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杨华珍(左五)带领团队在邛崃市藏羌织绣传习所展示她们新创造的藏羌织绣文创作品。
在杨华珍指导下,女学员们用灵巧双手飞针走线,白布上渐渐呈现出“蝶舞花间”图案雏形。
杨华珍带领团队传承创新的藏羌织绣文创作品,受到许多国际顶级消费品品牌的青睐。
杨华珍(右二)组织设计师、艺术家和传承人共同进行跨界设计,开发藏羌织绣文创产品。
3月1日,在邛崃市藏羌织绣传习所,6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传承人杨华珍,正在精心指导来自阿坝州和当地南宝山的藏族羌族女学员学习藏羌织绣。她手把手传授挑绣、纳花绣等各种针法,学员们飞针走线间,白布上渐现“团花似锦”“鱼水和谐”“凤穿牡丹”等图案的雏形。
这几年,杨华珍将藏羌文化元素和藏羌织绣图案融入爱马仕、星巴克、植村秀等几十个国际大牌的包装设计中。把民族艺术和国际大牌结合起来,她虽然名气越来越大,却依然坚持默默传承。早在2008年,杨华珍就组织了一批技艺娴熟的藏羌织绣老艺人,在国家艺术基金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先后在汶川县高店子村、羌锋村,小金县向花村,康定市二郎村,泸定县沙湾村,石渠县色须镇,成都邛崃市十方堂村、木梯村等地,建立了10多个村(社区)藏羌织绣非遗传习所宣传站,设立藏羌织绣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向3000余名藏族、羌族妇女传授、提升织绣技艺,培养了近百名技术骨干,其中10多人陆续被评为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
为了使藏族织绣与羌绣技艺同时得到保护和发展,杨华珍长期深入民间收集整理古老作品,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至今为止,她和她的团队已收集藏羌织绣服饰图案600种以上;藏羌织绣挑花刺绣绣片920余件;藏族毛编织、麻编织、布编织(各种编织腰带、鞋带、呷乌带)样品260余件。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族刺绣”的合称,其织绣过程非常繁琐,一幅完整的作品往往需要一个人绣制半年才能完成。自幼随母亲学习技艺的杨华珍直言:“我们的传承只有再度创作,代表的才是我们自己,传统手工艺的生命才会生生不息。我希望帮助更多妇女掌握简约的藏羌织绣制作方法,走上致富奔康的路子。”
经过杨华珍传承创新后,古朴别致又时尚前卫的藏羌织绣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大牌的追捧。这些版权合作的文创产品在创造商业价值、提升藏羌织绣知名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后续制作订单。它们通过订单形式分包给绣娘在家里制作,给当地绣娘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些专业绣娘每月收入能达到3500-5000元,成为他们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杨华珍有个心愿,希望开设一所藏羌织绣专业培训机构,让大山里更多的女同胞系统学习掌握传承藏羌织绣文化遗产,并走上致富奔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