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新闻>>头条推荐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02-26

凉山三河村脱贫记:跟党走 心气足

“我准备开家烧烤店,算是三河村第一家。”今年春节前夕,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一边忙着给自家的小卖铺补货,一边做着新年规划。

三河村,全村总人口355户16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816人。在漫长的岁月中,贫困犹如一条生锈的铁索,紧紧捆缚着这片偏远的土地,村子的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5.97%。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这座大凉山深处的彝家村寨,已成为脱贫攻坚典范村。

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受访者供图

“回去要带领我们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代表三河村领奖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凯激动万分地说,要利用好三河村的文化和农业资源,把农文旅产业做好,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村民在新三河村的合影。阿克鸠射摄

挪穷窝 搬新家

走进新三河村,穿过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和错落有致的村居民舍,房前屋后粉刷一新的外墙与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映入眼帘,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深度贫困村。

“以前住草房、木板房、石板房和土坯房,低矮、阴暗,现在我的住房宽敞、明亮,环境是原来想也不敢想的,水管已安到了家门口、入户路也通到家家户户。”讲起这些,村民吉好也求总是笑。

解决住房难题,是三河村奔向小康之路的“开门炮”,也是三河村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村里先后利用东西部扶贫协助资金1400万元,建成9个集中安置点119户安全住房,让村民们告别昔日的“矮破小”,搬入了颇具彝族特色的新居:黄梁黑瓦,屋檐下斗拱如牛头,还涂上了彝族特有的黑红黄交叠纹饰。

2019年春节前夕,三河村157户贫困户、204户非贫困户整体搬迁入住新房。村民们的新家,样式统一,黄墙灰瓦,四室一厅,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一应俱全。新房里还统一配备了床、沙发、电视柜等家具。

村民曲木木牛搬进新家后,把新家的地拖了一遍又一遍,桌子擦拭了一次又一次,将屋内收拾得整整齐齐。他说,新家就是最好的礼物。

曾经的三河村 阿克鸠射摄

航拍新三河村 人民网 赵祖乐摄

路路通 有奔头

曾经,三河村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村子。因不通公路,村民、货物要出村,只能靠走路和人背马驼。

最犯愁的是下雨天。村民洛古尔地说,一下雨,路就变成“黑泥路”。更让人揪心的是,村里的那条河经常涨水,有五六米宽,孩子们上学必须赤脚趟过河。

有一条畅达的公路,是三河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

为让村民们不再“出门难,难出门”,2018年春天,昭觉县委、县政府开启了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工程,三河村域内7.8公里长的村道全部“转正”成真正的公路,21.5公里长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

村民洛古有伍一大早就给收购商打电话。交通方便了,他家养殖的绵羊很快就能运出去,不担心销路问题。洛古有伍说:“我不再是个‘放羊倌’,而是放羊的经理,通过放羊过上好日子!”

离洛古有伍的养殖厂不远的地方,就是已铺好的柏油路。借助这条出村公路,绵羊和乌金猪等三河村土特产被销往全国各地。

“我去年养牛收入达20余万元。”返乡回村创业大学生洛古有格说,他带着村里两个合作社的猪肉、牛肉参加了各种展销会。2020年,村合作社销售了2000多头仔猪,销售额60多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000多元。洛古有格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通村公路,我们村各种产业的发展无从谈起。”

为找到适合村子发展的产业,昭觉县三岔河乡综合帮扶队队长、原三河村第一书记张凌曾爬遍了村子四周的每一块地。经过调研论证,结合三河村的土壤、气候等特点,他和团队探索出适合三河村的养殖、种植、加工、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

说干就干。张凌和帮扶干部们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特色种养殖产业,促使农民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2020年,三河全村脱贫摘帽,村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31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1245元。

跟党走 心气足

“我们村已经脱贫了,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村民吉好也求说的那样,今天的三河村,与过去相比,变化天翻地覆。那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一句话:党建引领,党员领着群众干。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群众心里有了方向,大家干劲十足,都在想方设法脱贫致富。

三河村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两免三补”(免体检费、交通费,补助体检期间食宿费、上岗途中生活费、稳岗就业补助等),鼓励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同时,举办了多期建筑、厨师、种植、养殖、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农民劳动技能提升就业培训,给村民们添点硬本事。

“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随着务工时间增加,工作经验日渐丰富,日后的收入会更高。”村民洛古成呷说,他打算说服村里的其他年轻人借着好政策也到广东佛山去务工。

2019年4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支持下,洛古成呷到佛山海尔公司务工,从事冰箱组装工作,一改往年“想务工没地方去”的窘境。如今,他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家里的日子也跟着好了起来。他说:“我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啊!疫情期间,看着党员带头冲锋陷阵做防疫,我立马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随着三河村的不断发展,村党支部和村委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社会治理,重新修订了三河村村规民约,以此来规范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三河村21名党员自觉从“我”做起,做到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养成生活好习惯,带动群众积极脱贫致富。

内外用力,让现代文明更多地影响小山村。如今的三河村,新的婚嫁观在形成,彩礼的数额也限定了最高额;新的生育观在形成,不再简单追求儿女数量,而要把子女培养成才。

变的,不止于此。

“以前,村里的妇女不能出去务工,对教育也不够重视。”三河村妇联主任比布么此作说,现在适龄孩子都入学读书,妇女们不仅可以出去务工,还能在村子里学技术、做服务。

“有党支部的带领,群众心里有了方向,大家干劲也足,每个村民都在想办法脱贫致富。”张凌说,现在村子里没有懒人了。(朱虹、阿克鸠射)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