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康定城内的水井子,就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水井子”泉水源于五色海,从跑马山脚下涌出,清澈见底。
明朝时,藏族的著名建筑师唐东杰布路过康定时,认定这是康定城最圣洁纯净的泉水,便在折多河上亲自搭建了一座桥,此桥便是后来的下桥,由此桥过河到水井子取水。
后来为了方便人们取水,1994年水井子作了一番修整,并规定上井为饮水取水处,下井分两隔,上隔洗菜,下隔洗衣,时间一长就成为了康定人的乡规和民俗。每年藏历新年这一天在水井子“抢头水”,是康定当地群众祈求新年吉祥如意的传统风俗,谁能最先取回象征吉祥的新年头一桶水,寓意着这一年会万事如意。
翻修后的水井子四周为石砌的围墙,正对大门有一座小神龛,还有木制的雕花贴金牌坊和石制香炉,神龛内供奉着长发威严的龙王菩萨,神龛前面左右水沟之间砌有一座平台,专供背水的人放置水桶之用。
那时康定城还没有自来水,全城的人都要到水井子取水。到水井子背水的多是藏族同胞,到了水井子,先将背水桶放在井边,用随身带的大铜瓢将水舀满水桶,然后再将水桶抱上背水台,用牛皮条将桶勒在肩上,腰上垫一块垫桶的皮圈。水面上浮一只草圈,背在背上滴水不漏。仅这挑水和背水,在康定城就是一道风景线。
2017年,康定市对水井子再次进行翻修,前面还放置了一座藏族背水姑娘的石雕。如今,新水井子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都喜欢与背水姑娘的雕像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游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