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马克思的家乡德国,几十名来自大王镇的工人正夜以继日地研习新闻纸制造技术。
白天,他们在车间认真学习现场操作、微机控制;晚上,他们召开例会,交流心得、共同研究。遇到搞不懂的问题,在工作现场攻关,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用照相机、摄像机录下生产线的每个部件,用油漆给每个位置编上号码。
彼时,中国虽大,新闻纸却基本依赖进口。1999年,位于大王镇的造纸企业华泰集团,决定引进德国公司的16万吨新闻纸生产线。
于是,这些中国工人漂洋过海来到马克思故乡,不仅要跟着德国专家学技术、学操作,更要把买到的生产线拆散、运回国内重组开工。2001年10月,这条远渡重洋的生产线在大王镇开始运转。如今,这家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
“这样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故事,在华泰集团不是新闻,而是常态。”华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建华现身说法,参加工作以来,他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改善上。
1976年刚建厂时,华泰集团的前身仅有资产56万元、职工35人;现在,华泰集团的总资产已超过300亿元,吸纳就业1.5万余人,涉足造纸、化工、印刷等十多个产业。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在大王镇,像华泰集团这样的企业、像李建华这样的党员还有许多。地方与企业的跨越发展、居民和职工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共产党员带领群众积年累月的不懈奋斗。
大王镇党委书记邢少鹏说,“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大王作风”。这里缺资源优势、缺区位优势、缺交通优势、缺人才优势,但不缺真理、不缺精神、更不缺奋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努力奋斗中,真理焕发雄浑力量,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康生活。
1986年,大王镇成为鲁北地区第一个“亿元镇”,2003年成为鲁北第一个“百亿镇”,2011年成为山东第一个“千亿镇”。2017年,大王镇全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中位列第63位,并蝉联山东第1位。目前,广饶县的2家境内主板上市企业,均位于大王镇。
4月底,行走在大王镇街头,新景象、新气象扑面而来:高质量发展意识深入人心,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时不我待;山东第一批新生小城镇试点已颇具规模,群众在农村就能享受城市生活;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建筑;镇村环境改善如火如荼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相映成趣……
当中国迈入新时代,大王镇何以继续领先?刘集村的乡亲说,紧跟共产党走,就会有好日子过;大王镇的企业家说,“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幸福生活还是要靠艰苦奋斗;党员干部说,时刻践行“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信条,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再通过奋斗践行真理,在新时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真理的力量。”广饶县委书记梁润生说,落实到地方上,就是一要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继续发扬“大王作风”,撸起袖子一任接着一任加油干,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改革开放40年来,大王镇的干部换了一茬茬,但干事创业的优良传统被传承至今。比如,根据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王镇坚持制定自己的“一号文件”,因地制宜来落实。
“八五超十亿,齐心奔小康”“赶超五十亿,争创一流镇”“全民齐奋进,争创百亿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大王”“争创山东第一镇,进军全国百强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大王镇“听党话跟党走”,细化明确奋斗方向,用奋力拼搏来实现目标。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刘集村,刘奎湘看着爷爷刘良才的塑像,喃喃自语:“爷爷,你们所为之奋斗的新时代,已在眼前了,你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