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今年的第一批黑颈鹤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飞回若尔盖湿地,大草原上呈现出人与珍稀鸟类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
3月6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态护湿员如科冒雪清理栖息地周边的隐患
3月6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花湖设立的高科技无人观测塔(右后)正全天候观察湿地鸟类的活动
3月9日,若尔盖县唐克镇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日出
3月9日,在麦溪乡湿地,一只草原乌鸦和一只高山兀鹫争斗
3月9日,在若尔盖湿地最北部湿地深丘,一群蓝马鸡正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2007年4月8日,当地群众在若尔盖县麦溪乡和辖曼镇实施防沙治沙项目
2021年3月6日拍摄的若尔盖县麦溪乡和辖曼镇实施防沙治沙项目。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高原红柳覆盖沙化面积达85%以上
3月6日清晨,雪后阳光下,数千只黄鸭、赤麻鸭、藏鸳鸯、棕头鸥、斑头雁等飞禽在光影交错的若尔盖花湖嬉戏翱翔,为初春的高原湿地平添灵动与生机。在草原湿地深处,一群刚刚从云贵高原“度假”归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正漫步水草间悠然觅食。不远处,新年前后成群归来的大天鹅早已开始享受若尔盖县麦溪乡终年不冻湿地带来的丰茂食物。
当天上午,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和生态护湿员如科用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湿地鸟类,他们惊喜地告诉记者:“花湖湿地入水口的鸟类数量和种类比往年同期又增加了,今年第一批黑颈鹤竟然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飞回来!”据保护区统计,1999年发现黑颈鹤407只,2013年发现黑颈鹤893只,2018年发现黑颈鹤1000只左右,2020年达到了1200只以上。进入3月,索郎夺尔基和同事们正加紧调试监控设备,清理鸟类栖息地周边的隐患……为迎接湿地“头牌明星”黑颈鹤的“大部队”归来做着准备。
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边缘、黄河上游。作为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湿地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黄河上游的水量补给约占黄河上游来水总量的29%和45%。2000年初开始,记者数十次进入若尔盖湿地采访,见证了由于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过度放牧、开沟排水等因素造成的沙化现象严重、湿地面积减少等严峻的生态挑战。
近年来,若尔盖县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截至目前,若尔盖已增加造林3.2万亩,实施禁牧458万亩、草畜平衡518余万亩,治理各类沙化草原3450余公顷,恢复湿地6400余公顷。2019年至2020年,新增造林面积近1万亩,治理各类草原沙化面积近6万亩。若尔盖沙化趋势得到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Ⅲ类以上,基本实现天蓝、水净、草绿。若尔盖湿地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和“中华水塔”重要组成部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地处若尔盖县最北部湿地的麦溪乡黑河村,过去土地沙化严重的草原,如今水草丰美鸟儿翱翔。黑河村党支部书记阿扎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村里实施了轮牧、休牧、湿地河流保护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昔日的荒滩变成了‘天鹅湖’。我们要抓住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的机遇,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让草原湿地更美、牧民群众更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