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金挂饰到7件金银面饰,是谁在使用?谜一样的墓葬“洞室之谜”,又是如何揭开?从2017年象泉河畔北岸的一次抢救性发掘到今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桑达隆果,这个沿用千年的墓地到底还有哪些奥秘?一起来探秘!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的桑达隆果墓地,东西区长4公里,分布着几十座墓葬。迷宫一样的墓室结构,单室、双室、单双墓道,令考古专家震惊。2018年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和札达县文物局组成考古队,正式展开发掘。经过三个年度的考古发掘,测年数据显示桑达隆果墓地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650年,延续了近千年。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发掘领队 何伟:这是一个非常集中使用的一个墓群,使用频率非常高,它延续的时间也非常长。
象泉河,是阿里地区最主要的河流之一。它从东向西穿过海拔3700米的札达县,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札达土林就在这里。
桑达隆果墓地发掘出土的6件金面饰、1件银面饰,颜色、尺寸都不同。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拥措文博助理馆员:这一类金银面饰是分为了无彩绘的和有彩绘的,又可以根据尺寸大小再进行细分。这种面饰在感官上就更为脸谱化、戏剧化。
在随葬品最多的第26号墓,同时有金银面饰和木俑。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发掘领队 何伟:它们出土位置是临近的,有彩绘的金银面饰,它是敷于这个木俑的脸部的。
29号墓,有两件尺寸大小不一的金银面饰,金面饰有内扣设计,处于墓主的左臂之上。银质梯形面具,尺寸超过10厘米,出土时正好敷在墓主人的脸部。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发掘领队 何伟:就是在这一片地区它就流行这个,它的主导文化就是随葬这个金银面饰为主导的。
专家表示,目前已知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有14件金银面饰,其中西藏阿里地区已出土了10件金银面饰。还有4件分别发现于印度的马拉里墓地和尼泊尔的桑宗墓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张建林:从喜马拉雅南麓一直到中亚地区,用金银铜这样的一些材质制作这个面具,是有一个非常大地流行的区域在里面。
桑达隆果墓地还出土了5件木俑,形态各异,有的胸部刻有鹰鸟的形状。拙朴的雕刻手法,与新疆吐鲁番发现的木俑有相似之处。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发掘领队 何伟:木俑是西藏的首次发现,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也是首次发现。作为镇墓压胜之用。
此外墓地还出土了与中原形制相近的铜匜、在纺织物里发现了蚕丝、制作工艺相近的铁器等等。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桑达隆果墓地考古发掘领队 何伟:从器物上会看到就有很多可能会跟中原比较相似的东西,这个就说明在沿着这个喜马拉雅山脉西段,这个文化、人群在这一段是有交流的。
象泉河流域,分布着曲龙、曲踏、格布赛鲁、皮央东嘎等多个古遗址,是西藏西部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青藏高原连接中原、中亚、南亚等地文化交融和联系的十字路口。河南岸的曲踏墓地入选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年桑达隆果墓地入选,一河两岸,两次重大考古发现,意义重大。