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又见炊烟。
10月的川西高原,秋高气爽。在一座座大山的深处,一条条平整的通村水泥路,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哈达,为当地群众带来吉祥。
10月25日一大早,新龙县如龙镇高山村村民扎西驾驶着小汽车,驰骋在高山村通村公路上,早起的困倦也难以掩盖他内心的激动。“刚刚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兴趣班学习绘画,一会还要下山卖农特产。”扎西说,自从通村公路建成后,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过去下山只能靠骑马,现在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阳光下,扎西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多年来,高山村村民一直靠马驮人背的方式出行,交通制约着当地的发展,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
2017年11月,总里程14.78公里的如龙镇高山村通村公路全线建成,当地群众从此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出行方式,走出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踏上了通往大山之外的幸福路。
高山村不再“高”
“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得瘫”——这一度是新龙县高山村群众出行难的真实写照。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交通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的“拦路虎”。
“修一条像样的通村路,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高山村民的心愿。”村民尼玛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志玛,如今已经70岁高龄,在高山村生活了一辈子,直到2017年11月,高山村通村公路建成后才第一次走出大山。尼玛说:“过去因为崎岖陡峭的山路,大多数高山村村民常年被‘困’在山上。特别是夏天和冬天,我们几乎不敢出门。夏天雨水多,山路湿滑,且山体易塌方,大家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冬天大雪,根本无法出行。”
“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这样的生活现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高山村百姓,要解决这一难题,改善交通条件是重中之重。
为解决新龙百姓实际困难,新龙县委、县政府抢抓全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机遇,将脱贫攻坚与交通先行有机融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阶段目标,挂图作战、合力攻坚,大规模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喜悦!只有喜悦!高兴得无法形容。”回想通村路修通的那一刻,尼玛说:“政府把路修在了家门口,从县城坐汽车回家,还不到半个小时,高山村不再‘高’”。
从羊肠小道到云端天路,新龙县的通村路越来越开阔,越走越通畅,群众的奔康愿景,正随着“天路”的延伸逐渐变成现实……
幸福不再遥远
脱贫的路子千万条,但每一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
“最近游客越来越多,酥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晌午刚过,如龙镇卡鲁村村民贡布多吉便顶着大太阳,把一坨坨金灿灿的酥油装在自己的小车里,准备送往县城的餐馆。贡布多吉告诉记者,如龙镇卡鲁村的酥油在新龙县口碑极好,县城大多餐馆都直接订购,村民们通过卖酥油,实现了增收。“这一切都多亏了这条通村路。”贡布多吉感激地说。
新龙县受地形影响,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和高山村一样的高山或半高山区,生产生活极其不便。
“以前卖点东西,只能靠马驮人背,走一趟至少要7、8个小时。”贡布多吉说,如龙镇卡鲁村因为地处高山,出行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去年,通村公路全线修通,别看这短短的10多公里山路,却是我们全村人的希望。”贡布多吉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新龙县党委政府因地制宜,为每户村民发放了犏母牛,大家的生活质量逐渐改善。
“以前路不好,牛奶挤出来自己‘消费’不完,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卖就坏了。”贡布多吉说,现在好了,新公路修好了,到县城送牛奶酥油和农特产品,一天可以打好几个来回。
在公路修建前,卡鲁村人均年纯收入仅有4000元左右,路修通后,人均年纯收入提高到6000多元。交通的改善不仅方便当地物产顺畅向外输出,也让过去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乡村繁华起来,超市里的货品琳琅满目,一些村里的孩子开始到县城读书……
“精准扶贫的政策这么好,政府不仅给我们修路、修房子,还帮我们建起了合作社。”贡布多吉开心地说,更重要的是,村里的农特产再也不愁销路了,“年轻人对未来可算有了盼头。他们打算做‘网红’,通过直播平台让山货走出大山。”
要想富,先修路。在新龙县像高山村、卡鲁村这样地处高山或半高山区的村子有40多个。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如今,所有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户户通”,通村通畅率达100%。
据介绍,截止目前,新龙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8.55亿元(包括S314道孚扎拖至新龙县城段建设项目总投资11.79亿元),实施了127个通村通畅项目,总里程达1724公里;实施了76个村的入户路项目,总里程达438.12公里;目前全县19个乡(镇)已通畅,通畅率达100%;149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畅,通村通畅率达100%,同时,完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0公里。
“目前,全县已逐步形成以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道路为脉络的交通公路网,实现乡乡通油路、行政村和自然村硬化路及农村客运‘村村通’,广大老百姓彻底告别过去‘人背马驮’的日子。新龙县也将从过去的内陆县变成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中心县城,交通区位优势将大幅提升。”新龙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其麦翁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