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发布时间:08-28

四川推进依法治省 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细划刻度推“负面清单”管理体制

  ——我省推进依法治省深度观察
  8月15日下午3点过,一阵“叮叮咚咚”的敲打声,在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新村聚居点响起,村民支运康正拿着工具修栅栏。原来,支运康在运材料时不小心压坏了公共栅栏,他主动找到村支书说明情况并立马修起来,“这是村里的村规,损坏公物就要赔偿或修复,我得遵守”。
  凉山州西昌市某中学内,高二学生阿丹正给小伙伴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久前,他还是一名非法务工的未成年人,重返校园后,通过各种普法宣传,阿丹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尽管地方不同,发生的事不同。但两人却有着一样的感慨:“换成以前,不可能有这样的‘自觉’。”
  变化,得来颇不易。
  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四川有着和全国一样的共性问题: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面临着地方政府负债较重,贫困面大程度深等。此外还面临地震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繁重等特殊困难。如何顺应老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如何让依法治国方略落地生根?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强调。“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夯实治蜀兴川的法治根基”,传递出省委、省政府依法治省的坚定决心。半年多来,法治四川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入推进。
  谋划,从顶层设计开始
  一批高可行性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
  入秋,巴蜀大地暑意未消。
  这些天,一项重大“课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8个课题组,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监督问责、组织保障等方面,编制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它的出台,将成为全面考量依法治省的‘度量衡’。”省依法治省办公室负责人说,这在全国各省市的法治建设中,走在了前列。
  四川,何以成为先行者?
  突出高端谋划,重在“厉行”是秘诀之一。
  先后参与四川依法治省多项工作的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顾培东,对此感受很深。在他看来,法治建设在四川全局工作中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从省委、省政府到地方各级都开始像重视GDP一样重视法治,像抓GDP一样抓法治。”
  谋划,从顶层设计开始。
  今年伊始,《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正式出台。33项条文、1.2万余字,历经8个月的反复打磨,字斟句酌。
  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门班子起草,省委常委会先后3次专题研究《纲要》起草工作,四下四上广泛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认为,《纲要》将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方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法治中国建设部署在四川具体化、实践化。“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符合法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细读了《纲要》,认为这是真心实意推进法治进程的表现,让人看到四川的努力。《纲要》的出台,只是一个起点。如何厉行?聚焦着更多的目光,承载着更深的企盼。
  省委主导推动——厉行的第一步,落点于此。
  今年1月9日,我省高规格召开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省委常委、在家其他省领导全部出席,市(州)、县(市、区)通过视频同步收看。
  4天后,由省委书记王东明任组长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成立,省委副书记柯尊平任常务副组长主抓此项工作。由上至下,均照此格局设置,建立起专门机构。
  5月起,四大片区推进会层层推进,再部署、再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负责人表决心、亮态度、出措施,切中要害。
  党委领导,系统推进,部门负责,纵横联动使得四川法治亮点纷呈。全省上下把依法治省工作作为重要日程来安排,重要工作来推进,重要目标来考核。
  与此同时,围绕依法治省工作推进的相关督查同步展开。
  真抓实干,不玩虚招。在今年7月,依法治省工作上半年情况的交叉督查按时完成。四次大督查,全域全覆盖,工作不力的市(州)和部门领导小组负责人被约谈,督促限期整改。
  厉行中,一批高可行性的工作保障机制正在形成。

  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普遍建立常委会、常务会、党委(党组)会前学法制度,邀请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举办数百场中心组学法专题报告。依法治省工作被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报告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述职、述廉,还得“述法”。

  突破,从打破自我开始
  一批突出问题在果断“亮剑”中化解
  “到2020年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这是我省依法治省的总体目标。
  蓝图绘就,如何落地生根?
  紧扣推进依法治省突出问题重点突破,成为依法治省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
  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紧密结合,一连串充满时代感的地方立法新思路、新举措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
  为提高立法质量,省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咨询专家库建设,遴选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农业等139名专家学者提供立法咨询。
  为紧贴百姓所盼,年初省政府公布的立法计划里,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等20件由公众投票选出的立法项目赫然在列。
  敢为人先“自缚手脚”,一系列规范公权力行使的举措密集推出,显示出向自己“开刀”的勇气——
  7月1日,省政府服务中心。价格评估师郭军在省发展改革委窗口前排起了队,当被告知以后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不需要审批时,他高兴地说:“简政放权,值得点赞。”
  目前,我省省本级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73项,是全国最少省份之一。
  敢于“开刀”,不只在取消行政审批上。
  四川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三级政府所有行政权力全部录入行政职权目录。各地对行政权力进行地毯式清理,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尺子”细划刻度,成都、资阳、眉山推行“负面清单”管理体制。
  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一批守护司法公正“大门”的创新机制建起来——
  今年7月28日,邻水县凉山乡村民胡德明收到一个好消息:县政府将于近期履行前锋区法院判决,公开他和另外11名原告要求公开的当地两家被关闭煤矿的职工安置和处理方案。“民告官”的胜诉,得益于广安试点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案件信息公开。7月,成都市检察院获批试点“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将破除以往办案层层审批体制,突出检察官的个人办案主体地位和执法责任。
  创新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形式——
  厉行法治,懂法是基础,普法应先行。搭台子、摆桌子、发单子,这是过去百姓对法治宣传的印象。如何让法治宣传接上地气,让老百姓主动学法懂法?“进什么”、“怎么进”、“谁来进”,围绕这三个关键点,“法律七进”根据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类别、不同人群,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让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明。

  实践,激发无尽创造力
  一批行之有效的探索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对未拴养但已防疫的犬只咬伤人的,责成养犬户承担50%的医药费;对未拴养未防疫的养犬户,责成养犬户承担80%的医药费;对放养又未防疫的养犬户,责成养犬户承担全部责任。”
  这并非法律法规,而是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13条村规民约之一。“每一条,都是村委会组织大家开‘坝坝会’反复商量定的,不搞虚名堂。”村民刘长广说,在富强村,这些规定村民人人皆知,个个遵守。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包罗万象,如何让法治工作全面覆盖,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地方法治要有针对性,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顾培东看来,法治工作必须依据各地的客观条件和现实,紧紧围绕地方治理的特殊要求而行。
  中江县重拾村规民约,正是探路基层治理良方的生动实践。
  “通过村民之间的契约来实现村民自治,重构乡村道德、凝聚人心。”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说。目前,中江县837个村、社区都制定、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遵法守法的意识得以加强,村社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东北镇实施村规民约以来,群众矛盾纠纷大幅减少,今年治安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50%。
  组建法律顾问团、依法治园、双语普法……半年多来,一大批行之有效的基层经验在各地广泛推开,成为依法治省的亮色。“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广安、德阳等地,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在德阳,法律顾问已成每个村的“标配”,他们开展与生产、生活、经营等相关的法律咨询,引导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等。
  在城市工业园区,通过制度化评估,督促企业诚信经营。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针对个别企业不依法管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情况,制定《诚信经营评估办法》,从守法合约、安全管理、环保与环境管理、质量管理、协作配合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诚信经营管理。
  在民族地区,双语普法深受欢迎。阿坝州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鼓励唐卡、祥巴、藏羌绣、格萨尔说唱、南坪弹唱等民族民间艺术工作者创作展示法治文化。甘孜州开展以案说法,村民们说:“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最鲜活、最生动,对我们也最有教育意义。”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