岷江河畔到金川河谷,从羌乡藏寨到牧区草原,对标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和方向,开启了新时代下的新征程。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夯基蓄势,阿坝大地处处掀起撸起袖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干热潮。
产业兴起——
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来到了汶川县映秀镇,走进了蒋维明经营的“茶祥子”制茶坊,察看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
听说店里的窝窝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他们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总书记的一席话给映秀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节后一上班,映秀镇党委政府随即启动一项工作:筹划古茶树的分类普查和保护。“映秀茶原料来自古茶树,现有20万株左右,做茶品牌不能一哄而上,要依托茶马古道文化,对古茶树实施保护性开发。”映秀镇党委书记蔡代敏说,要创造名牌,茶产业是生态产业,没有品牌的保障,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也不能持续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乡村振兴,要在农村产业规模上做文章,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映秀镇的窝窝茶以前与各种野生植物混生,叫荒荒茶,随着传统制作工艺的进一步精益求精,逐渐找到了市场,以前1元多的收购价现在涨到了6元,以前3元的现在涨到了10元左右,对群众增收致富带动作用显著。
乡村振兴,需要农民有技术。
前些日子,金川的梨花开得正艳,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勒乌镇马厂村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向园林专家罗林“取经”。
“罗老师,这枝直接剪掉了,会不会太可惜啊?”几名村民围着罗林提出了疑问,罗林给他们讲解道:“这枝剪了,葡萄是长少了,可果子长大了,品质也会得到提升,不是更好吗?”大家听后连连点头。
闻声而动,万物生长。
春节过后,为抓好春耕生产,我州各县农业部门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当惠农政策的“宣传者”、春耕备耕的“技术员”、为民服务的“志愿者”,既为村民宣传讲解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种养殖技术、果树修剪技术,又现场示范指导村民开展春耕备耕,为农户送上了一场“及时雨”。
近年来,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16年5月,红原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正式挂牌成立,34家注册登记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入,辐射全县所有乡镇。
去年6月,专业合作联合总社在该县牦牛产业园区的生产销售基地建起来了,11个乡镇36个行政村7000余户10677名农牧民群众参与其中,吸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扶贫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和入社务工等形式,实现直接受益、合作受益、综合受益。
文旅相融——
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3月18日,理县在蒲溪乡休溪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夬儒”节,传统的祭祀活动,原生态的戏曲歌舞表演吸引着来自香港、广州、深圳、成都等地的游客,让这个在大山深处的村寨备受关注。
古羌“夬儒”节自2012年首次向公众推出后,至今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随着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对外宣传的深入推进,“夬儒”节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古羌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成为理县弘扬、传承、展示传统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要体现深厚的文化传统。“蒲溪乡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有人开玩笑说,蒲溪穷得就剩传统文化了。”蒲溪乡党委书记周志宏说,以前被人嘲笑的传统文化现在变成了“摇钱树”。
在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一幢幢具有嘉绒风情的民房是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秘密法宝”。借助于“古尔沟温泉——丘地民俗生态观光游——登山基地户外行”旅游线路的打造,丘地村动员村民加入旅游合作社,社员以村民为主,现有社员49户,所有农户均具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全村一天可以接待840余名游客。
“精品旅游村寨的打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7岁的泽朗斯基谈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
近年来,理县在“打造国际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文旅相融已经成了促进该县旅游产业全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带动一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去年,理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住特色寨子、赏传统文化、吃本地美食成为了游客们最喜爱的游玩方式。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告别了人畜不分的老式住房,住上了易地搬迁新房,修建了独立的卫生间、洗澡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寻衅滋事、酗酒赌博、偷盗牲畜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农牧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走在阿坝县贾洛镇,一排排崭新的牧民新居鳞次栉比,城乡环境整洁有序;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迎面而来,目之所及,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正从容运笔,一股崇尚文明和谐有序的新风尚涤荡乡村,温暖人心。
“现在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酗酒、赌博的少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好了。”贾洛镇日阿洛村村民尕尔科高兴地说道。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今,我州正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推动着阿坝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