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颗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的草原“明珠”,川青两省三州六县山水相连,孕育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
距离康定400多公里,距离成都600公里——表面上看,色达地理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然而,实际上,地处四川、青海两省,甘孜、阿坝、青海果洛三州,甘孜、炉霍、石渠、壤塘,青海班玛、达日六县结合部的色达,区位发展优势明显。
在藏语中,色达的含义是“金马”。而今,“金马”正在腾飞。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特点,打造川青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在色达县5万多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座高原牧区新城正在崛起,一个川青交界地区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色达正迎面走来。
□甘飞(图片由色达县委宣传部提供)
坚持“四态合一” 崛起一座高原牧区新城
色达于1955年正式建县,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西北部“重镇”,人流、物流一直以来都十分活跃。然而,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却一度滞后。
出路在哪里?色达以城区土地治理为突破口,“以治生财、以治惠民、以治促稳、以治兴县”,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城市发展之路。
在3年多时间里,色达依法强力推进国有土地、国有资产、发展环境、矛盾纠纷等七大整治,累计实现整治收益4.78亿元。“其中,收归国有土地3200多亩,拆除违章房屋100多栋,处罚和征收出让金2.4亿元。”这一组数据看似不起眼,但对于一座县城面积只有4.35平方公里,财政收入只有7600多万元的县来说,实属不易。
整治之后,建设发展要跟上。色达县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以城养城”的思路,把七项整治收益集中释放到了脱贫攻坚和城乡提升两个领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色达累计投资9.75亿元,保障市政道路、光彩亮化、集中供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
“色达县立足州委主要领导调研期间对色达城市发展‘打造川青交界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科学处理‘破与立、拆与建、稳与进’的关系,从整治攻坚、建设推进、成效显现、成果巩固四个阶段,稳步推进了城市健康发展。目前,是我们城乡建设发展成果的显现期,色达城乡建设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色达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色达市政建设的发展,坚持用“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发展理念,打造高原牧区新城。
城乡配套进一步加快,生活更美了。色达聚焦生活服务,建成集文化展示、旅游集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业住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成村级活动室134个、图书室134个、文化广场134个,134个行政村水、电、电视、宽带网实现全覆盖;立足城市生态建设,投资2.16亿元,完成果根塘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开工建设炯莫纳吉湿地,实施栽植云杉、青杨、旱柳等城市绿化1429亩,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改善了城市小气候。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色达,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供暖、供氧工程。“其中,供暖第一期11万平方米、二期20万平方米;城市供氧试点一期1.3万平方米、二期1200平方米,在已经实施供养工程的金马天际扶贫酒店,入住游客体验良好。”供暖、供氧系统的不断完善,将更有利于城市民生的改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今,走在色达的大街上,宽敞靓丽、整洁大方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一个“精、美、雅、特、靓、净”的高原牧区新城逐步成型。
坚持以业兴城 打造川青交界地区中心城市
城以业兴。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原动力。在整治城市乱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色达县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过去,县城经营业态的布局杂乱,现在,金马广场、步行街等建立起来,我们还将以前的仓储物流、五金建材、机械维修、农特产品加工等专门纳入园区发展,推动城市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完善。”
产业美。数据显示,色达县通过立足全域旅游、生态农牧、中藏医药等特色产业,累计注入产业扶持基金4703.73万元,实施8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收益324.49万元,已分红183.7216万元,人均受益达49.72元。
城市业态在变化,农牧区产业同样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系列现代农牧业发展项目深度推进——青稞示范种植基地达8000亩,推广种植黑青稞、“康青7号”等优质青稞;高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种植黄瓜、茄子、紫薯、无茎豆等高原适种蔬菜;建高原特色油菜种植基地2500亩;建紫皮大蒜种植基地500亩……
色达进一步坚定产业跨越发展雄心,相关工作积极向纵深推进。
色达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已于2019年启动建设规划总投资112722万元的色达县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一廊、两心、五区”的格局。
具体来讲,就是打造高原现代农牧发展走廊,建设现代农牧业技术中心、格萨尔文旅商贸扶贫综合体,高原农特产品加工物流区、良种繁育区、牧草生产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游牧文化体验区。
坚持民生为本 打赢脱贫攻坚战携手共圆小康梦
昔日的土坯房,今日变成了一栋栋崭新的“小别墅”——2017年,色柯镇居民巴德搬进了位于县城附近安康社区的新家,“不仅有单独的卫生间,还有小院子,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一应俱全。”
像巴德一样,在安康社区,搬进新居的贫困群众办起了小卖部、缝纫店、摩托维修店,逐水草而牧的牧民迎来了“有房住”“住得好”“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色达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色达县先后投资4.04亿元,新建和改造住房6387套,建成6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安康社区实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就业增收、产业发展“四项举措”集中配套,是甘孜州地理位置佳、规划布局好、配套设施全、安置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
色达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8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3850户、1586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2.5%。“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边远、边角、边界特征明显,攻坚战线长、堡垒分散而坚硬,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
有机蔬菜、缝纫、养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一系列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在色达大地生长起来。数据显示,顺利“摘帽”后,色达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底的4666元增加到2019年的11897元,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地区前列。
新的美好生活,正在迎面走来。截至目前,色达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9个,成功创建省州级“四好村”15个、“文明村”26个,洛若镇、翁达镇成功入选甘孜州“最美乡镇”,旭日村、翁达村等4个村成功入选“传统文化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