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九甸峡水库建成蓄水,卓尼县藏巴哇乡柳林村等沿库区村庄的大片耕地被水淹没,农民的人均耕地减少,收入大幅下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望着近在咫尺的高峡平湖,这些世代务农的村民开始打起了水库的主意,积极发展网箱养鱼,到目前为止,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26个、渔业公司1个,带动200多户群众创业,截至今年,网箱养鱼发展到45亩,已成为藏巴哇乡新堡村、包舍口村、柳林村的主导产业,农民们华丽转身成为渔民。
穷则思变,喜降政策“及时雨”
过去的几十年里,九甸峡库区周边的农民们一直是靠天吃饭、打工挣钱度日,常年处于贫困之中。新堡村、包舍口村、柳林等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因为穷,所以上访闹事、邻里扯皮不断。近年来,该县把发展网箱养鱼放在了五大产业(网箱养鱼、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经济林果)之首来抓。邀请技术人员和水产专家到九甸峡库区开展调研论证,最终确定适合养殖鲟鱼、虹鳟鱼、金鳟鱼、黄河鲶等中高档冷水鱼。2012年,该县多方筹措前期资金,组织致富能人、村组干部等13人赴刘家峡省渔业总站示范基地考察学习网箱养鱼产业,通过妇女小额贷款和农户自筹,建成网箱4亩,当年成功试养中华鲟、虹鳟鱼、金鳟鱼等冷水鱼。截至目前,新堡村成立渔业公司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发展网箱22亩,带动了98户农牧民创业;包舍口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发展网箱10亩,带动48户农牧民创业;柳林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发展网箱13亩,带动54户农牧民创业。
因地制宜,号准资源“主脉搏”
藏巴哇乡位于卓尼县东北部,全乡总面积305.7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50米,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草场面积22万亩,耕地面积8242亩;两个大型水库九甸峡水库、莲麓水库区都在藏巴哇乡新堡村,九甸峡库区全长53公里,库容9亿立方米,水面宽敞,水域平坦,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低气温-9.8℃,水温最高22℃,最低2℃,区域内日照时间长。据甘肃省水质监测站测量九甸峡水库PH值适中,全年平均降雨量1120㎜,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3—10月份,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淡水鱼养殖场。
2007年12月,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开始蓄水之际,卓尼县就开始酝酿综合开发利用九甸峡库区水资源。其后,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发展旅游、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综合开发九甸峡库区水资源的指导性意见。随后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在藏巴哇乡柳林村建立党员创业示范点,从政策、技术等方面扶持发展虹鳟鱼等高原冷水鱼养殖,迈出了九甸峡库区综合开发的第一步。
惠民富民,注入发展“强心剂”
近几年来,该县积极与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甘肃农业大学联系,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和水产专家到九甸峡库区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在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勤慎的大力协调帮助下,该县组织党员、致富能人、村组干部等13人赴刘家峡渔业总站示范基地考察学习了网箱养鱼产业。
短短几年时间里,网箱养鱼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如今在九甸峡水库几千亩的水面上,星罗棋布着网箱。藏巴哇乡农牧民自愿投资990多万元,建成网箱养鱼达到45亩,预计到2016年网箱养殖面积将达100亩,年产值可达4600多万元。
按每1箱养殖虹鳟鱼1500尾计算,年均产量可达1500斤,年产值3万元。成本费:鱼苗、饲料、运输费用、网箱折旧、养殖工资等2.1万元,净收入8000元。100箱年产量达150000斤,年净产值80万元。藏巴哇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网箱养鱼项目实施后,除产生了上述经济效益外,还缓解了库区群众就业压力,同时带动了藏巴哇乡绿色食品的开发利用,促进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