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藏地密码>>阳光探秘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作者:张庆冲   责编:顿珠曲珍、降拥巴姆(实习) 发布时间:04-20

难忘的歌声、波密的记忆 ——红色歌曲《毛主席的光辉》创作始末


说起《毛主席的光辉》这首歌并不陌生,我是一名“90后”,在河南农村长大,儿时经常听到老人哼唱这首歌。2016年来到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工作,怎么都没想到,儿时这首熟悉的旋律竟然就诞生于此地。 


笔者采访闫家琪同志



上世纪50年代初,闫家琪在波密



陈钦甫同志



年87岁的陈钦甫接受笔者采访


时间回到三年前,我当时从事波密红色历史抢救挖掘工作,赴成都采访上世纪50年代在波密工作的老同志。时年90岁高龄的闫家琪老人是十八军老战士、首批进藏女兵、波密文工队的第一批演员,当得知我来自波密时,她忽然泪流满面唱起了《毛主席的光辉》。她说:“小张啊,这首广为传唱的《毛主席的光辉》就是在波密作词作曲,最早在波密传唱的,你知道它为什么久唱不衰吗?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情源自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恩!我做梦都想回到我挥洒青春的大美波密,为大家再次唱响这首《毛主席的光辉》!”沿着这个线索,我们又采访了上世纪50年代在波密文工队工作的胡金安、陈钦甫等同志,还原了《毛主席的光辉》的创作过程。


上世纪50年代初,波密干部学习藏语



波密地区修路照片



藏族同胞靠人背马驼支援修路



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文工队给藏族同胞演出



在波密地区开荒种地


1951年波密分工委抵达波密,同志们树立为藏族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宣传贯彻“十七条协议”和党的民族政策,完善组织结构,学习藏语,面向群众开展文艺演出,与藏族同胞一起开荒生产、筑路运输、改善民生。党组织在波密影响了群众,逐步站稳了脚跟。这些工作,当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加深了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认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百姓经常讲,“金珠玛米,哑咕嘟”“哈达不用多,有一条洁白的就好,朋友不用多,有一个解放军就好!”

时年88岁的胡金安接受笔者采访。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已离开西藏30多年的胡金安老人,依然可以讲流利的藏语,写规范的藏文,可以用汉藏双语演唱《毛主席的光辉》。



胡金安老人用汉藏双语书写的歌词



上世纪50年代,胡金安在西藏


1953年底,波密文工队的同志下乡调研,发现藏族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对党和解放军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用当地民歌的形式歌颂毛主席。藏族同胞用藏语唱道:“在东方的山顶上,升起了红太阳,那不是红太阳,那是毛主席的光芒!”波密文工队的胡金安同志深受启发,写下了新的歌词,即“毛主席的光辉,照到了雪山上,从此藏族人民,有了幸福的生活,伟大领袖毛主席,祝您万寿无疆!”并将该歌词译成藏语,在波密地区传唱。


王蓉瀚在拉萨街头为群众演唱《毛主席的光辉》



《毛主席的光辉》词作者王蓉瀚(左)、曲作者涂青华(右)


不久,文工队的王蓉瀚对歌词进行了再创作,产生了今天我们听到的《毛主席的光辉》的歌词,即“毛主席的光辉,嘎拉呀西喏喏,照到了雪山上,依拉强巴喏喏,啊!啊!溶化了千年的冰和霜,依拉强巴喏喏!人民领袖毛主席,嘎拉呀西喏喏,我们心中的太阳,依拉强巴喏喏,啊!啊!您是万古生长,依拉强巴喏喏!捧上洁白的哈达,嘎拉呀西喏喏,献给亲爱的毛主席,依拉强巴喏喏,啊!啊!祝您万寿无疆,依拉强巴喏喏!”王蓉瀚将歌词交给了文工队的作曲涂青华,涂青华连夜完成了谱曲。这首歌开始用汉藏双语在波密、工布(今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一带)、塔工(今朗县一带)地区广为传唱。


歌唱家才旦卓玛(左)参加《东方红》演出


后来波密文工队(1954年后改为塔工文工队)很多同志调往西藏歌舞团工作,将这首歌曲带到了拉萨。1964年,西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赴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深情演唱《毛主席的光辉》,将该歌曲带到了首都北京,唱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波密县艺术团复排《毛主席的光辉》


这段尘封的往事就这样被揭开了,返回西藏波密后,我向单位做了汇报,波密县艺术团立即复排了这首歌,在广大波密地区进行演唱,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牢记党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三年来,这首沉淀60多年光阴的歌曲,再次回故乡波密,为大家带来太多的震撼与感动!(文/张庆冲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古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本文系作者根据胡金安、闫家琪、陈钦甫等老同志回忆、口述整理创作,照片由上述老同志提供。)

39.7K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工业园T区2栋10楼

© 2019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4009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