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金保曾写道,早在6世纪,藏族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产生了以物候历为基础的藏族天文历算。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藏族天文历算学逐渐形成并得以快速发展,它是藏族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日月星辰和动物植物的物候变化长期观察记录、结合生产生活和宗教的需要逐步总结出来的。藏族天文历算同时也借鉴了其他民族一些天文历算学的知识。藏族天文历算(又称星象学或算学明)在藏族传统“十明”中属于“小五明”, 它是研究日月星辰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以及宇宙天体的构造和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它在藏族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如观察天象、预测节气、测定方位等。
藏族的天文历算演进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藏族天文历算的萌芽阶段,大约是6世纪以前的藏族远古时期;第二阶段是藏族天文历算的体系形成阶段,大约在 7 世纪到 12 世纪的吐蕃王朝和宋代吐蕃地区时期;第三阶段是藏族天文历算的繁荣发展阶段,在 13 世纪到 17 世纪的元明两代时期;第四阶段是藏族天文历算的持续发展阶段,在17世纪以后的清代时期。
从古到今,这些科学知识对藏族地区农牧业生产起了极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藏族天文历算在藏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世界历法之林也是独树一帜的。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全面整理、深入研究藏族天文历算,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