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在西藏博物馆的扎竖正尊者唐卡。
唐卡是藏传佛教美术中独具风格的绘画形式之一,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唐卡形制多为竖条长幅,其内容有各世代的宗教人物、高僧大德、神像人物、佛教故事和说法图,还包括历史、传记、文学、民俗、吉祥图案、医药、科学知识等。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一幅清乾隆五十一年绘制的布画唐卡。此幅唐卡长为82.5厘米,宽为53.2厘米,形制为竖条长幅,画面中央绘有罗怙罗尊者,罗怙罗为梵文,藏文译为扎竖正,即十六尊者之一,为释迦牟尼未出家前之子,佛祖成佛后,遵照释迦牟尼之命住在青蓝苑住持佛教。画面中的罗怙罗尊者面带微笑,目视前方,两眉清秀,姿势端庄,身穿袈裟僧裙,右手施说法印,左手当胸捧珍宝,双足结跏于垫墩中央,身后有青山、绿水、白云、树木、河流等。画面的左右上方各绘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主尊的左下方绘有名持佛母,右下方绘有两位施主敬献珍宝的繁荣场面。在画面的色彩上,藏族传统的矿物颜料和内地水彩画结合运用,人物造像趋于西藏风格,姿态优美自然,在背景描绘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吸收内地工笔画的表现手法,色彩偏重青绿,在画面的人物构图上,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左右呼应,画面情节完整连贯并富有变化。
罗怙罗尊者唐卡的下缘附有十八罗汉之第十罗汉罗怙罗尊者的赞词,款文为汉藏满蒙四种文字题写,款文内容为:
衙制十八罗汉赞
第十喇乎拉尊者
本来佛子 从佛闻道
可道非道 闻岂易晓
示少年像 持七宝冠
一千一百 声闻绕环
诗句概括地介绍罗怙罗尊者的一生传记,诗句优美,自然动听,采用了清宫廷文告的书写方式。
此幅唐卡的背面附有汉藏文字的款文,款文内容为: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钦命中正殿画师喇嘛照古佛式样绘画供奉利益居中画法身微大喇乎拉尊者周围画法身微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名持佛母等像一轴番称扎竖正清称喇乎拉啊呼哈特蒙古称喇乎拉。
从款文内容了解当时清朝皇帝应邀西藏画匠在中正殿作画,并赐画师,款文中标明作画的时间,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
清代,以藏传佛教为中心内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藏传佛教美术创作,包括唐卡、雕塑等有了很大的发展。据历史典籍记载,清朝在入关前就接触到了藏传佛教,并在清宫中供奉藏传佛教尊者像,在宫廷中设有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及办理佛像事宜。当时清宫制作了大批藏传佛教造像,皇帝还亲自监造一些重要的佛像。尤其是乾隆年间,造像精美且大多有年款。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扎竖正尊者唐卡是乾隆钦命中正殿画师造于内地,后来,随清宫廷制作的藏传佛像一同传入西藏,对卫藏的造像艺术和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