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 侯小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3月4日,阿坝州金川县撒瓦脚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现场,阳光洒在瓦蓝色的光伏板和银色架子上,熠熠发光。
投产一年,这个光伏扶贫项目拿出所得收益的360万元,与当地百姓共享光伏红利,惠及金川县109个行政村、1064户、3366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荒草山天天晒着太阳,没有想到现在能‘晒’出钱了,比放牛放羊还要实在。”家住撒瓦脚乡的胡伯刚开心地说。
业主及建设方国电投集团四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撒瓦脚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建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是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分为阿拉学电站和八角碉电站两个场址。发电销售所得优先保证扶贫对象增加收入,项目每年支付扶贫款360万元,周期为20年,总扶贫资金7200万元,极大助力当地百姓脱贫奔康。
“将能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让群众增收富口袋。”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我省不少贫困地区是风、光等新能源的富集区。“十三五”期间,我省能源领域发挥行业优势,着力产业扶贫,把能源优势变成“摇钱树”,促进群众增收脱贫,已累计建成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48.4万千瓦,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万户。
“6年前我就买了这个大冰柜,但是功率太大电压跟不上,没法用。现在电足了,用起来特别方便。”甘孜州理塘县经营餐馆的杨小艳说。餐馆的供电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得益于去年6月竣工的甘孜理塘—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如今,理塘县7万群众全部用上“大网电”。夜晚从远处眺望,点点灯光照亮这座“天空之城”,更照亮了红火的日子。
从“无电”到“有电”,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贫困地区用电条件大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三区三州”电网改造工程,共计完成投资近440亿元,完成37.9万户136万人易地搬迁通电任务,88个贫困县农村用电设施得到极大改善,19个县电力网架水平实现巩固提升,15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实现凉山、甘孜、阿坝供电全覆盖并达到国家农村电网供电标准。
村村通动力电,现代农业有了保障。凉山州木里县固增乡利念村如今发展起黄牛养殖业,打草机、照明、取暖设备一应俱全,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让村民们有了致富奔头。“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5382眼机井通电、1371个自然村通动力电建设;全省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7%、电压合格率达99.6%,年均停电时间缩短为17小时,民生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凉山州农村加工业用电量增长26.57%、乡镇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27%,甘孜州旅游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73%,脱贫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