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10-09

彭清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编者按】10月7日出版的《学习时报》发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的署名文章《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全文转载如下: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四川省委书记 彭清华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滋养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重庆、武汉两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深刻阐释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鲜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政治责任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建设核心区,全省96.6%的水系属于长江水系,地表水资源占长江水系径流的1/3,流域面积接近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1/4,在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牵挂于心,强调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些重要指示,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肩负起保护母亲河的重大政治责任,把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建设美丽四川的重要任务,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生态保护、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专项政策措施,努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绿色发展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和协同发展样板区,不折不扣推动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长江在四川流经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平原人口稠密区和盆周工业集聚区,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叠加交织,既有长江大小流域偷排漏排超排的污染顽疾,还有湿地功能退化、水土流失、草原沙化等特殊困难,生态治理点散面广量大。我们坚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重拳出击、较真碰硬、立行立改,逐一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该停产的坚决停产,该处理的绝不手软,整改进度总体符合预期。举一反三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和各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打响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严肃开展风景名胜和生态功能保护区违建别墅问题清理专项行动、“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和非法码头、采砂专项整治,实施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把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四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管控,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组织编制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在全省划定13处生态保护红线区块,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努力构建以四大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八大生态廊道为骨架、典型生态系统为单元的“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强长江水环境治理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共10万余名河(湖)长全覆盖责任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坚决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退捕,全力开展“清船”“清网”“清江”“清湖”,确保长江一江碧水向东流。通过努力,四川87个国考断面中达标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85个,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要求,消除劣V类水体,水环境质量创“十一五”以来最好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四川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生态沃土。我们倍加珍惜大自然的特殊恩赐,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多措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通过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秸秆全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加快构建“5+ 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去年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我们着眼发挥四川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纽带作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公水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目前全省进出川大通道总数达34条,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34.2万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1万公里,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532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233万标箱,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完工、明年建成运营,快进快出、通江达海能力显著提升。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成都“主干”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发展持续向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新区、省级新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开放平台和口岸建设,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强磁力”。目前,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52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312对,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8条,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过5800列,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面对境外疫情严重冲击,今年1—7月我省进出口实现22.4%的逆势增长,全省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共同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川渝两地同处长江上游,山同脉、水同源,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今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了川渝两地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的重要使命,其中包括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进一步凸显了川渝地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把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起来,召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并出台专门文件,列出专章对加强与重庆的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污染共治等作出系统部署。与重庆市共同探索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治理协同立法,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加快推进区域内长江、嘉陵江、岷江、涪江、沱江、渠江等生态廊道建设,建立大气污染、水污染、危险废物转移等合作机制,落实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启动川渝81条跨界河流摸底排查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共同守住长江上游生态防线和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主动加强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与贵州、云南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与青海、陕西、云南建立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的生动局面。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上游意识抓保护、突出问题导向抓整改,做好“生态”和“协同”两篇大文章,打好治标和治本两套“组合拳”,加快推动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为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