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来袭,他主动去最远最高最难最险的点位排查
名片
王海波
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副院长
□本报记者 寇敏芳
近两个月,九寨沟又成旅游热门“打卡”地点。根据此前门票预订情况,“五一”假期,九寨沟日接待游客量已达到每日2000人的上限。4月30日早上8点,站在沟口,王海波目送游客有序进入景区,“游客安全抵达又能安全离开,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
王海波是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副院长,也是“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地质队员之一,负责震中区域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如今,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到了震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上。“九寨沟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住它的美丽。”王海波说。
灾害来袭 第一批前往灾区
参加工作后不久,王海波就遇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他参与了汶川县北部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勘查,以及治理工程设计等全流程工作。“虽然很危险很艰苦,但收获很多,后来听到‘突发’,第一个念头就是马上到现场去看看。”王海波说。
2013年4月20日,从芦山传来的强烈地震波让王海波意识到,这又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苦战。震后5个小时,他就坐上了去往芦山的抢险车。
“发生大的灾害,第一批前往灾区的人员名单上,一般都有王海波的名字。”华地公司水工环院总工程师张远明说,王海波具有排险全流程经验,每次都主动去最远、最高、最难、最险的灾害点排查。
2017年“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王海波又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应急抢险工作阶段性结束准备返回成都时,“8·8”九寨沟地震发生,他又立即请缨赶赴九寨沟。
排危除险 给出“体检报告”
华地公司主要负责九寨沟地震震中区域的排查,包括漳扎镇全镇和九寨沟景区内的荷叶寨、树正寨等。震后第3天,王海波带着组员在漳扎镇沙坝村右侧山体崩塌点排查,无人机发现了几处隐患,为确保排查无遗漏,面对余震不断、碎石飞落,王海波和他的队员们没有退缩,硬是将隐患点排查清楚了。
经过半年的修复,九寨沟景区能不能恢复开放?地质队员的“体检报告”非常关键。2018年春节过后,王海波又一次前往九寨沟。
“这次的排查更加精准。”张远明说,震后地质结构相对脆弱,人类活动又会加剧不稳定因素,稍有疏忽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这次,王海波又主动领下了最关键的任务——负责漳扎镇到九寨沟景区一带的排查。这是游客去往九寨沟的必经之路,山路两边分布有旅馆、酒店、农家乐等经营性场所。王海波细化任务,一方面挨家挨户访问,听取群众的反馈,另一方面带队对之前的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
经过10多天的密集排查,王海波和组员白天在野外工作,晚上整理资料,核查发现隐患点没有明显变化,最终给出了“适合开园”的报告。
今年3月8日,九寨沟景区部分景观恢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