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4日讯(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金秋报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今年出生的7只新生大熊猫举行了隆重的亮相活动。
今日上午10时,网红“奶爸”“奶妈”们抱着可爱的熊猫宝宝进入了运动场,活泼好动的大熊猫宝宝们聚在一起,熊猫宝宝们无拘无束地撒着欢,奶爸奶妈们则不停地招呼着自己的“孩子”,无奈又幸福地看着这些娇憨调皮的萌娃,现场氛围热闹而喜庆。
今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创造了两个全球之最。海归大熊猫“阿宝”产下全球初生体重最重的人工圈养大熊猫龙凤胎,初生体重都达到200克以上;大熊猫“成大”产下全球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幼仔“成浪”,仅有42.8g,脱水后仅为37.9克。
目前,基地2019级的新生大熊猫幼仔都健康成长着,其中初生体重最轻大熊猫“成浪”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体重已经达5040g,从初生时体重不足姐姐的四分之一到现在已经达到双胞胎姐姐体重的百分之九十,在 “成浪”出生最初的十几天,也是她的危险期,因为“成浪”无法在妈妈那里吃到母乳,为此,由饲养员在妈妈“成大”那里取奶后进行人工喂食。让专家们意外的是,“成浪”的进食欲望非常强烈,不停的用力吸吮奶嘴,导致进奶量过大,来不及吞咽,于是从鼻腔里冒出了奶泡,见此情况,专家立刻采取措施,为她量身制作了更小孔的奶嘴,不断调整喂养姿势,保证“成浪”能够安全进食。因为,奶水一旦不甚被吸入肺部,“成浪”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就这样,熊猫基地专家团队夜以继日的监护,“成浪”一天天长大,在其出生后的第8天,基地专家将“成浪”还到妈妈处,但由于其嘴巴太小,在妈妈处还是吃不到母乳,直到出生后两周,“成浪”才逐渐适应了妈妈的乳头,终于能在妈妈那里自主吃到奶水。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经多次成功抚养初生体重超轻的熊猫幼仔。在2006年8月7日大熊猫“奇珍”生下“51克”并因此而得名。当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介绍说,“为了能够让这个小不点哺育成活,科研工作者克服了种种威胁大熊猫幼仔成活的难关,‘51克’终于在众人的呵护下奇迹般的成活了下来”,现在大熊猫“五一”的体重已经达到了132公斤。2016年6月,由熊猫基地派出的专家前往中国澳门特区政府成功养育成活大熊猫幼仔“康康”,它的出生体重仅有“53.8克”,经过基地专家小组和澳门特区大熊猫管护人员团队24小时轮值照顾下,大熊猫“康康”在一周以内体重由53.8克增至77.9克。2017年6月27日,大熊猫“成绩”生下双胞胎“成大”“成小”,“成小”还有一个小乳名,叫“六一”,因为它出生时体重只有63克,脱水后体重只剩61克。现在这三只初生体重超轻的熊猫幼仔都已经是健康的成年大熊猫了。长期以来,熊猫基地多次成功养育大熊猫超轻幼仔,这其中凝聚了基地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其背后更是强大的科研力量的支撑,从无到有,可以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成都大熊猫基地繁育基地成立之初,种源匮乏、资金短缺、人才稀少、技术薄弱。32年,两代人,就是在成都北郊斧头山这样一个连地下水都不合格的不毛之地越过了层层险阻,攻克了重重难关,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将当年奠基的石碑树立成世界大熊猫保护的丰碑。三十二年风雨春秋,两代人薪火传承。老一辈已从青丝守望到白发,新一代更是砥砺奋进,在大熊猫保护史册上书写下一页又一页的辉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大熊猫科研团队攻破层层难关、科研技术从弱到强,也正是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历史跨越的缩影。
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据熊猫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亮相活动中,熊猫宝宝们排列的数字“70”意味着今年新出生的七只熊猫宝宝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祝愿。70年的风雨征程,带来了祖国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前程,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胜利走向辉煌。“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对成都的殷切嘱托。随着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一幅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开,成都将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千年盛景。去年,成都被评为“2018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全球最佳旅游地之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2018-2019中国主要旅游景区报告》十大口碑景区中排行榜中仅次于故宫博物院,位居第二。据统计,熊猫基地在2018年游客接待总量近750万人次,今年有望突破900万人次。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历经风雨,是中国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齐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多年来,熊猫基地科研团队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在大熊猫繁育领域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第一例双胞育幼成活、第一例大熊猫秋季发情冬季产仔、第一例母兽同时哺育双胞胎、养育成活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幼仔等),已成为全球开展圈养大熊猫保护科研综合实力强、科技成果多、繁育成绩突出的专业保护机构。截至2019年,熊猫基地已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目前正与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德国、丹麦等7个国家开展长期大熊猫国际合作科研繁育项目。由熊猫基地提供技术支持的境外机构,以仅占1/3的种群繁育了境外2/3的大熊猫,达到34只,是迄今境外繁育大熊猫成活率最高的机构。在今年9月1日,中国成都旅德大熊猫“梦梦”产下一对双胞胎熊猫幼仔。此次旅德大熊猫的成功产仔展示了熊猫基地科研人员国际一流的专业和技术水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熊猫基地所有参与大熊猫国际繁育合作研究的国家和地区的适龄大熊猫都已成功产仔。此次旅德大熊猫的成功产仔不仅展示了熊猫基地科研人员国际一流的专业和技术水准。截止2019年9月16日,熊猫基地今年共繁殖大熊猫6胎9仔,成活9仔。其中,熊猫基地园区内5胎7仔,成活7仔;德国柏林动物园1胎2仔,成活2仔,成绩喜人。截至目前,熊猫基地已经建立了现存204只的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迁地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