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互爱、发展产业、文化交流
“作为造福藏区的民心工程,两河口水电站的配套工程两河口特大桥9月底提前建成通车,是建设者和当地藏族同胞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10月24日,当来往车辆通过位于雅江县的两河口特大桥时,特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王凯感慨不已,“在两河口水电站的两万余名建设者中,少数民族建设者就有3000多人,这项工程就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工程。”
甘孜州有藏、汉、彝、羌、纳西、回等2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1.5%。自2014年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甘孜州通过凝聚人心、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续写了新时代甘孜新篇章。□本报记者 游飞
民族团结一家亲
10月1日,在北京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道孚县藏族汉子小热登几度热泪盈眶,“想想革命前辈流血牺牲换来的新中国现在变得如此强大,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幸福,我要做更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大家更要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被当地人称为“活雷锋”的小热登,曾悉心照料汉族孤寡老人陈远达长达19年。19年里,他数不清为老人做饭洗衣多少次,给老人搓背洗澡多少次,为老人清理大小便多少回,送老人去医院多少趟……陈远达老人在99岁高龄时去世,小热登亲自为老人穿上寿衣,操办了老人的后事。
在甘孜,还有很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九龙县呷尔镇84岁的王友珍一家37口人,四代同堂,其中就包含了藏彝汉满回5个民族,一家人团结互敬、和和睦睦,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泸定县岚安乡,从1979年开始,“鞋垫大妈”史国秀只要得知哪里有解放军、武警官兵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她都会带上自制鞋垫和哈达去看望官兵。40年来,她把数千双鞋垫送到了军人手中。她说:“我是拥军模范,也是普通藏族人,我希望通过行动增进民族同胞间的情谊。”
发展是把“金钥匙”
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是把“金钥匙”。今年国庆期间,道孚县协德乡孔家客栈老板多科的客房天天爆满。“每年至少增收三万元。”谈起开旅店,多科很是健谈。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以协德乡为主体创建了木雅嘎达景区,发展了万亩油菜花。每年6月至10月,是油菜花开花和高原凉爽季节,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多科看到时机,将家里新房按酒店标准装修了4间作客房,吃起了“旅游饭”。
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大多数村民分散居住在偏远的山沟牧场,曾是出了名的穷村。2014年,来自泸州的李华能投资建设了面积130平方公里的木雅圣地景区。2017年,木雅圣地景区开门迎客,俄达门巴村的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木雅圣地景区建成后,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俄达门巴村贫困户,卓玛吉等15名贫困户成为景区工作人员。卓玛吉感到很幸福,她说:“我们与公司汉族员工处得很好。公司包吃、包住,每月最少都可以领到3000元工资。”
近年来,甘孜州打造全域旅游,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四季旅游市场,旅游收入5年内翻了两番。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高荣布鲁介绍,构建东部环贡嘎山现代农业圈、北部特色农业产业带、南部特色农业走廊“一圈一带一走廊”现代农业布局,建设特色林业、特色农业两个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中藏药业。“这些都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共筑精神文化家园
10月17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甘孜分会场在康定市情歌广场开幕,展陈现场,格萨尔彩绘石刻技艺、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药泥面具制作、南派藏医药、嘉绒刺绣、藏文书法等16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技艺作品,让人大开眼界。现场演出的《霍尔古舞》《跺体卓》等代表性非遗歌舞,让游客和当地人着实体验了一把“让非遗活起来,把非遗带回家”的酣畅淋漓。
日子好起来,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过程中,甘孜州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构筑共有精神文化家园——
2016年8月1日甘孜州颁布实施《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将每年9月16日定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节”,这是四川省第一个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地区。
甘孜州还通过康巴艺术节、山地旅游节、康定情歌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创作歌舞、戏剧、曲艺作品近400余件、大型歌舞剧目20余台。“圣洁甘孜·走进广东、北京、上海”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反响强烈,《康定情歌》大型民族音乐剧和《格萨尔》史诗歌舞剧在国内外文化交流53场次,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通过系列民族文化产品的挖掘和对外交流,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和文化基础。”高荣布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