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雪黎 罗之飏 本报制图/朱濉
7月16日,四川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新鲜出炉: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超8%……数据勾勒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细读这份“成绩单”,增速、质量、后劲为三个关键词。
增速怎么看?
好于预期,高于全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7.9%——今年上半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的8.2%,回落了0.3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熊建中说:“好于预期,高于全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好于预期。今年全省经济增速预期是7.5%左右,上半年增速比全年预期高0.4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同期全国GDP增速为6.3%,我省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
“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在纵向比较上。”发布会透露,一季度四川GDP同比增长7.8%,说明二季度经济增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拉动增长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与一季度持平,拉动增长4.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个月稳定在8%以上,上半年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6月当月出现了今年以来最高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上半年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看经济稳不稳,还有就业、物价两个重要指标。”熊建中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7.9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1%。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低于调控目标,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质量怎么样?
经济运行质量向好新动能加快培育
在熊建中看来,经济运行质量好不好,首先要看“获得感”。“上半年,财政、企业、个人收入都呈现稳定增长。”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1.9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5%。1-5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9.3亿元,同比增长20.7%。企业利润已连续多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比一季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0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1元,同比增长9.6%。
经济运行质量向好,还体现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优。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8.4∶41.7∶49.9调整为8∶41∶5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今年四川夏粮减产但增收,种植结构调优,单产效率提升是关键。
工业稳,新动能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
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市场主体比重达到97%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5%,同比增长8%左右,增速持续快于GDP。
经济发展更“绿色生态”。新能源发电量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均下降2%左右,完成目标任务。
后劲足不足?
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狠抓“六稳”是关键
这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得来不易。“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和金融,三个先行指标支撑较好。”熊建中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呈回升态势,不少是在6月创下新高。上半年,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6月同比增长12.1%。上半年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6.3%,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
稳投资、补短板成效明显。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投资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全省民间投资也在第二季度出现明显止滑回升迹象。
但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工业稳增长难度仍然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虽然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较快,但平均规模减小,大项目投资后劲不足等情况客观存在。”
“上半年,四川坚持实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成效明显。下半年,狠抓‘六稳’政策落实落地,依然是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熊建中认为,不论外界变化如何,未来我们要更多聚焦自身发展,要善于充分挖掘向好因素,努力补齐短板。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认为,提升投资后劲,推动产业稳定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等应该被作为下一阶段四川经济发展的重点。“5G加速商用,4万亿元超高清视频产业等都将成为四川产业发展的重要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